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展示的党建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新思路论文,报告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97(2008)01-0032-05
党的十七大是显示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次盛会。十七大报告中,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12个部分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分,不仅文字清新、内容丰富,而且分量很重,其中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性思路。可以说,十七大既是国家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也是党的建设新的历史起点。
贯穿一个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①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入党的建设,这是立足时代的发展,以富有前瞻性的眼光,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精神。
众所周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抉择开始,党就将改革定位为一场新的革命,它蕴含的意思就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近30年的实践以巨大的成功铸造了中国改革创新的精神品牌。这个精神品牌不仅引领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而且也为推进党的建设所必需。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改革创新的精神也将为推进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以创新为前提,创新以改革为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本质,决定了党的建设将是一个恒久的动态进程,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一天,就只有历史的起点,而没有历史的终点。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党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做法,积累了厚实丰富的经验。然而,对于承担着长远而艰巨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既定的现成做法和已有的历史经验是远远不够的。经验理性对于千变万化的现实来说,总是显出它的不足,新的经验是在实践中创造并产生的。尤其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动,党的建设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就难以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因而也就难以顺利地完成党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使命。
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全部阐述之中,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各方面建设、党的制度和机制、党员教育、干部培养、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的新要求。党的建设作为工程,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结构,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各领域都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任何一方面改革创新精神的缺失,都会影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影响整体效果。
确定一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具体历史环境、奋斗目标和任务,是确定党的建设主线的基本依据。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一主线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将近60年,其执政业绩得到广泛的认同,由此奠定的执政基础是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优质政治资源。然而,执政业绩需要不断积累和扩张,这就需要执政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的诸多事实,成为一个严酷的警示,使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正是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将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加以认真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应对执政能力挑战的阶段性成果。十六大以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没有放松过。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部署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并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但是,与形势的发展和承担的使命相比,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正如胡锦涛在报告中所指出的, “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因此,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意义十分重大。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一项长期任务,伴随党的整个奋斗过程。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但是,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的实现,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建设。在特定的时期和具体的条件下,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往往会超出常规的需要而突现。例如,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转型、党的角色适应还不能很好地跟上形势发展需要、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期待的情况下,先进性建设就迫切需要加强。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全党范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适应这样的需要而开展的。这个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它的效果、经验和形成的机制则将发挥长期效应并须不断地加以发展推进。十七大报告将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定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互为表里。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合法性基于党的先进性,它的先进性本质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先进作用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对其执政的高度认同。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和巩固,都取决于党的先进性。同时,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又是党的先进性的显示。党的先进性是需要不断积累提升的,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与先进性的动态发展必须保持同步,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线的一体两翼,有着深刻内涵。
显示一个亮点:增强机制、制度和体制的建设力度
十七大鲜明地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显示了党治国理政的明晰思路和战略眼光。制度建设问题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先提出来的,随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加深,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和强化。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据笔者统计,仅“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部分提到的机制、制度和体制就多达29处。其中,关涉“机制”的共10处,如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人才工作机制、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等:关涉“制度”的共17处,如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候选人提名制度、干部任用提名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公务员制度、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巡视制度;关涉“体制”的有两处,即领导体制和干部双重管理体制。
以上这些提法,有的是在近年来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提炼、肯定并制度化的,有的则是第一次提出。在党代会报告中如此详细地规定这么多从宏观到微观的机制、制度和体制是罕见的。它表明,当代中国,无论是国家建设的层面,还是政党建设的层面,都已经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建设轨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能力建设目标,如何完善各项制度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极其关键。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所提出的一系列机制、制度和体制建设任务,显示了党中央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的决心。这一系列机制、制度和体制建设的启动和良性运作,必将对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必将开创党的建设的崭新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彻底摆脱人治传统的影响,必须建设制度型的政党。十七大进一步将党的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确保宏大使命和长远目标的实现,确保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制度是利器,是法宝。由此而言,十七大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增强制度建设力度,是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前瞻性的重大战略。
强化一种意识:大力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发扬党内民主,是党的历史传统,也是时代的现实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民主更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话,那么,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共产党的先进性。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全体党员干部应该牢固树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体意识。
党内民主具有示范、导向、辐射的作用。从国家层面上说,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政党层面上说,党内民主是共产党的生命,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轴心和关键。两个层面构成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互动关系,而党内民主又占主导地位。“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先进性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上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任务的要求。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楷模,它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人民民主建设的实践。
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路引人注目。首先,强调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务公开。在党章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党员的民主权利理应得到保障,党的事务应该公开,党员享有党务的知情权和拥有便利的知情渠道,党员享有在党的会议上开展民主讨论的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党内民主的前提,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庞大政党,党员的主体地位不树立,党内民主就失去了根基。其次,突出了用人、决策、监督等方面的党内民主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建设思路。党内民主不仅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制度框架。机制、制度和体制保障党内民主,反过来,党内民主又要体现在机制、制度和体制上。制度是一种政治设计,可以是专制的,也可以是民主的,制度目标和规则取向必然是相吻合的。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揭示了制度民主化的规则取向,党内民主能够创造机制、制度和体制的民主化,反过来机制、制度和体制的民主化亦能促进党内民主。再者,确定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为重点。中国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架构,党的基层组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党内民主的榜样作用具有波及面广、时效性快、影响力大的特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有助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作出一个部署:多层面、有重点推进的党建新格局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号召:“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十七大在党的建设部署上有两个变化:一是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二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升为推进党的建设主线的战略地位。这两个变化事关党的建设的新布局和新部署。
从新布局和新部署来看,党的建设呈现出多层面的推进和有重点的推进相结合的特点。所谓“多层面”,就是部署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个方面的系统构架。在党自身建设的发展史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以显著的成效固定为开展党的建设的基本模式。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改革开放后日益引起重视。十七大将这五个方面连成一体,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层面。所谓“有重点”,就是这五个方面的建设各有侧重点。思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制度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反腐倡廉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这样一个多层面有重点的部署,勾勒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构架。
党的思想水平的高低、组织构造的优劣、作风表现的好坏、制度机制的良莠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弱,都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换句话说,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同时推进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标准。不仅五个方面的建设与主线紧密相关,而且每个方面的重点都突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当前的要求。这五个重点,着重解决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信仰、提高战斗力、贯彻宗旨、增强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把握权力行使尺度等重大问题,这些重大问题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迫切需要重点加以解决。十七大关于推进党的建设的面与点相结合的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切实的可操作性。
提出一个新要求:一个“模范”与“四者”的先进性标准
先进性建设要求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不同阶段的任务,党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也是变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都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具体的要求。
1979年3月,邓小平曾提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③。1980年2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又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先进队伍”,要认真地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的问题。④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不是合格的党员。
1993年6月,江泽民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共产党员要成为五个方面的模范,“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⑤1997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应该有新的要求,主要是“使党员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实绩的先进分子”。⑥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中,就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即: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学习,提高本领;坚持党的宗旨;创造一流业绩;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这些阐述都是从当前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的要求,也是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胡锦涛在报告中号召: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一个“模范”和“四者”的要求,既传承了以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又融入了时代的崭新气息,鲜明地体现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要求共产党员紧紧围绕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实践中显示党的先进性。
注释:
①引自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该报告。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6页。
⑤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