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许玉滨

浅谈关于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许玉滨

身份证号:23010419800912****

一、清水混凝土的定义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规范对清水混凝土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资料及工程经验,指一次成型,不做任何外表装饰,直接采用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的人造石材。就外观来说,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的垂直度等应等同或高于中级抹灰要求,表面无大面积起泡、开裂、颜色均匀一致,混凝土浇筑无明显的冷缝,表古朴、凝重,具青灰色及平整光洁的外观。

二、清水混凝土工艺在施工中的优点

1.后期维护费用小

在普通混凝土的建筑工艺中,即使建筑原材料的价格便宜,施工不太困难,成本也不太高,开始的投资也不多,但是,它的自身体积比较大、工艺不细致,历经了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肯定会发生比如墙体鼓包和裂缝,甚至是完全的墙皮掉落现象,这些情况的产生不仅会导致整体建筑的观看效果与艺术感,而且维修起来工序会非常复杂,即便勉强的达到维修的任务,也不能保证类似的情况不会反复产生。反之,清水混凝土工艺使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方式,而且浇筑成型后仅需在面表上涂抹一层保护层,不需要抹灰的过程,上面所说的情况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几乎是一次性到位,后期的维护资金也会没有了。

2.工程质量的提升

之前提到了,清水混凝土工艺对施工单位设计与现场施工的需要十分严格,不可以有一点点忽视,这样肯定会导致验收方以此来增加检查力度。在强尽有力的督促之下,借题发挥,隐约之间给了施工企业非常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不但在清水混凝土项目中更加精确,在其余的地方也不敢有一丁点的松懈,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项目质量。

3.对环境保护的好处

清水混凝土特殊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种绿色工艺,清水混凝土使用一次浇筑成型,原则上不怎么修改,只需要把传统混凝土的抹灰工艺改为在表面填涂无色透明的保护液就可以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垃圾,有效的维护了环境。[1]另外,使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的建筑表层洁净平整、颜色均衡、轴线又通又直,让建筑物拥有艺术性与观赏性。

三、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材料选用

混凝土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水泥的采用应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周边环境进行选择。为保证清水混凝土的优良耐久性,考虑到水泥含碱过大会导致碱集料反应,所以多采用4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一般不使用早强水泥,若结构的所处环境比较特殊时,可采用优质的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水泥都要有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文件中应包含水泥的各项技术标准和试验结果。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粒径要满足下列要求:小于混凝土结构面的1/4,不大于混凝土中钢筋最小净距的3/4。泵送混凝土中的碎石,直径不大于输送管径的1/3。若为混凝土实心板,最大粒径应小于板厚的1/2。在清水混凝土中,粗骨料应选取同一颜色、连续级配、强度较高且含泥量小于1%。而细骨料宜选取中粗砂,颜色相同且含泥量小于2%。在砂石混合骨料中,骨料的级配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总表面积较小,降低湿润骨料的需水量。②空隙率要小,减少水泥用量。③掺入适量的细骨料或磨细矿物掺料,满足混合料的工作性能需求。同时,应保证骨料按规格、品种堆放,使骨料级配均匀,堆放场地平整、洁净等。

掺合料的选用和数量应经过试验确定,确保所取代水泥的量值符合相关要求。而外加剂的选用,应依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性能要求以及气候环境,并结合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适应性等因素。若使用复合型外加剂,应同时满足引气量、减水率和坍落度等多项指标,选择最佳外加剂。

2.混凝土的浇筑

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包括摊平捣实、抹面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密实性和整体性,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混凝土的浇筑是确保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1)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和方法

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在2m以上时,可能会产生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引起混凝土出现分层或色泽的不均匀现象。所以,若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较大时,要采用串筒或溜槽。若浇筑的混凝土厚度较大,或混凝土的厚度不大,但配筋较密时,都会影响振捣机械的正常工作。因此,对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否则会出现麻面、蜂窝等质量缺陷。

(2)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清水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时,若浇筑的顺序选择不当,在底部混凝土没有初凝时浇筑上层混凝土,若再没有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措施,就会有严重的分层痕迹,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外观。在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板时,应遵循从远到近、薄层浇筑、一次到位的浇筑原则,确保第一层混凝土凝固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工作。对下料的厚度、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厚度应小于30cm,相邻混凝土的浇筑间隔应在2h以内。

(3)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混凝土的浇筑都会导致模板的变形发生。若浇筑的速度较快,而模板的刚度较小时,模板就会有过大的变形,从而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浇筑过程中,必须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来控制模板的变形值。

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应充足、合理,若振捣时间不足,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有空隙和气泡,引起清水混凝土产生蜂窝、气孔和缺角等质量缺陷。而过振现象则会造成混凝土的涨模,影响结构的外观尺寸。判断混凝土是否振捣密实的现象主要有:没有气泡产生;表面泛浆;没有显著下沉等。

在振捣过程中,如振动器与钢筋、吊环、模板、预埋件和芯管等相碰撞,就会引起混凝土的跑模、露筋等。因此,振动器在振捣过程中应与模板保持适当的距离,并控制好振动器的插入位置。保证内部振捣器的插点均匀分布,防止混凝土梁柱的缺角、蜂窝的产生。当采用二次振捣时,可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表面气泡,一般在第一次振捣后0.5h进行第二次振捣。振捣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和振捣时间,深度一般控制在5~10cm。

4.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防止覆盖物对混凝土的表面造成污染,掌握好养护的时间方法避免质量缺陷的产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应保证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在48h方可拆除。若拆模时间过迟,会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导致混凝土因水化热较大出现裂缝、裂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在14d以上。如果养护的时间较短,混凝土会因为风吹、暴晒等出现裂缝、收缩或崩落的现象。应注意的是,混凝土拆模后不能直接使用草包或草垫对混凝土进行铺盖,以防造成颜色污染,一般情况下多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护。

结语

清水混凝土的优点在于一次成型,不需要任何装饰,避免很多工序,有效节省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但由于施工工艺繁琐,为了达到预计的设计目的,需要在原材料的选择、模板的设计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中安排好项目管理和技术质量控制工作。如果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导致清水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还影响工期。所以严谨的技术措施和精细化的管理是保证清水混凝土作业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凤起.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与技术,2010,(1).

[2]李德宝.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城市建筑,2013,(12):73.

[3]王平.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与创新,2015,(04):142-143.

论文作者:许玉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浅谈关于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许玉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