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雅眼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12眼进行细菌培养和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等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12眼中有7眼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有10眼(83.3%)视力提高,2眼(18.7%)视力不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行前房冲洗和早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眼内炎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效果评价
感染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并发症,且患眼感染的致病菌多种多样,往往致病性较强,细菌培养的难度也较大[1]。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效果往往不理想,部分患者感染后会发生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摘除[2]。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目前对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水平也在提高,为研究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对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12例12眼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受试者12例(12眼),其中男性受试者9例,女性受试者3例,年龄5~79岁,平均(40.25±1.7)岁。有4眼术后7d发病,7眼术后14d左右发病,1眼术后一月发病。纳入标准:(1)符合白内障手术的标准[3];(2)术后出现突发的眼内炎感染状况;(3)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内源性眼内炎患者;(2)随访资料缺失者;(3)有精神疾病或由精神疾病史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治疗方法
对12例受试者中老年白内障10眼,2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行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先天性白内障2眼,行白内障吸出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现发生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后,立即对所有受试者行视力、眼压、 B超等检查,并对前房水和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查找致病菌。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进行经验性用药,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症状者选用万古霉素,有革兰阴性菌感染迹象者选用妥布霉素或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待细菌培养结果汇报后再根据培养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可根据眼部炎症状况在前房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如受试者感染性眼内炎以前部表现为主,可选用抗生素对患眼进行前房冲洗和注射;如受试者感染性眼内炎以玻璃体表现为主,可选用抗生素在玻璃体腔内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期间除局部治疗受试者可接受静脉滴注和口服抗生素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的药物用量 结膜下注射:万古霉素25mg,头孢他啶100mg;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0g/L,头孢他啶2mg,妥布霉素4g/L;滴眼:头孢他啶50g/L,万古霉素50g/L,妥布霉素40g/L,1h滴眼1次。
1.3评价指标
对受试者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治疗前后统计受试者患眼的视力情况,治疗后6个月内受试者患眼炎症得以控制、前房及玻璃体内无渗出和积脓、视网膜平复者视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培养结果
12眼中有7眼(58.3%)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2眼,粪肠球菌感染1眼,腐生葡萄球菌感染2眼,异型枸橼酸杆菌感染1眼,醋酸不动杆菌感染1眼。未培养出细菌者5眼(41.7%)。药敏实验表明致病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
2.2临床疗效的比较
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有10眼(83.3%)视力提高,2眼(18.7%)视力不变,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前后最佳视力矫正分布见表1。
3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4]。本病一般多发于老年人,年轻患者也常有报道[5]。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手段,但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几率不高,国内关于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的报道不一,从0.04%~0.30%不等,但一旦发病,后果较为严重,患者甚至有失明甚至眼球摘除的风险。
对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应当从速从快,在等待细菌培养结果的同时进行经验性用药。一般来说,能够导致感染性眼内炎的细菌对于万古霉素都较为敏感[6],一旦发现患者有感染性眼内炎的症状,首先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局部滴眼、结膜下注射和全身用药,其中局部滴眼是最常用、最简便的用药方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12例患者12患眼中有10眼(83.3%)视力提高,2眼(18.7%)视力不变,未出现失明及眼球摘除患者。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未能检出真菌感染。
本研究中通过对发生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12眼进行细菌培养和前房冲洗、玻璃体切除等治疗,效果良好。庄雪梅[4]等认为眼内炎发病后的从速从快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在眼内炎发病后使用药物及手术等治疗手段进行及时快速的治疗对患者后期的病情改善有很大影响,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
参考文献
[1]宋晓萍.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1):119-120.
[2]张南,林丽丽,王彦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术后患者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10):1115-1116.
[3]姜丽,李秀凤.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9):155-156.
[4]庄雪梅,闻祥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3(06):407.
[5]刘文龙, 董敏.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5):539-542.
[6]杨乾军, 方永亮, 何根红,等. 2004-2016年单中心光明工程白内障手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状况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 20(3):178-182.
论文作者:李曦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感染性论文; 眼内论文; 白内障论文; 术后论文; 玻璃体论文; 视力论文; 霉素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