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阿富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富汗论文,热火朝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注一下最近的媒体,你会发现“阿富汗”成了最频繁出现的国名之一。说起阿富汗,你会想到什么呢?塔利班、巴米扬大佛,还有……也许,这一切使人们对阿富汗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也许,喜欢
去异国旅行的你对阿富汗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阿富汗,究竟是怎样一片神秘的土地?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是个多山的内陆国,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山地和高原占其国土的80%,境内干燥少雨。阿富汗北临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东南与巴基斯坦、西与伊朗接壤;这个似乎很遥远的国度其实与我们还有约几十公里的共同边境。
拥有1900万人口的阿富汗是个多民族国家,普什图族人占40%,塔吉克族人占30%,此外还有如乌兹别克族等其他一些民族,多民族的构成当然也导致了语言的多样性,普什图语和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其他还有乌兹别克、土耳其语等。
在旅游爱好者的眼中,阿富汗也许并不算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那儿条件艰苦,战乱频繁,但这仅仅是阿富汗的一面,除了贫困和战争之外,他还有他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些,才是阿富汗值得骄傲的另一面。
历史上的阿富汗曾长期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在15世纪以前,他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1747年,阿富汗人民将波斯帝国的统治者赶走,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穆斯林帝国,在当时,仅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近代的阿富汗曾遭受英国三次侵略。经过阿富汗人民奋力抗争,终于在1919年打败了英国侵略者,获得了独立。然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又武装入侵阿富汗,其人民再次奋起抵抗,致使前苏联于10年后被迫撤军,而撤军后的阿富汗却陷入了内战的深渊。
阿富汗历史上尽管战争不断,但阿富汗人民却在这之中创造并保留了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通常,异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总是一种神秘和新鲜的感觉,而阿富汗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更是如此。
新年是阿富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作为传统,阿富汗人在庆祝新年的时候,妇女要吃小麦做的食品,男子则要吃小牛肉。如今,家庭庆祝成了阿富汗人新年主要的庆祝形式。不过在有些地方,人们也一起走上街头,共同欢庆,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阿富汗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全国98%以上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在穆斯林的斋月期间,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人们不能进食。一切被认为有伤风化的娱乐活动。如音乐、电影、照相等,也被禁止。那里的男子必须留胡子,妇女不能工作,出门则必须头戴面纱,而且没有亲属的陪同不许上街。就连在阿富汗的西方女记者也入乡随俗,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才出去采访。因此,如果你要到阿富汗这样一个严格的伊斯兰教国家旅行,就必须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不要当着正在斋戒的穆斯林的面吃东西,妇女出门则要从头裹到脚。
说了那么多严格的教规,其实阿富汗人是非常热情好客的,这也是伊斯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如果你被邀请到阿富汗人家里做客,无论你是不是穆斯林,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即使一家人生活拮据,他们要是请你吃饭,你也千万不能拒绝,因为谢绝这番好意或自带食物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羞辱,而送一份水果,鲜花或是家乡的特产,主人则会非常感激——这就是阿富汗人的好客。
读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心动了?是不是也想去阿富汗亲自感受一下这份热情与好客?阿富汗除了好客的人民,还有许多好看的地方呢!不过,说起他的名胜古迹,我们不得不带着一份遗憾。阿富汗最有名的历史古迹——位于巴米扬省的巴米扬大佛已经不复存在了。
今年3月,“塔利班”当局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炸毁了巴米扬大佛和阿富汗境内的所有佛像。国际社会挽救巴米扬大佛的努力最终宣告失败,这两尊巨佛的被毁是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佛教文化的一大损失。
尽管巴米扬大佛已经不在了,但当我们只能从资料中去追寻巴米扬佛教圣地昔日的辉煌时,我们还是不禁为它折服。
举世闻名的巴米扬佛教圣地位于阿富汗中部努里斯坦地区,距离首都喀布尔约130公里。在巴米扬镇东北不远的山崖上,遍布着6000多座大大小小的石窟,窟内佛像造型栩栩如生。石窟群中有两尊依山而凿的巨型佛像,为世界最高的立式佛像。两尊大佛像凿于不同年代。一尊身披红色袈裟的佛像开凿于公元5世纪,身高53米,另一尊披着蓝色的大佛身高37米,建成于公元1世纪。
大佛的各个部位造型匀称,雕刻细腻,袈裟的衣边及皱襞清晰可见,脸部和双手均有镀金。两尊佛像的两侧设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有一平台,可站立百余人。佛像两侧圆拱深凹,轮廓整齐的佛龛既衬托了佛祖的尊严,又为大佛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
作为古代佛教徒的朝拜之地,巴米扬还曾经吸引了我国历史上的两位高僧。晋代的法显和唐代的玄奘都曾先后到过这里,并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写下了对巴米扬的赞美之辞。
在离巴米扬西南75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奇特的湖泊——班迪·阿米尔湖。该湖湖身狭长,由五个小湖组成,湖水清澈晶莹,顺山势而下,形成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湖四周的群山终年积雪,夏季凉爽宜人,这青山,这绿水,这飞瀑,分明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巴米扬附近有一处古城遗址,这座名为“叹息之城”的古城是巴米扬河谷最重要的古城。登上那儿的一处悬崖,眺望河谷对岸的巴米扬大佛曾是吸引游客的一项重要活动。如今,参观者的叹息声依然在山顶回荡,只是这声音已不同于那古时的声声叹息。
历史上的阿富汗曾是中亚重要的贸易通道,来自印度、伊朗和中亚各国的商人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给阿富汗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首都喀布尔的博物馆曾经收藏着最丰富的展现中亚历史的珍贵文物,其中最大的一个展示展出了印度、罗马、希腊、埃及和中亚各国的1800多件文物。喀布尔博物馆的硬币收藏也具有相当规模,这些在喀布尔附近发现的大大小小的硬币,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
不幸的是,1993年,喀布尔博物馆被炸弹击中,许多珍贵藏品被毁,另有许多流失。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是为数不多的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
喀布尔城四周尚保留有古代城墙的残垣,显示着这座城市古老的历史。离城墙不远的巴卑儿花园是喀布尔另一个游览胜地,这里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创建者巴卑儿的陵墓,陵墓周围古树参天,宁静幽远,吸引了许多到喀布尔的游人。
除了首都喀布尔,第二大城市坎大哈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城市。该市在阿富汗南部,临近巴基斯坦,是一处交通要道。那儿有座清真寺,寺里供奉着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用过的一件斗蓬,实属坎大哈的宝物。在离坎大哈市中心几公里处,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叫“四十台阶”,顺着台阶而上,可以到达开凿在岩石当中的一个神龛,这个神龛由两头石狮守护,是由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建立者巴卑儿亲自凿成的。
多少世纪以来,在这片土地上,军队、统治者,各地的商队来去匆匆,给阿富汗留下了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那就是饮食、语言、传统及艺术的多样性,从前面所说到的名胜古迹中我们便可见一斑。虽然,眼下的战火使我们无暇去领略和感受这份多彩的文化传统和他的历史沧桑,但有朝一日,当和平再次降临这个国度,我们所能看到的又将是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民族。到那时,你就可以背上行囊,踏上阿富汗这片古老的土地,亲身体验一下他所散发的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