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学习语文的新路径——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活动单元教学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广东论文,必修课论文,路径论文,单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将近一年的实验,开创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新路径,其中就包括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活动单元的教学。总结其实验的收获和不足,对于继续搞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教科书“要注重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活动单元就是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的一种新的课型。它改变以往比较单一的接受型的阅读课型和应对型、应试型的语文课型,改变课程的组织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把内省体验、观察游览、调查访谈、查找资料、分析整理信息等多种学习方法都纳入了活动,尝试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综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开展活动,探索一条省时高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路子。
实验证明,活动单元的教学,必须牢牢把握它所应当具有的语文性、活动性、综合性,坚持活动的三个原则,即以阅读为活动的基本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为活动的落脚点。
活动单元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语文”的。语文性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的、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要倡导、引导学生读书,用阅读作为活动的基本支撑,要求学生在活动前、活动中以至活动后,都要自主自觉地阅读,从阅读中得到活动的指引,得到活动的方法,得到活动的榜样。
当然,这种阅读不是我们已经沿袭多年的“教读”“讲读”。一些教师把活动单元“参考阅读”“点击链接”的文章作为讲读的课文,一课一课地讲,结果是自己讲不下去,学生也听不进去,课时不够,活动也搞不成。其实,“参考阅读”“点击链接”的文章仅仅是学生活动的信息性、资料性的阅读材料。读,是学生活动的需要,教师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实际上,要完成单元的活动,仅仅读几篇“参考阅读”的课文是不够的,可以也应该开发地方、学校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等其他渠道取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料,阅读、筛选、整理、提取对活动有关、有用的内容。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驱使学生自己“找米下锅”,大量阅读,以活动带动阅读,以阅读支撑活动,是我们这种课型的一大特色、一大收获。
活动单元开始于阅读,结束于表达与交流,就是紧紧扣住“语文”这个特性。“活动”仅仅是设置一个学习的平台,创设一个学习的情景,提供一个活动的主题。比如必修5“走近经济”活动单元,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所掌握的语文技能,以“走近经济”为平台,查找、阅读有关资料,进行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实地考察,最后写成调查报告、访谈纪要、新闻报道或小论文,进行汇报交流(口语交际)、成果展示——把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作为活动的落脚点。如果以为活动主要是对经济问题的了解和对调查这种方式的掌握,而看不到在语文方面的收获,那就说明没有认真领会教材的要求,或者是带着对活动的陈旧的观念来处理教材了,这违背了教材设计的初衷,也完全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
活动单元的教学,不在于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取得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而在于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要进行活动,学生就要学习发现、探究问题,组织、安排、与人合作,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途径搜集资料,大量浏览。速读、精读,分析、筛选、提取信息,观察、体验生活,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访谈、讨论、辩论、即兴发言、演讲等活动中,学会倾听,文明待人,敏捷应对,加强语言修养,鲜明生动地说服人、感染人,而要加工、整理、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就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练习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综合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培养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分项、逐步学习是必要的,但是,缺少这样综合性的近乎“实战”的语文学习活动,应该说是我们以往语文教学的一项缺失,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缺失。
一个活动单元,一般只安排2周的学时(大多是8节课),在实验中碰到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课时不足,活动难于驾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控制活动的规模。活动规模主要是由学生活动的范围决定的,活动可以在语文课堂完成,可以在学校、家庭完成,也可以在社区、社会完成,活动范围越大,活动规模就越大,需要的活动时间就越长。并不是所有的活动单元都必须组织大规模的活动,必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控制活动的规模。如必修2“体验情感”、必修4“关注社会”这两个单元的活动,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完成。
其次是要统筹安排课程。一般来说,规模大的活动设计,都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行准备。如必修3“感悟自然”、必修5“走近经济”单元,都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框架,利用寒暑假,先行组成小组,查看资料,游赏自然,调查访谈,有了体验的过程,完成前期的工作,开学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另外,要善于处理教材,如必修1“认识自我”单元,放在第二单元后教学也未尝不可。这样有第二单元(传记单元)阅读的铺垫,再进一步扩展阅读,活动起来就会比较从容宽裕了。
第三,要学会整合课程。许多活动单元的教学,是可以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和选修二课程整合起来的。比如必修1“认识自我”活动单元,要求“同学们能够超越自我简介式的认识,深入剖析自我、认识自我从而规划自我。”怎样才能“超越自我简介式的认识”?怎样才能发现“自己在生理、心理、思想观念、情趣修养、知识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优势和不足?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放在生我养我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寻根溯源——因为人总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的。因而要高中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就可以与选修二(地方、学校)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拓展阅读,研究社会,寻根溯源,认识自我,进行一次活动,同时进行三个课程的学习。这既可以将三个课程的学时整合使用,缓解课时不足的困难,又可以让学生同时得到多方面的综合训练,省时高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要学会教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型,面对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我们都有一个重新学习探索的过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语文学习和教学的规律,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就能够克服困难,提高语文教学的专业水平,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标签:单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