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论文_王培霞

Revit论文_王培霞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广泛应用,建筑全信息三维模型作为BIM技术应用的基础以及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专业、各环节及各参与方对接的链条中心就显得尤为关键。Autodesk Revit是信息化设计应用广泛的建模软件,其准确性、数据性更强。而工程造价管理作为贯穿工程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在工程量计算方面传统造价软件与建筑模型的接口问题上,各大软件商都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主流Revit模型实现无缝对接,如广联达、鲁班、比目云等。本文就以广联达为代表的传统算量软件及其基于Revit模型的算量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Revit;广联达;工程量

1. 传统算量软件与Revit模型对接方式介绍

工程造价管理与现代BIM技术的结合点在于工程量的统计计算。算量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图形算量,而对于BIM应用的企业来说,基础工作仍然是模型的建立,如果可以将这两次建模合二为一,工作量会大幅度地减少,工作效率势必大大提高,这对企业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非常有利。

目前基于revit模型的算量方式主要有将revit模型导出在传统软件中计算和revit平台插件两种。第一种包括将revit模型通过IFC或GFC导入广联达和将revit模型通过rlbim格式导入鲁班等方式;第二种包括比目云、斯维尔、isBIM QS等,基于Navisworks平台的Quantification算量也可归于此类。本文主要以Revit与广联达为例探讨软件对接。

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算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revit导出IFC导入广联达土建的操作方式分为如下几步操作:首先导出IFC,之后打开广联达土建BIM,导入刚刚导出的IFC,即完成导入;另外一种方式,也是广联达投入资源优化的revit-to-GCL的数据接口GFC,操作步骤分为如下几步:revit模型导出GFC,新建一个GCL文件,将GFC导入,导入类型选择GFC即可完成导入,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种方式的revit模型必须按照广联达提供的《Revit导入广联达GCL建模交互规范》进行建模和命名,否则模型的错误率很高,甚至钢筋混凝土墙和砌体墙都无法正确识别。

2. 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算量出现的问题

基于revit的算量方式对于建模精度要求很高,尤其对于“族”的识别,甚至是族名称的识别,对于特殊字段的识别进行模型映射是revit算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因而广联达GFC插件、斯维尔、比目云,都提供了“批量修改族名称”的功能。广联达等BIM土建算量软件中建模,由于是使用软件本身提供的构件类型定义,不存在识别不出构件的情况,但是对于revit模型,无论任何平台或插件,如果不按相关软件的建模要求或是命名方式,往往就会识别不出构件。

为了解revit算量的基本常识,我们做一个实验,将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算量与原本就在广联达土建中建立的模型进行工程量对比;数据对比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据源要一致,否则对比无任何意义。我们采用的处理方式是采用同一套图纸,同一组建模人员,分别在不同平台建模,然后分别计算工程量,进行对比。

1.将revit导出IFC导入广联达土建,导入完成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应该有窗的地方窗洞消失了,这样砌体墙的体积会比实际增大;部分墙体和构造柱标高不对,本来应该只有一层高度结果顶标高修改为了顶层,其他大部分构件都正常导入了,混凝土墙和砌体墙也按照不同的材料正确分开了等等。将这些问题修改完成后进行汇总计算,统计了混凝土、砌体墙、模板等几个传统大项。

打开在广联达中直接建模的模型,并汇总计算,统计了同样的传统大项,经过对比可以看出一次结构二次结构差值占比并不大,在8%左右,且在IFC中消失的门窗洞体积正好与IFC多出的砌体体积相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IFC标准是由国际协同工作联盟IAI(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为建筑行业发布的建筑产品数据表达标准,但是广联达并没有对IFC接口进行优化,因此误差较大。

2.将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revit-to-GCL的数据接口GFC导入广联达土建,分别将两种建模方式的模型进行工程量汇总计算,经对比发现一次结构二次结构差距并不大,只有0.07%左右,即在按照《Revit导入广联达GCL建模交互规范》在revit中进行建模并不断修改模型的情况下,单栋楼的一次结构二次结构简单模型中GFC做到了构件识别近乎100%。

经过对比可知,在对一次结构(梁板柱剪力墙等)和二次结构(砌体墙构造柱圈梁等)的计算,revit模型通过GFC导入GCL的计算结果与直接在GCL中建模的计算结果差距很小,只有0.07%左右,远远低于对比的IFC方式的8%,无论是从纯计量的角度还是占比情况,都是可控可以接受的。尤其是并没有出现IFC那种识别不了门窗洞口的情况。当然,模型精度和合理的映射是计算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此次统计并没有对比天棚地坪墙面抹灰这些初装修工程量,因为在结构构件对比有差异的情况下,依附于结构构件的装修工程量对比没有任何意义。

3. Revit模型通过广联达算量总结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推论算量是否准确依赖于建模精度和模型映射时的正确操作:

1)按照要求修改族名称。目前revit算量产品,无论是广联达GFC还是比目云等插件,在识别revit构件时都对族的名称有一定要求,所以都提供了批量修改族名称的功能,对于族名称的正确梳理和修改族名称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整理的过程,也是运算结果可靠的重要保障。

2)修改映射规则。实际生产中,作为设计团队,需要考虑的因素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于工程量的考量,而建模规范尤其是构件命名规范各省市也处于探索阶段,各设计院也有自己的命名规则。当模型有完整系统的命名规则时,不需要再额外修改族名称,只要修改映射规则就好,广联达GFC和其他插件类软件都提供了修改映射规则的功能。

3)降低计算机硬件配置。众所周知,revit模型对于计算机资源的巨大占用是revit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revit算量的瓶颈之一。针对revit耗费计算机资源这件事,不同的软件厂商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广联达是通过GFC接口将revit数据导入到自己的GCL平台中,再通过GCL软件运算,相当于是把revit模型导入到了广联达GCL中,除了构件识别在revit中完成,其余工作,如套项、汇总计算、报表等均由GCL完成,操作处理的是广联达GCL模型,避免了revit的限制。

4)增强模型反馈修改功能。广联达GFC插件提供的选项并不多,因为其余操作都在GCL中完成的缘故,除了针对构件转化的相关功能外,针对revit模型本身修改操作的功能十分有限。唯一对revit模型有反馈的功能是模型检查之后的批量修复功能,针对图元重叠等可以智能修复的情况对revit模型进行修改。其余检查出的问题仍然需要手动修改模型,当然广联达GFC插件提供了定位功能,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所在图元。

5)便于操作。由于广联达的思路顺延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对于工作流程的冲击并不大,从业人员接受比较容易,尤其照顾了工作年限较长的老造价人员的工作习惯,几乎不需要再重新学习新平台。

4. 结束语

与传统算量平台相比,revit模型算量的成熟度有待提高,有一些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显而易见的是,revit模型算量减少了造价人员建模的环节,大大减少了工作内容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由于房地产趋缓资金压力巨大带来的施工进度日益紧张的现今建筑市场,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传统平台还是revit模型算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不存在万能的傻瓜式软件。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实际需求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并合理分配手中资源达成期望目的。

论文作者:王培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Revit论文_王培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