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赵国平
摘要:一直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优等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分别从教育指导实现、教学方法与同伴关系角度阐述解决问题的“校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优秀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当前教育环境中,优等生的成绩很好,他们在家备受宠爱,在学校也受到其他同学的崇拜,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首先看到的都是优等生的优点,而缺点往往被忽视。面对这一情况,加强对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及时帮助优等生找到心理障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引导优等生正确看待自己,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调节身心。
1.农村学校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1.1学校教育重智轻情
虽然是优等生,但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缺少来自家长与教师的情感认同。面临着期末考试与升学考试,家长和教师更重视优等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学校甚至将教师的奖金与学生的期末成绩相连,导致教师的教育活动出现重智轻情的现象。这样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教育方式将忽略对优等生的情感教育,长此以往,优等生开始否定自我,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认可,最终成绩下滑,心理问题日渐严重。
1.2学生学习压力大
优等生普遍成绩好,对知识点有着很强的理解能力,他们思维敏捷,可以在考试中应对自如。因此,优等生会经常享受着来自教师与家长的偏爱、同学的仰慕,以往的学习中他们没有遇到过挫折,认为只要凭借自己的成绩就能达到目的。但是,越是优秀的人,付出的努力就越多,优等生自然也一样,他们平日里比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有时候为了避免自己被人超越,优等生会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让自己不能出现任何失误。有压力自然是好事,但过大的压力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一旦问题得不到疏解,问题越来越严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1.3优等生缺乏同伴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同伴关系十分重要。友谊可以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为这个人未来的岗位工作和恋爱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农村学校内的优等生普遍缺乏同伴关系,他们很难在学校中找到友谊。优等生的成绩很好,但农村学校的学生成绩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只能处于中等水平。面对这一现象,优等生也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斥,优等生找不到知己,自然也寻觅不到心理问题的倾诉者与治疗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解决农村学校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校本”对策
2.1以学生为本,完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
从“校本”角度出发,分析解决农村优等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要求教育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学生为本,并按照以下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指导思想。首先,落实教育管理指导思想。结合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分析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应意识到,优等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他们不是学习的机器,更不是应付考试、提高升学率的工具,如果优等生长期处于高强度压力环境,这对他的心理与身体是一种损伤。对此,要求学校领导者与教师将学生心理健康和升学考试看的同等重要,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产生情感认同。
2.2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压力
对于身负学习压力的优等生,教师应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为其寻找心理健康游戏,让学生懂得调节身心,学会自我缓解压力。在与学生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做自我介绍的游戏,将自己的信息说出来,内容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特别是“我喜欢什么”的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有的情绪所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当前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从中分析这位优等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描绘和教师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很多优等生在这个环节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够,父母依然没有关爱自己,或者身为留守儿童的自己很孤单,成绩发下来的喜悦无人倾诉。这时,教师应称赞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成功的道路必然是孤独的,但路程也是精彩的,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想法,试着敞开心扉直面问题,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问题
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与其寻求教师的帮助,不如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达到压力宣泄的目的。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学会自我放松。紧张的情绪是正常不过的心理反应,学生可以寻找转移注意的方法,让压力得到缓解。优等生可以与其他学生沟通,向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压力,通过与对方的联系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2)试着写日记。很多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放学后优等生完成作业后可以试着写日记,利用日记与自己谈心,将平日里无法说出来的话写下来,坦然面对自己,直面心理问题。
(3)试着融入集体,与他人交友。对于优等生来说,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他们这一阶段的重要追求,优等生希望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因此,优等生应试着与其他同学相处,可以通过帮同学辅导作业,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来减轻自己的孤独感。随后,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并与身边的人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同伴关系。在学校,学生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团结,只有这样,优等生才能真正找到自我,寻找到展示人生价值的途径。
总结:总而言之,一些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而优等生不同于其他学生,他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更严重。因此,加强对优等生的心理疏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压力,通过建立同伴关系来解决问题。
论文作者:赵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优等生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成绩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