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生态:企业集群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集群论文,生态论文,产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企业集群(Enterpeise Cluster)改善了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使区域整个生产系统的总功能大于各企业叠加功能之和,即能产生集聚经济效益,故“集群(Cluster)”正成为许多地区制定经济政策的战略工具。但是,企业集群的潜在风险问题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单一结构的专业化企业集群市场风险很大,“一业兴百业旺,一业损百业衰”的状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企业集群发展中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黄勇,1999)。另外,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将多个不同类型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内,由于利益冲突很难达成环境管理的共同协议;排污总量增加有可能超过环境容量,需要建立公共的污染处理设施;大规模占用土地,导致自然生态价值下降。2.集聚规模与结构很难测度,企业集群内企业集聚不经济。如结构不合理的集聚导致不经济;集聚过度影响生产力布局不均衡导致不经济;集聚规模超过环境与经济承载力导致不经济等。3.难于与社区管理相结合,即很难实现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有必要对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索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笔者在借鉴产业生态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生态的视角,对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产业生态相关理论阐述(注:参阅樊海林、程远《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3期第29~30页。)
产业生态根植于系统分析,是一种较高层级的用以研究产业系统和自然系统互动关系的系统研究方法(思想、学科)。
罗伯特·弗劳什和高乐普乐斯1989年有关产业生态的解释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们指出传统的工业活动应该向产业生态系统转换。在这一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消费得以优化,废弃物的产出被最小化,一个工业流程的废料可作为另一个流程的原料(Frosch and Gallopoulos,1989)。
在《商业生态学》一书中,保罗·霍肯将产业生态定义为:产业生态第一次提供了一种大规模、整合的管理工具以设计产业基础结构,使其成为一系列相互关联,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人工生态系统。产业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之外,第一次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应用到整个产业运作之中,将各个企业的“新陈代谢”相互联系起来(Paul Hawken,1993)。
埃尔克曼(Erkman,1997)指出,产生生态研究产业系统如何运作、规制以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并基于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来决定如何进行产业调整以使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相协调。Mcah D.Lowenthal,William E.Kastenberg(1998)的研究则认为,产业生态这一术语是指从生态学中借鉴的一系列工具、原则和视角应用于产业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产业生态的视角有助于优化产业系统,但标准的产业生态模型在进行能量系统(能量产生、转输和转换的系统)分析时存在一些概念上的限制。
综上所述,产业生态理论的发展旨在提供一种新的理解产业系统对于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这一新的框架可以设计并实施有关战略以减少与产业系统有关的产品和流程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最终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产业生态旨在倡导一种全新的、一体化的循环观念,即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时产业生态认为物质的总体循环应贯穿于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生产、包装、使用以及废料最终处理的全过程,它的循环优化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更注重更高级别系统(城市或地区间整个产业系统)的优化。虽然众多学者仍未就其定义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整理,大部分的定义在不同的阐述中都包含一些类似的属性,如:产业生态是对于产业和生态系统互动的系统观;是对物质和能量流动和传输的研究;是一种由线性(开放)系统向循环(封闭)系统的转变,由此,一个产业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个产业的投入品;是一种对于和谐地将产业活动与生态系统相整合的重视;是一种使产业系统模仿更有效和可持续的自然系统的思想;是对于产业和自然系统层级的区分和比较,从而提示潜在的可供研究和行动的领域;是一种未来导向;是一种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等。
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这里所要讨论的产业生态主要是指模仿自然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产业生态系统中不同产业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共生,以及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使能量和物质的消费得以优化,废弃物的产出被最小化。本文所研究的企业集群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企业集聚体,这一层次的产业生态一般只适用于特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企业。
三、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一)资源型企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如同细菌集聚一样,微小的有机体总是集聚在营养丰富的区域,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拼命自我复制,直到耗尽所有的有机体。传统的企业一般集聚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理区域,如早期的工业革命发生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企业刚出现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集聚于同一地区的不同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疯狂的扩大规模。集聚于同一地区的传统企业,所做出的最普遍的战略调整或者寻找竞争优势的方式便是寻找更加丰富的矿藏,开辟更优良的水道,然后扩大规模。在企业集群的产业链中,产业的增长遵循“资源—产品—弃物”的线性数量增长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们高强度的开采、获取物质资源,然后又把工业垃圾大量的丢弃到环境中,这种产业链是单向的、开放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资源型企业集群模式一方面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大规模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将被逐渐取代。
(二)产业型企业集群模式
传统的企业集聚推动了运输业、开采技术的发展,当比较优势不断暗淡甚至消失的时候,企业会不再趋于自然资源,由于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一部分企业会转向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对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需求已大大递减,或是由新的合成物所取代,如果说传统的企业集聚模式是以规模经济而著称的,那么产业型企业集群模式则以技术差异论著称,技术优势是引起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价值链角度看,集群内包含一系列相联系的产业和其它重要的竞争主体,向下游延伸到营销网络和顾客,并且平行扩张到互补性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业内公司;从产业的构成看,最明显的的特征是产业的同构性,也就是产业链的横向纵向扩展都不够,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而上下游的深度延伸很少,对于产业的进一步扩展比如资源的再加工、废弃物资源再生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则较少。另外,由于同一产业企业集聚规模膨胀所产生的“拥挤成本(congestion costs)”,其规模渐成规模不经济性,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网络型企业集群模式
架构于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其集聚模式已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形式。网络将社会化分工进行的非常彻底,依赖网络,企业对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举动一览无遗,对外部环境的信息及时刷新,适时地做出战略动态均衡,在这种背景下,蝴蝶效应发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企业集聚所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或许是品牌、商誉等无形的东西,这是一个多要素、多侧面、多层次的错综复杂体,在这个多维网络结构中,企业的战略是系统的核心和主体,它总是主动或者被动地适应着它所涉及的因素及环境,同时也在改变着这些要素,我们已开始用价值网代替价值链来描述企业各项活动和关系。
供应链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连,更多的利润为群类企业中拥有不同核心竞争力者所共享。当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分别由不同的企业来做时,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运输也日趋专业化,精益生产、零库存正日益被群类企业所接受与实现,这种高效率的社会化分工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网络的这一快捷的通讯媒介,正是基于网络,群落企业才挖掘出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时的企业集聚不仅是作为企业的集合而存在的,同时必须将其视为创造成商品和服务相互关联的个体组成的一个整合的“社会生产系统”。其中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用户、金融组织、中介组织、政府及其他准公共机构等,在这个“社会生产系统”中,个体的协同合作保证了整体的竞争力的保持和发展。集群内的企业与服务单位和政府机构群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集群内的企业利用这种“网络”关系就能在竞争、合作、协作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种通过建立特定结构而建立的竞争力或称“结构竞争力”使集群内的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这在一定意义扩大了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边界,扩大了企业的规模。
(四)生态型企业集群模式
生态型企业集群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以及其它支持系统组成的企业生物群落。它通过在管理包括能源、水和材料这些基本要素在内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比每个公司优化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生态型企业集群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群落,可能是由初级材料加工厂、深加工厂或转化厂、制造厂、各种供应商、废物加工厂、次级材料加工厂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企业群。或者,也可能是由燃料加工厂或甚至废物再循环厂组合而成的一个企业群,在其中存在着资源、企业、环境之间的上下游关系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它们在企业集群中的作用和位置不同也可以分为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另外,在企业群落中还伴随着资金、信息、政策、人才和价值的流动,从而形成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生物链的生态产业链。因此,生态型企业集群就是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原料、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衔接关系的企业联结,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循环流动。这些企业依照顺序形成一个高效率的闭环系统(Closed Loop System),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型企业集群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间相互交换副产品(By-Product Exchange),通过结网建立企业间的产业共生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企业集群发展趋势选择
在企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中,由于企业集群内部结构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发生从一种集群类型向另一种集群类型的更替。一种是由于产业群落的发展与环境不相容,导致了环境条件恶化,从而使产业群落趋向退化、衰落甚至消亡。而另一种是由于产业组织的成长和环境条件的改善,产业群落不断从原来的初级产业群落向更高级的产业群落演进,产业素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得到不断优化。近年来,随着产业群落的不断演进,一些地区产业群落内部的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过去单纯的专业化向相对综合化方向发展。可见,随着产业集群的扩散,各集群的边缘出现了交叉和融合的迹象,集群的边缘效应已初步显示。
图一 网络型企业集群模式示意图
以产业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生态型企业集群,它利用生物生态系统中类似食物链、食物网的方法来分析不同产业生产过程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实现废物的重复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最终促进某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型企业集群在于它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自身和周边社区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首先,在企业层面,通过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废物的再生利用和消除能招致法规处罚的行为等途径,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绩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同时包括废物管理、培训、采购、突发事件的处理、环境信息系统和其它支持服务在内的一般性的服务都可以在集群内的企业间实现共享。其次,在环境绩效改善层面,集群内企业不仅将大量削减污染源和废物源,而且还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集群内将通过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水管理、资源再生利用等创新性的清洁生产技术,减轻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负担。最后,在周边社区层面,经济效益的改善和环境绩效的提高将吸引更多企业以此为中心,将极大带动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周围社区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型企业集群模式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和社区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各参与个体均从环境保护中获得了利益,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生态型企业集群模式创造了一种可持续工业革命,实现了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三赢”。
图二 生态型企业集群模式示意图
对于企业集群所在的一个地区来说,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个系统问题,仅从单个企业着手而不考虑整体预防是无法实现区域范围内整体环境和生态改善的。生产的提倡者往往不能从产业系统的高度来审视系统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物流和能流关系,这种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导致大量有用资源和能源的白白浪费,而且也往往忽视了产业发展和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问题。因此,产业生态化将是实现我国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主要包括:
(1)产业技术生态化。产业生态化的技术水平是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关键。产业生态化是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在一个特定的产业系统内,按照工业营养结构和食物链,根据企业集群的企业之间协同及共生关系,对产业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建立起系统内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的产业生态链,
(2)产业链循环生态化。产业生态化的本质是运用“共生原理”,通过企业集群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组成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形成企业之间和各个产业之间的物质、能源输入输出相和谐的“闭路循环经济网络”,达到整个产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全程生态化。
(3)产业制度人本化。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费减量化、循环利用和成本内生化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绿色产业制度,促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在企业集群内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建立企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的评价体系,严格控制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利用产业生态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体系。
当然,产业的生态化对于企业集群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发展也需要一段时间。随着环境技术的开发和科技的进步,企业集群的产业生态化必将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模式
五、结语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企业集群内污染治理与原先独立生产方式的“整合”和“一体化”,是把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发展过程。它要求企业集群内所有产业发展都要符合生态经济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输入的原料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一个工艺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艺的原料,一个企业的废物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从而实现企业集群内部系统的物质充分利用和能量循环,产生极少或者不产生“废物”,使资源在企业集群系统内循环使用,形成一个封闭的产业生态价值链,最终实现企业集群内资源的增值效应。
标签:生态系统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产业集聚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