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教学内容论文,重构论文,教材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教科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依据了课程标准,又渗透着教科书编者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既有对科学内容的把握,又结合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1]。这表明了教材本身就是教科书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一种具体化,同理,教师面对教科书也要将其具体化,并且不同教师的具体化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无疑是建立在其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基础上的,然而,要搞好教学,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主客现条件及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实现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变。本文就如何实现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重构的突破作以讨论。 一、重构教材内容的概念 中学物理教师重构教材内容,主要是指物理教师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加、删减、置换及加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形成教学内容的过程[2]。教材作为课程的缩影,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改造是客观存在的事情[3]。可以说,无论是由于教师的知识水平还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者变更,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本文特指教科书内容)泛指书本中有效传递、呈现和承载该课程内容的所有文字和非文字材料。一般来讲,教材内容不直接作用于学生,反而是教师和教学的中间媒介。教材内容的编写取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条理化描述。因此,教材内容具有可变性、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基础,运用一定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经过层层分析和演绎,形成的具体化教学目标载体,它可以呈现为理论观念、实践操作、活动体验等。教学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而学生的学习结果将会反作用于教学内容,如果说教材内容是静态的,那么教学内容则是动态的。 三、案例分析 1.楞次定律的逻辑推理讲解 楞次定律作为高中物理中最抽象的一个规律,长期以来都是物理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为此,针对楞次定律的有效教学论述层出不穷,大多数都是按照“实验+理论”的思路进行的。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楞次定律”一节,从条形磁铁相对螺线管运动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将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介质,通过填表比较,归纳楞次定律的表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4]。 如果按照以上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往往会遇到三个困难[5]: (1)学生不能直接从“螺线管四组实验”中判断出感生电流的方向,原因是思维链条过长,违背物理教学的简单性原则; (2)实验将感应电流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两个变量同时呈现,没能使用“分离与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使教学变得复杂; (3)该实验不能判断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可见,按照既定的教材内容铺展教学内容未必是一件好事,教材的实验选取不当会造成教学逻辑的烦冗。 那么,针对楞次定律的抽象教学,该如何开展呢? 如下页图1所示,闭合线圈外接电流计,当条形磁铁向左运动时,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增大,闭合线圈变化的磁通量会产生感应电流。假定线圈的感应电流为顺时针(从右向左看过去,以下电流方向都按照该规则判断),由于电流的磁效应,运用右手螺旋定则,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如图2所示,该磁场会叠加在条形磁铁产生的原有磁场上,导致闭合线圈的磁通量进一步增大。当条形磁铁继续向左运动时,线圈的磁通量持续增大,感应电流的感生磁场再次叠加,使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大得越来越快。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大小正比于磁通量的变化率,以此类推,不难发现,线圈的电流将会变得很大,这显然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其原因就在于最开始假定的感应电流方向出错了!因此,当条形磁铁向左运动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应为逆时针,如图3所示。 接下来,在图3的基础上,对原有磁场与感生磁场之间关系的判断即可总结得到楞次定律的表述。如表1中两组实验所示。 不难看出,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熟知和认可的能量守恒定律,采用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思想,即可轻易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该教学内容未曾用到任何实验器材,设计思路紧凑、明快,仅仅是纯粹、简单的逻辑推理,抛开了现有的教材内容框架,创新了楞次定律的教学方法。 2.探究地磁场的强弱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中抽象地给大家介绍了地磁场及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在第二节“磁感应强度”中又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地磁场在地面附近的平均值T[6]。按常规,作为只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一笔带过即可。但实际上,从物理学科源自生活的属性特点来看,地磁场作为和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本不应被忽视。那么,该如何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将地磁场的场强大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为此,可以设计如图4所示实验。 如图4所示,地磁场方向由地理南极指向地理北极,在空间中东西方向固定一条形磁铁,在条形磁铁旁边放置一充液指南针(户外旅游使用,指针转动平稳且视觉饱满)。如下页图5所示,为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强度,为地磁场的磁场强度,此时合磁场为B,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且指针的指向应和该位置的合磁场方向相同。当指南针放置在靠近磁极的位置时,指针将大致指向东,当水平向右移动时,减小,指针将向北极偏转。记录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的偏转角θ,便可以作出图6所示的图形。不难看出,当指针的偏转角为45°时,地磁场场强的大小等于条形磁铁在23 cm处的场强大小,在50 cm处,条形磁铁的场强接近零。 该实验直观、明确地给学生展示了地磁场相对于一般条形磁铁的磁场大小情况,其优点有: (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2)强化了磁场强度矢量叠加的原理; (3)走进生活,以实验用条形磁铁的某一距离处的场强表示地磁场大小。如果获取了该条形磁铁的相关参数,就可以通过查表,找到某一距离处所对应的磁场强度大小。这里再一次突破教材内容设置,利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获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磁场强度。 四、重构教材内容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改造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兴趣爱好随意增加或者删减教材内容,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脱离学校的总课程目标。这种所谓的“重构”并不是课程改革想要的结果,不仅不利于物理教学,还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可见,教材内容的重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不是教师想怎么重构就怎么重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重构教材内容时,应该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阐明了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以及具体目标,除此之外,“课程标准”还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它体现了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因此,教材内容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个性化”亦要依据“课程标准”而行。 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提出的该章节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当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时,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多种版本教材,适当增加或舍去一定内容,与此同时,切实控制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必一味地与教材“同步”。 2.遵循学习者的发展需求 动态教学内容的直接对象是学习者,而所有教学的落脚点又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考量学习者自身的特点。进一步,中学物理教师最终形成的教学内容源自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历经分析、实践等过程。追本溯源,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必须以发展学习者为终极目的展开。鉴于学习者在学习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故重构教材内容时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探究地磁场的强弱”实际上是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出发。指南针的灵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距离磁极的长度表示地磁场的强度更新了学习观念,这些无不激励和指引学生朝着积极、科学的方向发展。 3.遵循教学实际 教学实际主要是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资源两个方面来谈的,任何成功的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必须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 首先,教学情境是一个氛围,由教师、学生、教材、事件、问题、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因素组成,极具动态性。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对源自教材内容的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 其次,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的依托,也深刻影响着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学资源可以是多媒体、教辅材料、实验器材、教学场所、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等,教材内容的重构需建立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体现出教师教学的智慧。 五、重构教材内容的策略 重构教材内容是一个“技术活”,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有效把握。一般说来,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状况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①有意识,有能力; ②有意识,没能力; ③没意识,有能力; ④没意识,没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来看,目前大部分教师处于“有意识,没能力”的阶段,对此现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扎实的教育理论,熟读理解“课程标准”是基础,整合多种教学材料是辅助,拓展教学综合视野是关键。“玩转”教材内容不仅体现在表面上的增减教材内容、变换教材内容顺序等,还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内含在教学理念中。 2.注重教材内容重构后的执行性 重构教材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重构之后的可执行性。新课程倡导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到着手,因此,在重构教材内容的执行上可以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展开。譬如,可以变枯燥的文字叙述为有趣的实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变繁杂的定理定律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可以变教师的课堂小结为学生的交流反思,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等。 3.强调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中学物理教师在重构教材内容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点是要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赵凯华老先生在匈牙利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外星人”学物理》的译本的序言中也对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介绍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性,文中指出,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模型,用建立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预测未知现象,最后,用新的实验现象检验这个物理模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修正物理模型[7]。 可见,重构教材内容时要突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4.重视当前教材内容重构的现状 在一份关于江苏省中学物理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情况的抽样调查中(“二次开发”教材与本文中重构教材内容概念接近),当被问及“‘二次开发’教材存在的问题时”,有49.2%的教师选择“仅对固定环节进行‘二次开发’”,有21.8%的教师选择“一心想超越教材,随意替换教材内容”,有21.2%的教师选择“凭感觉,随意‘二次开发’”,还有16.1%的教师选择“不顾自身需要,盲目模仿其他教师”[8]。从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物理教师在重构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为了更有效率、更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教材内容重构势在必行。对广大中学物理教师而言,重视、研究教材内容重构现状,有利于教师反思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重构质量。论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重构_重构论文
论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重构_重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