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值班面临问题的思考及应对策略论文_赵一帆,王萌

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值班面临问题的思考及应对策略论文_赵一帆,王萌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调控一体化作为构建大运行体系的具体措施,调度、控制、监视进行有效整合后,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环节。在运行值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问题将变成前进的动力。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问题;应对策略。

1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值班必须满足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统一安排管理电力的各个环节,调度监控系统是尤为重要。调度机构通过“调度+监控”模式,在调度原来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设备的遥控操作职责,并负责调管范围内系统负荷、机组出力、潮流、电压、频率、事故、异常信号等有关系统信息的监视,并结合具体的电力管理操作,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实施要求:第一,监控中心(监视中心)至调度机构的通信均应满足独立双路由通道要求(不含卫星通信方式);受控站遥控、遥调指令和遥信、遥测、遥视数据的上传和下送必须有可靠的通信通道作为保障,确保数据传送的可靠性、正确性、及时性;第二,监控中心(监视中心)及受控站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必须符合国家电监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配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重视对电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进行专项管理完善。第三,受控站的继电保护和安稳装置异常信息、具体动作信息和故障录波信息应能够可靠传送至监控中心(监视中心),以满足对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要求。第四,电力系统的分配需要很强的技术和人力支持,不仅要求设备质量安全稳定性高,而且也需要运维班组及检修人员能快速反应并能及时赶到故障设备现场,对监控中心(监视中心)发现的异常进行有效快速处理修复,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供电。

2 开展调控一体化工作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调控员综合技能的问题

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事故情况下的运行控制及故障隔离全部由调控员完成。这对调控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长期的工作模式使原来的监控员已习惯于“有事汇报调度”就可以了,工作的重点是发现而不是解决,固有的思维模式导致其依赖性严重。同时要求原调度员在原有调度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有设备管控能力,熟悉掌握所辖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性能与特征,对设备的运行性能与特征不熟悉,不掌握,将严重制约调控一体化持续推进。

应对策略:

(1)建立人才升级课堂,开展专业融合。提前将调度员和监控员合并值班,交叉熟悉业务,缩短专业差距;

(2)调控员根据当日电网检修方式的安排、系统的危险点及薄弱点积极开展每日事故预想制度,不断提升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3)强化电网参数、系统接线及相关规程学习,做到复杂操作过硬,紧急事故处理过硬;

(4)配合经验交流、业务素质比赛、星带星结对等,对既定岗位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5)加强对一二次设备、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通信及自动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设备异常运行的判断能力,清楚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发信号及含义及对设备的影响,主观评估异常严重程度;

(5)合理安排工学时间到各厂站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与厂站运维人员面对面开展互学、互助交流活动;

2.2调度值班、监控值班相互影响的问题

在调控分离的模式下,值班环境相对独立,监控、责任划分明确,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调控一体化以后,受环境因数影响,思维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事故及缺陷应变能力降低。

应对策略:

(1)制定值班管理办法,明确调控员值班期间调控与监视职责;

(2)建议采用质量好的触摸式电话终端,调度电话与监控电话设置不同的电话铃音,工作电话摘机监听,互不影响;

(3)适当减低自动化系统报警声音,信息科学分层,不必要的信息屏蔽。

2.3自动化信息描述不统一,分层不准确,对信息监视不到位的问题

由于所负责监视的变电站设备种类、型号较多,监控信息存在描述不统一、不准确的现象,例如,“线路电压消失”信号,被描述为“TYD空气开关动作”或“TYD二次断线”或“线路PT二次断线”或“线路PT失压”或“某某线路U 告警”等,这将影响调控员对监控信息的理解。如果遇有系统性故障或大容量机组及冲击性负荷突然启停时,伴有许多保护装置启动发信。相关信号就会不断滚屏,造成语音播报滞后,加大了监视员的工作量,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遗漏重要信号。

应对策略:

(1)开展信息综合整治工作,逐步规范厂站端与主站端对信息的描述;

(2)规范自动化信息设置,根据信号危及程度,将信号以不同的字体颜色和告警方式来区分;

(3)细化值班方式和内容,对于异常、越限、事故等信息当场验证,重点交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制定值班违章管理相关规定,明确漏监信号的考核办法;

(5)梳理各站遥信点表,将信息根据按照监控层、调度层进行分层处理,合理分类、分流。

2.5电网、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的问题

在的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在事故发生时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故障后的快速恢复,需要调控员判断准确、处理及时,运维人员反应迅速,调控、监视与巡维三方密切配合。

应对策略:

(1)调控中心及各运维中心都应有完善的事故预案及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进行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

(2)运维站值班长要熟悉所辖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一、二次设备、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站用系统和直流系统的运行方式;

(3)事故发生后,监视员加强监视,在事故初步处理后恢复供电时,首先将未发生故障的电网恢复供电,在分合断路器时,正副值相互监督,值班负责人严格把关;

(5)各级人员在处理过程中,优先考虑站用电及事故照明的恢复,对事故过程中损坏的设备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2.6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的问题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变革,电网的调度、控制及监视完全依赖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是调控员调度、监视及控制的前提保障。当电网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隔离故障点,这有可能导致电网故障扩大,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应对策略:

(1)运维人员做好厂站端及主站端设备的巡视维护工作,防范于未然;

(3)强化调控员对电网参数、各厂站接线方式等熟练掌握程度;

(4)自动化系统故障时,调控员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对电网进行调度和监视,如利用OCS系统对运行参数进行监视,令有人值班的厂站加强监视,同时可向上级调度机构申请对本级电网进行监视;

(4)完善相关应急机制,建设备用调度系统。

2.7与运维人员沟通协调问题

监控中心与巡维中心原来都由变电管理所管理,两者共同承担变电设备运行职责,因属同一部门,工作协调较为便利。监控中心与调度组合并后,设备运行监视维护职责改为由调度机构与变电管理所共同承担。若工作界面不清楚,将出现工作流程不畅,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应对策略:

(1)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调度中心与变电管理所在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方面的工作界面,明确巡维中心、调控中心的工作范围及职责;

(2)加强与运维人员的沟通。对重大操作,调控员提前深入现场,与运维人员面对面沟通,提出合理建议,优化操作顺序;

(3)执行操作前应充分征求现场的操作意见,优化调度指令;

(4)调控组、巡维中心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总结日常运行中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措施;

(5)除常规反事故演练之外,定期开展多单位、多部门联、多班组联合反事故演练,加强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协同作战能力。

2.8误操作的问题

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调度、监控融合后,由调控员直接对部分设备进行遥控、遥调操作,对于调度而言,与传统的“动口不动手”模式相比,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调控员“既动口又动手”,在有效减少了电网运行操作业务流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由于受心理、生理、环境等条件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行为失误,听觉、视觉错位。增加了误操作的风险。

应对策略:

(1)合理安排值班力量,值班期间设控制员岗位,专人负责倒闸操作。

(2)严格执行监护制度,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票的顺序执行,不准漏项、擅自加项或跳项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复诵、记录、录音和监护制度;

(3)研发程序化操作。

(4)完善OMS操作票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五防,智能化操作,降低误操作概率。

(5)加快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完善防止调控员误操作的模块和软件,

3 结语

调控一体化建设做为构建大运行体系的具体措施,在积极推动运行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布局,实现减员增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的实现“统一调度”职能。

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对当前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暴露出的问题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技术水平都还不能达到调控一体化模式的最终要求。问题是前进的动力,通过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造,人员的不断培训和学习,制度、流程的不断更新、完善和优化。调控一体化模式将代表智能电网建设时代的新一代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电网调度与监控/左亚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5

论文作者:赵一帆,王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调控一体化调度运行值班面临问题的思考及应对策略论文_赵一帆,王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