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_玉米论文

中国玉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玉米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近年来国际玉米产销及库存的总体分析

在全球的粮食作物中,玉米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受到主要进出口国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玉米产量不断增长,1991年为4.914亿吨,1998年超过6亿吨,但此后连续几年下降,2000年和2001年分别降为5.856亿吨和5.831亿吨。而在同一时期,玉米消费则呈持续增长之势,从1991年的4.918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6.034亿吨,2001年达到6.114亿吨。据美国农业部2002年初的统计数据(见表1),全球的玉米库存已降低到10年来的最低水平,玉米库存率2001年为20.5%,比最高年份1992年的31.3%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总之,相对于消费而言,玉米的库存不论从绝对量还是库存率都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点,玉米库存率与FOA规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标准仅差2~3个百分点,这应引起全球的关注。

表1 近10年来全球玉米供求及库存变化

单位:亿吨

*库存率为库存和消费之比。表中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ARS)。

库存的降低,一方面促使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针对库存的降低,美国农业部已开始对美国玉米的出口进行控制。与美国相比,中国玉米连续几年都保持较高的库存水平。2000年,中国的玉米库存率为78%,比美国的24%高出许多。因此,全球玉米库存率的降低,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另一方面,库存的降低也为各玉米主产国的生产敲响了警钟。因为在目前全球经济萧条,需求并不旺盛的情况下,玉米的需求仍然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随着经济的活跃,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玉米的需求必然还会有更快的增长,特别是对于多数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养殖业、畜牧业必然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时期,对饲料玉米的需求也将会有更大的增长。

二、2000年玉米主要进出口国的供需分析

中国、美国和阿根廷为世界三大玉米出口国,2000年,三国出口玉米合计6694万吨,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78%。日本、欧盟和韩国等为主要净进口国,2000年,日本、欧盟、韩国、墨西哥、东南亚和南非共进口4683万吨,占全球玉米进口的56.4%(见表2)。这些主要进出口国的玉米供需情况,直接影响着全球及各国玉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和中国两大玉米产销大国的情况,将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表2 2000年玉米主要进出口国的供需状况 单位:百万吨

注:表中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ARS)。按照中国官方统计,2000年中国玉米出口10.47百万吨。

由表2可以看出,南非、欧盟和东南亚玉米供需缺口不大,玉米的净贸易量较小。日本和韩国玉米产量很小,其国内玉米消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2000年,两国共进口玉米约2500万吨。对于中国而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是应该重点开拓的市场(特别要继续保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市场)。总体来看,随着加工业和养殖业、畜牧业的发展,对加工专用玉米和饲料玉米的需求今后将会继续增加,玉米的供给将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玉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首先对全球第一大玉米产销国——美国的玉米产销状况和玉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玉米原产于美洲,现在美国40多个州都种植玉米,主产区集中在中北部平原的玉米带。作为美国第一大作物,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美国玉米总产量中,约60%用做饲料,3%供人们直接食用,15%用做工业原料(用来制造酒精、医药制品等),20%用于出口。据统计,美国可以利用玉米加工出3500种以上的产品,例如多元醇、氨基酸、变性淀粉、抗生素、薄膜、塑料等。

由于玉米在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美国依靠其先进的生物技术,确定了其玉米产业的发展目标,即采用玉米基因组技术,解决长期困扰美国玉米产业的不利因素,建立稳定持续发展的玉米产业体系;探索新的生物技术,保护基因专利权,促进与其他国家科学团体的合作;提高玉米新杂交品种的应用效益和玉米生产的综合能力;改善玉米的子粒品质,开发和应用具有特定附加值的玉米杂交品种,如高淀粉、高油和优质蛋白玉米等。

美国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肥沃的土壤、先进生物技术和加工技术,为其玉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是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玉米产销国,中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玉米经济战略,同时利用中、美两国在玉米生产方面的互补特点,发挥中国的优势,扬长避短,在国际玉米市场上开拓出自己的领域。为此,中国玉米经济发展应确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

笔者认为,中国玉米经济发展的目标,从短期来看,由于玉米供给相对过剩,应引导玉米生产者暂时稳定或适当调减传统玉米生产,增加加工专用玉米和饲料用青玉米的生产;从长期来看,应为提高玉米单产和质量,继续增加专用玉米生产,并大力发展玉米加工业。具体来讲,中国玉米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和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第一,产业化发展战略。这主要指玉米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我国传统的玉米行业主要是广大农民生产和销售原粮玉米,加工比例很低(特别是加工提取工业品的部分),加工玉米也主要是一些粗加工(包括玉米粉和玉米面,用来作为饲料)。研究表明,1995年,工业用玉米比例占玉米总产量的6.6%,主要用来生产淀粉、味精和酒精等。目前,玉米的深加工发展较快,但比例仍比较低,远远低于美国的15%。据统计,玉米经过加工后,其价值会增加2~3倍。因此,玉米加工在我国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生物化发展战略。这主要指在继续发展传统玉米生产的同时,要大力扶持玉米生物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包括利用基因技术提高玉米品质和防止玉米的病虫害等。同时,加快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提高玉米单产,这在中国土地面积相当有限的情况玉,永远是很重要的话题。要加快转基因玉米的实验研究,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来自美国的有关转基因玉米的竞争。

第三,区域化发展战略。主要指在玉米产业的布局上,要重点抓最适合玉米种植的东北地区,尽量压缩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玉米生产,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近年来,由于玉米的供过于求,东北主产区农民从玉米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一直徘徊不前,因而玉米播种面积有所下降。1998年,东北三省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6%,2000年则下降为18.6%,因而相对而言,玉米的生产有逐渐分散并向山东、河北等地转移的趋势。这一点应引起重视,因为东北地区不但从气候、自然还是种植传统都是玉米的重要生产地,而且从远期来看,玉米将会是需求量很大的粮食品种。因而政府应做好引导,保证稳定的玉米生产能力;另外,山东和河北(特别是其沿海地区)由于其方便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发展蔬菜等非粮食生产,其所需的粮食可由别的粮食主产地供给。

第四,国际化发展战略。这主要指中国的玉米经济应该面向世界,特别是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如果充分考虑国际市场,则可利用好国际市场来解决国内问题,玉米的“南进北出”就是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中国玉米供求的一个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另一方面是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维持韩国和马来西亚等传统进口国的出口以外,积极开拓日本市场。虽然日本和墨西哥是美国的主要玉米进口国,但日本毗邻我国,交通便捷,并且我国玉米为非转基因玉米,与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相比,相对而言还是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国际市场转基因玉米价格要大大低于非转基因玉米价格,有的差价达到40%~50%。从日本的玉米需求来看,其进口玉米的75%都用做饲料,约为1200万吨,如果能够控制好农药残留等问题,我国的玉米基本上能满足其需要。

从国际化战略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玉米过剩只是暂时的,因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和国际市场对玉米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玉米供给的相对充足也正好为我们进行玉米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用专用玉米和青贮饲料玉米的生产,有计划地缩减传统玉米的生产。

第五,互补性发展战略。这主要是与美国对比而言。中美两国为玉米的生产大国,美国利用其先进的生物技术在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则运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通过密集使用劳动的方式创造了较大的(非转基因)玉米产量。而由于对转基因玉米的危险性很难确定,使得转基因玉米的广泛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也正好为我国玉米的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因此,在制定玉米发展战略时,必须抓住我国与美国的这一互补性的特点,采取迂回战术,促进我国玉米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  

我国玉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