摘要:乡镇土地规划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当地土地使用率,增加当地人民群众收入,促进地方政府经济收益,建设美好乡村。在地方乡镇大刀阔斧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不免有不法分子因为一己私利进行非法交易,对此我们要严厉打击,杜绝一切不利于人民群众的现象发生,一切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打造富饶、美丽新农村。尽管在土地规划使用过程中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与提高,相信在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土地规划建设一定会顺利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土地规划;存在问题;实施策略
引言
乡镇规划建设打破了工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界限,只有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另外,在乡镇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只有保证农民权益,才能更好地统筹乡镇的协调发展。
1乡镇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乡镇化用地扩张速度较快,大部分土地利用率不高
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参考国际城市化进程曲线发现,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为以原有城镇土地为基础,建设新城镇,城镇化面积逐渐增加,用地需求也持续增长。部分用地利用率不高,这部分土地大多指工况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用地,其中农村居民用地比较大。
1.2人口城镇化水平不及土地城镇化水平
新增城镇化人口的比率不及新增城镇用地比例,导致人口城镇化水平不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国内某些地区对城镇化的理解有误,所谓人为城镇化其实就是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为了一味地追求政绩,盲目地扩张土地规模,新建小区追求大面积,在建设新小区的过程中,大量地圈占土地,盲目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初衷并不相符。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人均占用耕地数量减少,农民没有得到理想的经济收入,势必会给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带来隐患。不仅如此,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流向城镇化建设,严重的地区还产生了超标准建设,导致城镇化没有明显的意义。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住房以及基础设施等因素,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很好地被吸收到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造成社会结构变化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不符。
1.3不合理的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对城乡土地的经济性、社会性产生影响
1.3.1不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
在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盲目地占用耕地面积,但建筑结构不够聚集,导致小城镇数量显著增加,但这些小城镇也脱离了相关的区域以及产业圈,城镇化发展较为片面。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城镇经济都不能维持城镇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使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农用地污染现象严重,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1.3.2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但较为分散,存在一定的超占和空置现象
①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农村人均用地远远高于城镇人均用地。②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随着国内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村建设数量和速度也逐渐提高,但建设的布局一般相对较为分散,农村建设用地较为分散,随意性较大,面积较广,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③大部分城乡建设过程中都会产生空心村或空置房问题,甚至一些地区还出现了超占现象。④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追求,大多农村人口进城生活,导致农村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最终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提高。
1.3.3空心村现象及占用农村耕地
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发展,但很多宅基地却存在占用现象,造成农村产生数量较多的闲散地,严重的地区出现空心村。另外,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法占地现象,很多住户存在一户多宅的现象,导致宅基地数量严重超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城镇建设占用农村耕地,但没有更好地按照新增量对农村居民用地进行规划,造成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日渐减少。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过于关注面积的外部扩张,不在意内涵的挖潜,城乡土地总体利用效率和经济的发展步伐并不相符。
2解决乡镇土地规划问题的具体实施策略
2.1制定相应土地建设规划标准与规范要求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土地规划建设方面,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准则,再根据当地土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使用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使用率,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目的,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顺利完成规划目标,可把整体的规划方案分为几个重要步骤去实施,例如,前期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安排专业人员最土地进行精准测量,结合当地特色开会拟定土地规划草案并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投票、举手表决等等)敲定土地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时间,详细讲述施工过程中采用先整体再到局部的土地改革,还是采用先从局部开始整改再到整体的具体改革,明确方案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为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乡镇土地负责人要为此次土地规划制定预警方案,以保证土地规划整体项目的顺利实施。
2.2建立乡镇土地规划监管机制,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进程加快,对整体土地规划又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规划目标去发挥土地使用的最大作用。虽然我国土地监察部门每年都会对地方土地进行监督、考察,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庞大,只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大体规划与监测,具体实行方案还是要通过地方乡镇来制定,一方面,地方乡镇对管辖内土地是最了解、最熟悉的,管辖土地需要如何运用才能发挥起最大功效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通过地方土地监管部门的实时监督,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定期公布土地规划方案及实施过程,会促进乡镇土地建设工作公平、公正的开展。同时,还应提高土地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借助发达的网络信息,及时传达国家或地方关于土地规划的相关政策,了解土地规划发展方向,不定期开展土地资源专业培训工作,提高土地规划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当地土地建设与发展提供准确的资料与数据信息。
2.3科学修编规划,注重各部门规划的衔接
在乡镇土地规划过程中,一定要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做到对土地的管理与应用,它是促进城乡改革,改变农村落后面目的重要依据,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才能保证土地建设工作有序的展开,才能促进当地经济效益顺利提升。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合理规划与使用,也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信任与衔接,各部门之间只有加强交流、沟通,拒绝相互扯皮,做到相互配合,才能增加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力量,保障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2.4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巡查力度,保障乡镇规划顺利实施
土地规划方案与土地工程实施是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在确保土地规划方案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乡镇土地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土地施工中的巡查力度,防止不法之人有机可乘,肆意篡改土地使用面积;对于土地规划尚不明确的区域,要防止他人乱搭乱建谋私利,破坏土地资源,以此来保证乡镇土地规划的合理运用与顺利实施。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我国的人口非常多,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规划,并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加充分合理的对土地进行利用,使土地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城市的高效发展。还要对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能够更好的实施土地、城乡规划。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孙兴志.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几点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4(8):54-56.
[2]郭慧丽,关欣.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问题探——以桃源县漳江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23.
[3]孟庆香.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耦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v.20;No.117(s2):67-69.
论文作者:廖意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土地论文; 乡镇论文; 城镇化论文; 过程中论文; 农村论文; 城镇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