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外商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外商投资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03.3亿美元,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人数达到1245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4.55%,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逐渐加大。外商投资对就业的效应可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分析,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同等重要,而且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外商投资就业效应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但是,目前的实证研究只关注直接就业效应,没有把间接就业效应考虑在内。本文将外商投资投资存量引入计量模型,全面反应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

根据外商投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的特点,本文引进与之相对应的外商投资流量与外商投资存量两种度量外商投资数量的方式。外商投资流量对就业的影响方式为新增加的外商投资直接增加了多少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其就业效应主要发生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影响外商投资流量就业效应的因素是外商投资进入的方式、进入的行业和经营战略等短期因素,因此,把外商投资流量对就业的影响定义为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实证分析中,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为因变量,以外商投资流量及其滞后变量为自变量,回归出外商投资流量的系数,定义为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以全国城镇就业人数为因变量,外商投资流量作为其中的一个自变量,也回归出一个外商投资流量的系数,它度量的是外商投资数量对城镇总体就业的直接影响,把它定义为外商投资流量(对总体就业)的直接就业效应。外商投资存量由历年的外商投资流量按一定的比率折旧后加总而来,反映了东道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影响外商投资存量就业效应的因素有: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前后连锁联系;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这些因素都与东道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实力密切相关,因此,把外商投资存量对就业的影响定义为外商投资存量的间接就业效应。研究样本的取值为1984~2005年,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研究结果显示,在1993年以前,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主要以中小型的港澳台投资为主,技术水平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因此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比较显著。但是这段时期的外商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而且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在与外商投资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外商投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比较显著。1993年以后,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投资,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下降,因此外商投资流量的直接就业效应显著地下降。但是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创造就业的能力增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也有所提高,竞争能力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商投资存量的负的间接就业效应,因此,外商投资对中国城镇就业的负效应有所减弱。

标签:;  ;  

外商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