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娜娜陈荣莉
解放军四五一医院消化一区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
目的: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方法:通过颈总动脉放血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后回输自身稀释血液进行失血性休克的救必要时注射相关抢救药物。结论:通过家兔颈总动脉放血可以复制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失血性休克时,家兔动脉血压和心率均降低可通过回输自身稀释血液和注射药物进行治疗,使家兔各项指标恢正常。
【关键词】家兔;失血性休克;动脉血压;心率;SI
【中图分类号】R36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23701
1前言
急性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稀释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导致心脏骤停,及时有效的纠正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SI除可用于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失血程度外,在协助识别急重症疾病方面也优于单独使用血压或心率的判断。休克指数(SI)是脉搏(次/分)与收缩压[mmHg(1mmHg=0133KPa]的比值,是反映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指标之一,可用于粗略估计失血量及休克程度分级。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实验动物:随机选取家兔若干只(体重20kg 以上)
212器材与药品:动物手术器械、动脉导管、静脉导管、三通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ml、50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婴儿秤、兔固定台、微循环观察装置、MedLad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微循环灌流液、02%多巴胺、02%间羟胺。
22方法
221实验系统连接:
启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选择“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并使颈动脉导管不40kpa换能器相连,劲外静脉不10kpa 换能器相连。
222麻醉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2kg;用25%乌拉坦按4ml/kg沿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至皮肤夹捏反射迟钝为止,背位固定于兔固定台上。
223颈部手术: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 长的切口,分离气管,左侧颈总动脉与右侧颈外静脉,分别穿两根线备用。气管连接呼吸换能器。
224颈总动脉,劲外静脉及气管插管
2241将左颈总动脉进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用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揑管向心方向揑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打开动脉夹。描记正常血压曲线。
2242稍稍提起颈静脉进心端的细线,用剪朝心脏方向剪一“V”字形切口,将揑管向心方向揑入颈静脉内大约5cm,扎紧固定。描记正常中心静脉压曲线。
2243气管揑管并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正常呼吸曲线。
2244分别将红白黑真行心电电极放置于家兔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皮下,描记正常心电波形。
2245右颈总动脉连接有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
2246启动MedLad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表1间羟胺组各项指标
2247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观察指标:(1)放血前观察动物脉搏和收缩压,计算休克指数。(2)打开三通开关,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含少量肝素抗凝的50ml注射器注射器内,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一直放血使血压(平均动脉压)降至45mmHg,通过调节注射器内放出的血量,使血压稳定在45mmHg (经研究表明此血压可以作为失血性休克的指标),停止血,抢救:①回输原血(50滴/min);②按1∶1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50滴/min);③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后,给予间羟胺02mg/kg,输血输液后复查动物的脉搏、收缩压和休克指数是否恢复正常。
3结果
表1、2分别为间羟胺组与多巴胺组造模前后及使用药物治疗以后的各项指标情况。
表2多巴胺组各项指标
4讨论
家兔失血性休克后大量输液与自身血液的输血,可以改善微循环,使血压快速恢复正常值。输液的原因,首先大量快速的补液可以充分补足钠晶体溶液,因为,在休克是微循环内血液迟缓,血液粘稠成倍增加,此时如先输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而先输晶体溶液,能使微循环的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利于增加微循环的血液。而自身输血与生理盐水1:1可快速恢复血容量,恢复血压。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如保暖,止血等。休克机体常有低体温,由于机体的热量主要由内脏器官提供,休克时内脏缺血,产热减少,低温寒颤可以使组织耗氧增加4~5倍,从而增加组织缺氧。而且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容易产生医源性低体温,体温过低常导致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凝血异常,体温低于30℃以下常可导致死亡[2]。
止血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一旦确认发生失血性休克,应立即和迅速地给予大容量的快速输液是经典的复苏方法,其要求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稍偏低范围内直至出血被制止。有报道显示,对出血尚未被有效控制的患者进行大容量和快速输液可以导致死亡率增加,原因是可造成持续的大量出血,使已经形成的血栓被冲开进而使已经停止的出血再度出血,血液被严重稀释在损害氧输送的同时也损害了凝血功能,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容易产生医源性低体温,所以更容易出现酸中毒,凝血病和低体温三者恶性循环,这是导致失血性休克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多巴胺在体内能迅速经MAO和COMT代谢灭活,在失血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常规注射剂量下家兔休克未能纠正。这时候间羟胺因其具备的优点而被应用。同时间羟胺不易被MAO破坏,故作用持续时间久,疗效较显著。
另外,多巴胺常规剂量主要以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间羟胺是以激动a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可较快升高,监测仪器上的动脉压能较快回升,这也是判定失血性休克抢救有效的重要指标,因而间羟胺纠正失血性休克效果好。
参考文献
[1]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2]刘鲁霞.创伤性三大危险因素的急救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8):372-373
[3]郭剑颖.失血性休克复苏治疗进展与评价.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7):65
论文作者:延娜娜陈荣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家兔论文; 动脉论文; 性休克论文; 微循环论文; 休克论文; 血压论文; 多巴胺论文; 《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