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格杀较量之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厉害的竞争者才是好伙伴
早在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初,在不少中国摄影爱好者的心目中,富士、柯尼卡胶卷是首选对象。当时,柯达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低于富士许多个百分点。即使是在美国本土,富士胶卷的市场占有率也一度超过柯达胶卷。
柯达公司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商,创办于1880年,至今占据着世界感光业的霸主地位,占世界市场的42%左右。富士公司二战后才成立,直到80年代才有影响,但发展迅猛,占据着世界第二位。近年来,这两家国际大公司的竞争一直都是非常激烈的。
在中国市场,柯达与富士之争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本来柯达先进入中国,但开始可能没有重视,又轻视富士的实力,富士在80年代后期发起大规模攻势,反而占了优势,市场份额一度超过柯达。只是到了近两年,随着柯达公司在中国全行业合资计划的实施,情况才有所转变。据最新公布的资料,中国市场柯达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超过富士,居领先地位。
也许在旁人看来,柯达与富士既然是势不两立的对手,互相诋毁、攻击也应当是正常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记者在多次对柯达公司高层人士的采访时明显感到,柯达人员对自己的产品好处是“说足说够”,而对别人的产品“只字不提”,体现出世界级公司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大家风范。
原柯达亚太区主席兼总裁史伟富在谈到他对富士公司的看法时说:“富士公司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备受我们尊敬的竞争者。虽然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柯达公司占有优势,但我们深信富士公司也会寻找合适的发展策略,在这个市场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史伟富说:“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你最恐惧、最厉害的竞争者,可能正是你最可靠、最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举一个例子,五年前,富士、柯达、尼康、佳能等几家公司联手共同开发先进影像系统。为什么要五家公司联手开发呢?因为我们确信,如果我们不是共同来开发这个系统,市场就不会接受这种产品。所以,虽然我们在台下是激烈竞争的,可是在台面上我们还是共同开发新技术,共同培育市场。”
史伟富认为,像这样工业联盟的商业行为,在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中,特别是当影像业走入数码时代后,可能还会更多。而这样的合作,对顾客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因为这不仅可以为顾客提供最新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也能在提升行业总体水平的同时,规范竞争行为。
并非“田鼠”与“大象”
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上,除了柯达、富士外,还有乐凯。主动在中国感光市场上“发动战争”的柯达公司对乐凯同样抱有“好感”。在这几年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前任柯达公司总裁裴学德,副总裁葛家禄博士,还是即将卸任的柯达亚太区主席兼总裁史伟富,都曾多次在记者面前称赞“乐凯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竞争对手”、“有了乐凯,对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激励”等等。史伟富甚至私下向记者透露:“与乐凯的合作正在进行,具体细节暂时不能公布”,“柯达与乐凯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仅与乐凯的老总相识,而且还是很熟悉的朋友。”
一位知情人士私下曾向记者透露了柯达与乐凯方面的“小秘密”:去年,乐凯公司头号人物杜昌焘曾与柯达公司的老板约好见面,后来因为杜生病,没能成行。柯达公司高层听说杜生病后,委托北京办事处的人员买了一根上好的人参,专程送到乐凯公司。而在去年中秋之际,乐凯公司也派人给柯达公司北京办事处送去了一只“很大的月饼”。
据了解,柯达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无论是柯达的高层人员,还是有关的市场营销部门,都曾与乐凯公司进行过多次接触。柯达公司曾提出在一次性市。至于合作的初衷,记者没能从柯达公司得到答案。为何拒绝合作,乐凯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解释。
有趣的是,前不久业内有人通过媒体,向国人讲述了“田鼠与大象”的故事:柯达好比是大象,乐凯好比是田鼠。因为有了田鼠,大象才有所顾忌。因为有了乐凯的苦苦支撑,才使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的柯达胶卷。
对这个比方,柯达民用摄影产品部中国总经理李俊升并不赞同。日前,这位主管柯达中国市场运作的实权人物称:“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感光材料的厂商不只是柯达和乐凯两家,还有富士、柯尼卡、爱克发等同行。在一个市场上,伙伴越多,对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是越有好处的。”至于产品价格,李认为不应笼统地认为,中国市场上柯达胶卷的价格就低于国际市场价。就是在中国国内,同
一卷胶卷在上海、香港、台湾市场上的价格就大不一样。每一个市场都有其各自的特性,销售渠道、零售商的利润并不完全一样,定价确是很复杂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产品价格高低,就证明这个厂商在这里面做些什么文章。李称,柯达产品的定价,主要是基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而不是针对其他竞争对手。“因为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开发市场。而有了合理的价格,就能促使消费者多用我们的产品。”
“合作”远胜于“角斗”
近日,国家经贸委一位曾经参与柯达“全行业合资计划”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而对即将到来的WTO,中国的同行,或者另外一些人,对其他外资企业的进来,应该有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一种合作的心态。他总结说,实际上,柯达公司来中国做市场,也是抱着一种合作的心态。比如,做“KEX”(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是与广大的中小创业者在合作;做企业,是在与已经技术落后、负债累累的感光生产企业合作。通过合作,不仅使这些企业脱胎换骨,更提升了中国感光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税收。比如,柯达与厦门福达感光厂合资合作后,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上缴的税收就超过了福达厂过去14年的总和;做环保,是与厦门、汕头、无锡等当地政府合作,成为“当地的好邻居”;做市场,是与银行、电信等部门合作。
说到为什么特别看重“合作”这两个字,李俊升的解释是:“柯达并不想在中国市场上做个人英雄。”他打了个比方,一个好的业务人员,一定要有好的行销、好的零售、好的策划等等来帮助,才能成功。而作为一家外国公司,更需要很多本地伙伴的帮助,才会做得更好。
透过市场上的激烈角斗,透视中国感光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内在的实质性的东西,这就是“合作”。实际上,对柯达、乐凯以及富士公司等感光材料生产企业来说,都已经意识到:要把中国影像市场从初级消费引导到较高级的消费,没有合作不行。“合作”远远胜于“角斗”。而作为中国的消费者、作为中国政府,怕是谁都不愿看到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形———尽管乐凯与柯达这个世界影像业巨头相比,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还无法与之进行全面抗衡;毕竟,乐凯也是一个老牌国有企业,国企在旧体制下留下的种种疑难问题乐凯都可能在所难免。但“本土作战”和“坚实的后盾”(包括政府资金支持和百姓民族情结),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中国目前是全球的第二大感光材料消费市场,不可能只有一个厂商在这个大市场中发展。”李俊升认为:“如果只有一个厂商来发展,这个市场肯定做不大。就好象有了胶卷,就一定要有相纸、照相机、冲扩机及众多产品一样,柯达不可能独揽。柯达与乐凯之间,会互相竞争,同时,也要共同来开发这个市场。”李认为:“有些时候,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所以,我不认为,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会妨碍乐凯的发展,也不相信乐凯会妨碍柯达。”李相信,在未来几年,做大中国感光市场仍需要更多的公司共同参与。
而随着WTO的到来,中国的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和行业,也会、也应该抱着一种合作的心态,与国际上一些公司展开竞争,同时开展合作,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