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难点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科院论文,难点论文,信息资源论文,对策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时期,社会科学,肩负着改革开放事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的历史重任。但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的成效相当大程度上仰赖于社会科学信息工作的服务品质。由于社科院文献信息部门大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的,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尽管大多数省(区)市的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情报(信息)机构在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方面进展较快,已经初步建立起文献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局域网,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已在所在区域加入跨系统的协作网工程,在横向协作上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成为所在地协作网的主干协作单位。但全国性社科院系统纵向协作进展则较为缓慢,各地方社科院图书情报机构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在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上盲目跟风赶潮,在外购数据库上又落入“小而全,大而全”的怪圈,已造成新一轮重复购置与资源浪费。同时各院在自主开发数据库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技术标准、格式,难以开发出权威性、规模化、规范化的产品,致使有限资源难以发挥整体优势,在造成信息有效供给不足的同时又有大量的资源闲置、浪费,保障程度较低,网络设施浪费和效率低下。全国性地方社科院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地方社科信息开发与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
如何更好地将分散于各社科院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联合与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最大范围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社科研究所需,缓解当前地方社科院信息资源相对贫乏的状态,提高社科文献信息服务的保障能力,是当前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实践工程。
1 社科院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难点
难点之一:来自所在单位领导的潜在的阻力。我国社科院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都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国社科院的经费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而各省市社科院图书馆的经费是地方财政拨款。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想以本地本单位之钱财,为其它地方的读者提供共享服务,所在单位领导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种“在做份外事”的错觉,在经费、人力等方面难以获得所在单位领导的支持。
难点之二:大馆往往在协作过程中“吃亏”,积极性淡漠。长期以来我国对文献信息机构的评价是以“量”而不是以服务的深度、社会效益为杆杠。由于全国各地方社科院实力差异较大,基础也参差不齐。实力较为雄厚的大馆,由于自给能力较强,往往对协作共建共享的热情相对减弱。开展馆际协作共建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多方便,对于小馆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大馆来说却更多意味着是“负担”,意味着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和开支的增加。这也是多年来共建共享作为课题研究可以轰轰烈烈,作为工作任务却冷冷清清、动力不足的根本症结所在。
难点之三:数据库建设中的重复问题。近年来,各省(区)市社科院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普遍开展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但各馆在自建数据库方面,因经费、人才乃至馆藏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制约,起步与进展都较为缓慢。在外购数据库方面虽然进展较快,但所购电子文献资源又大量与本馆印刷型文献以及其他馆文献相似或重复。以福建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所购置的电子文献为例,有70%是与中国社科院重复。这种重复购买带来的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印刷型文献更严重。
同时,当前各地方社科院对自身的特色馆藏开发与数字化进展迟缓。众所周知,全国社科院系统开展共建共享协作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各馆的特色文献,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需要较大的投入,使不少地方社科院图情机构囿于自身财力、人力,往往望而却步,使得协作的价值降低。
难度之四:全国社科院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标准问题。标准化问题是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效取决于标准化程度与执行标准的刚性。目前各省(区)市社科院图书情报机构的理念和思路不同,各院图情机构资源库互不兼容问题较为突出,而兼容的实现必然要涉及到标准化问题。只有标准化才能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异构数据库的兼容。也就是说,要实现社科信息的共建和无障碍共享目标,关键在于解决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标准问题。而目前又缺乏这种统一标准。
难度之五: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当前,除了各馆收藏的已明显失去知识产权保护的古旧书籍内容的数字化转化不具侵权之虞外,其它印刷型文献的数字化大多存在是否合法是否侵权的问题。实践中,有些馆冒险先做;有些馆犹豫观望。但是,以我国有些图书馆的做法比照现行法律规定,的确令人忧心忡忡。以网页制作为例,有规可查的即需考虑复制权、发行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广播组织权、精神权利等。这些问题如不预先考虑设防,所谓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总有后顾之忧。
难度之六:文献信息资源网管理机制确立问题。长期以来,社科院系统在资源共建共享馆际协作方面缺乏刚性与权威性,存在“议而不决,协而不作”的弊病。鉴于全国性社科院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联网)建设是一项跨区域的技术工程,没有权威机制的领导和协调,很难做好这项工作。为此,在起步阶段成立全国社科信息网络建设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信息资源网的建设尤为必要。
2 全国社科院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
2.1 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全国社科院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跨省际的系统技术工程,但各地方社科院实力差异较大,起步阶段应避难就易。建议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第一步,首先在共享方面,从局部推展馆际互借,启动印刷型文献资源共享工作。例如,可以先在有一定基础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中,制定开展馆际互借的较为严格的服务对象筛选标准。此举可使具有特殊服务价值的读者或课题,在起步阶段既作为试验要素又作为受益主体参加进来。其次在开展馆际互借局部试验阶段,一系列必需的馆际协作条约应事先制定。对诸如借期、运输方式、费用结算、损失赔偿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定。第二步,在试验成功之后,可扩大共享范围,并进而转攻共建难点。
2.2 联合共建全国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种通过馆际合作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提高利用率的活动,要做好共享,必先做好共建。全国社科院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应围绕社会科学“三为”服务需求,科学地确定各省社科院的藏书结构。基于“高起点、高标准”的目标,各地方社科院应在现有基础上,通过采购协调和分工合作,有选择、有侧重地建设本单位的特色文献资源。
同时,为确保与提高社科文献信息服务和保障能力,还必须强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规模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也就是说除了要加强标准的书目数据库和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还必须通过集合全国社科院的力量(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集中引进若干国外专题数据库,以补充资源建设的不足。目前国内一些数据库生产商也已推出此种经营模式。如果社科院系统图书馆能合作向出版商或代理商购买各类数据库使用权,将在较大幅度节省经费支出的同时,有效地规避知识产权的侵权,实现合法共建共享,提高群体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另一种办法是出版商与数据库管理者合二为一,图书馆仍扮演传统中介流通角色,但不占有文献源,即不购买电子文献,不占有数据库,而只付数据库使用费。
通过采购协调、协作共建,进一步优化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藏书结构,巩固与造就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各具特色的馆藏建设,形成规模效应,保障本系统文献资源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逐步建设起以中国社科院图书馆为龙头,以各省(区)市社科院图书馆情报机构为骨干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和文献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服务全国的社会科学事业。
2.3 确立全国社科院系统图情机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的统一标准
建立社科院系统信息资源网络,这就需要提供一致的用户界面,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即采用尽可能一致的网络软件系统。基于目前各省市社科院业已建成的局域网现状,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解决相互间异构数据库的不兼容问题,首先必须对各地方社科院现有的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从宏观上看,全国社科院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标准化包括下列内容:
(1)系统硬件平台标准。即各节点(地方社科院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硬件)的配置,比如CPU、内存、网卡、存储设备等的规格型号等,应相对较为一致。
(2)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即各地方社科院节点(地方社科院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系统软件的配置,诸如操作系统的类型、版本及数据库的类型、版本等也应相对采取统一类型。为此,在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建设中必须选择能匹配于全国性网络运作的系统软件。
(3)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即地方社科院在开发自主数据库或信息资源开发时的数据质量标准,包含信息加工标准(字符集、代码等)、信息记录标准(文献著录规则、机读目录格式、公共交换格式等)、信息检索标准(标引和分类、标引通用语言等)、信息传递标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等)以及文献资源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即地方社科院的目录导航、索引数据等的质量控制要采用统一标准。
由于全国社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涉及的标准繁杂,如果要各馆坐在一起研究与确定,往往一时难以达成共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各地方社科院都改采用中国社科院的标准,即以中国社科院的标准为标准,或由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组织推荐一批作为事实标准供各馆使用。
2.4 协作共建的协调机构建设
鉴于目前全国社科院系统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网络服务器连接的专用网各不相同,而不同专用网之间通讯效果又难尽如人意,各地方院在网络管理方面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为上策。“集中式管理”是指将全国的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硬件集中于某个机构,所有的管理维护都集中到中枢机构的服务器上,实行网络维护的集中管理。采取集中式管理,有益于硬件维护与升级,对于服务器的软硬件升级既方便又经济,各网络节点(地方社科院)可避免陷入因软硬件交替升级陶汰的耗钱的循环,有益于降低网络化建设成本。最为经济最能体现成效的是委托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建立一个操作平台,即由中国社科院来管理下一级地方院子网络。
2.5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节奏的把握
从目标的确定,到行动方案的出台,再到贯彻实施,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速见成效。为此,首先要建立全国社科院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协调计划的实施。建议由中国社科院分管图情工作的副院长或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各省(区)市社科院分管图情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次在领导小组下还设立全国社科院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实施。由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牵头,联合成员单位对数据格式、传输规范等进行研究,对一些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并指导实施,逐步实现全国社科院系统编目规范化,建立统一的检索界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综合优势,在各省(区)社科院应挑选中青年优秀人才,集中到中国社科院进行培训,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队伍。
2.6 网络建设的投入与维护费用的来源
建议由中国社科院牵头争取国家立项,同时各成员单位自筹配套资金。如果申请国家立项有难度,可依循“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凡参与协作的各地方社科院图情单位,共同分担网络建设投入的费用。同时由于网络建设是个持续性工程,网络建成后,后期的维护与升级投入往往成为共建共享工作成效与生命力的决定因素。为此,应本着长期发展的角度,由受委托管理单位发行远程读书卡或点卡的形式,按检索量付费,有偿服务,或采取按各地方院大小承担年度费用。
收稿日期:200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