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住院部50例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未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为对照组(21例),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进行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血糖控制干预。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肝硬化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概率(27.59%)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分别为(5.52±1.44)mmol/L、(10.66±0.94)mmp/L,优于治疗前,P值小于0.05。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年龄越高、肝功能不全越严重,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概率越高,予以有效的保肝、调节血糖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关键词】: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
肝硬化在损害肝功能的同时,也会引起患者糖代谢紊乱,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的发生会造成肝硬化病情加重,同时又会出现恶性循环[1],进一步加重并发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另外,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表现,极易发生漏诊,贻误病情,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50例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就诊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9:21,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平均(59.37±5.28)岁,病程为1年至12年,平均(5.29±3.01)年。患者均有乏力、尿黄、纳差等肝病症状,糖尿病症状不明显。
病因:18例乙型肝炎、14例丙型肝炎、6例酒精性肝炎、2例不明原因、10例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分级:12例A级(2例轻度糖尿病、10例未并发)、22例B级(5例轻度糖尿病、6例中度、4例重度、7例未并发)、16例C级(1例轻度糖尿病、2例中度、9例重度、4例未并发)。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遗传史及病史,且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
其中未发生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有21例(对照组),年龄40~61岁,平均(47.92±2.33)岁;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有29例(观察组),年龄53~72岁,平均(60.07±3.28)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保肝治疗,并予以饮食干预,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适当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胰岛素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并注意糖类的摄入量控制,给予纠正低血钾,禁止使用高糖补液及利尿药等药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肝硬化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肝硬化并发症发生概率、血糖值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发症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血糖值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的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显示,在肝硬化并发症发生比较方面,观察组感染发生概率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其他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n,%)
2.2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39±2.0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4.32±1.98)mmol/L,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分别为(5.52±1.44)mmol/L、(10.66±0.94)mmp/L,显然优于治疗前,P值小于0.05。
3讨论
肝脏作为维持机体血糖稳定、参与多种代谢的重要脏器,其细胞受到损害时,极易导致糖代谢发生紊乱,进一步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2]。
本文50例患者中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年龄高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随着肝硬化患者年龄增长,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长;在肝功能分级方面,A级患者中发生肝源性糖尿病较少,C级最多,且重度糖尿病多发于C级,这可能是与肝细胞损伤有关,肝细胞受损越严重则糖代谢紊乱程度越高,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糖尿病患者具有典型的多食、多饮、多尿症状[3],但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并无明显“三多”症状,这与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4],故极易发生漏诊情况,临床检测中应注意进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减少诊断误差;另外,因肝源性糖尿病进一步损害患者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
在对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以保肝为基础,积极治疗其原有肝病,通过饮食等干预,改善、调节肝功能,必要时予以胰岛素药物进行血糖控制,能够有效缓解病情,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且安全性高。
黄海滨[5]等人曾对肝硬化病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年龄高于未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为(47.9±13.3)岁,同时其他并发症发生概率更高,为80.0%。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感染发生概率(27.59%)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其他肝硬化并发症数据比较差异不大,P值大于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分别为(5.52±1.44)mmol/L、(10.66±0.94)mmp/L,优于治疗前,P值小于0.05。
综上所述,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肝硬化并发症发生风险较未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更高,且患者年龄越高、肝功能不全越严重,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概率越高,予以有效的保肝、调节血糖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马燕妮.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7):38-39.
[2]吴娟,胡乃中.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预后和糖代谢指标的观察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9):601-605.
[3]丰浩田,丰义宽,田强等.老年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24-2925.
[4]张长山.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23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8):1187-1188.
[5]黄海滨,陈建荣,俞智华等.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2):163-164.
论文作者:刘玉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肝硬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发生论文; 并发症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