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与观念创新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与观念创新_邓小平文选论文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与观念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思维论文,观念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创新的实践活动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未停止过,而中国创新实践、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的最伟大的代表就是邓小平同志。综观邓小平指导下的改革开放事业,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创新的事业;综观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可以发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中,处处体现出创新思维的精神和观念创新的光芒。因此,结合当今时代的新特点和新挑战,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的创新思想并深刻领悟创新、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是从解放思想入手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并没有陷入繁杂具体的事务之中,首先着手于拨乱反正的艰巨工作。学习邓小平同志1977、1978年的论述,我们看到,他就拨乱反正问题做了大量篇幅的论述,但是,邓小平同志所进的“反正”不是简单回复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状况,而是要创建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局面。怎样进行拨乱反正?怎样开创新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首先抓住了思想路线这一根本问题。他敏锐地看到,如果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破除禁锢在人们头上的精神枷锁,就走不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他说:“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做工作,只听上边讲了一些什么话,自己不敢开动脑筋。还是毛主席说的,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没有一点创造性不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31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只讲了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放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认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41页)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解放思想是着眼于长期形成的思想僵化而言的,他认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42页)同时,邓小平同志更是着眼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长远事业,他认为,解放思想,使干部群众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中华民族的兴亡盛衰至关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43页)话说得很重,但确实道出了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的重要作用。他寄希望于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43页)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解放思想开始起步的,没有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创新思维必然带来观念创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和计划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一系列论述为观念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我党在理论创新上的集中成果。

有人不禁会问:人们追求的是创新的结果,思维和观念在创新中有多大的作用?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真的那么重要吗?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创新是实践过程和思维过程的统一,创新实践与创新思维相辅相成。但是,当我们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时,就会发现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2页)他在这里讲的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但他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强调要有“新的思想、观点”,就是指要有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

邓小平同志经常讲,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没有现成经验,书本上也没有现成答案,只能靠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的确,现时代的实践活动与以往实践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很难给人们提供现成的经验和答案。19世纪以前人们的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经验来完成的,由于社会发展缓慢,人们对某一方面的经验可以沿袭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实践活动。进入20世纪特别是跨入新世纪门坎的时候,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一是实践活动出现了明显加速的趋势且科技含量增大,科学向技术、生产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例如,19世纪前蒸汽机从发明到正式试用用了100年的时间,而今天,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计算机硬件、软件新品种不断推出,社会生活也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变化;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构日益复杂,特别是一些覆盖面比较广的重大社会实践,往往是社会多方力量、多方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当今的社会实践多为区域性、国家性甚至国际性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系统的运动;三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后果巨大及影响深远,同时常常伴有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形式的冲突。正由于现时代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种特点,人们依靠传统经验处理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当然,经验是可贵的,也是有用的,但要看到,经验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一,在重复同一具体实践时,运用传统经验是可行的,但在从事新的实践时,往往无经验可循;其二,一般说来,经验属感性认识,是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条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时的比较固定的认识,当需要进一步探求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时,当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时,经验便显得苍白无力了;其三,在实践环境比较稳定或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的时候,经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环境和社会发生较大变化和变革时,经验不仅很难给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反,处理不当的话,经验可能成为新的实践活动的羁绊。因此,要推动社会实践的向前发展,就要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们的理性认识,超越经验并实现创新。

二、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要立足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面对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情况,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在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中实现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在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冒”和“闯”的精神等词句,这便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创新思维的生动表述。他的创新思维首先集中表现在解决问题上,这一点十分重要,他说:“我们还要积累新经验,还要遇到新问题,然后提出新办法。总的说来,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65页)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条不断创新的道路。独立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品质,独立思考要建立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很大的“试验”,是国际范围内的“试验”,“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60页)在谈到经济体制改革时,邓小平同志讲:“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1页)他特别强调创新思维要在创新实践的行为方式中得到体现,“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时候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67页)

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始终贯穿于邓小平同志的政治生活之中,改革开放初期,他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此后从未停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92年在南方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又做出了明确的科学论断,他在晚年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2页)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冒”在表述上十分形象,这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可贵品质,即要求人们突破固定化的陈旧认识,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92页)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决了许多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还会产生,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世纪之交,创新成为人们普遍谈论的话题,这并不是因为创新这一名词有多么时髦,恰恰相反,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和需要,各国的发展都在创新上大做文章,以此求得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动地位。当前,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国际竞争方面,2000年9月,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组织公布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竞争力的最新排名,结果显示,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全线后退,有关人士认为,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及经济发展缺乏创意,革新步伐缓慢,这是其竞争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人们记忆犹新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波固然有其复杂的背景,但不容否认的是,它也是一场“智力”的较量。在科学技术方面,目前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大且取得重大突破,实践智能化的趋势十分明显,科技领域提出了“原创科技”的概念,原创科技就是原来没有原理、方法、技术等,所有研究工作都需要从头创起。有人正在研究生物计算机,以取代以硅芯片为基础的传统计算机,实验表明,1克生物计算机的DNA所能储藏的信息量可与1万亿张CD光盘相当,其“知识水平”远远超过人脑的极限。当然,人类不可能被计算机所“奴役”,但人类必须要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创新思维把握这日新月异的世界,没有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几乎不能在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在改革开放方面,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功和有益经验,也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多是深层次的、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问题,党和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各个领域工作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但是,党和政府的创新不等于全党和各级领导者的创新,上级的创新思维不能代替下级的创新思维,面对深层次改革的问题,处于实践第一线的人们要在已有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探索,要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要具有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要发扬解决问题的开拓精神和魄力,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不要当懒汉”。

三、创新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仍然至关重要

世纪之交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全面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还提出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含义十分丰富。从创新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社会达到小康水平源于创新,中国下一世纪的进步腾飞仍然要靠创新,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是艰苦奋斗和努力创新的过程。从70年代末提出的解放思想到世纪之交的全面创新,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深化和升华。解放思想首先是针对“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给人们造成的思想禁锢提出的,解决了思想、理论和政治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此后,人们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面探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创新则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从时代特点和环境挑战出发,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上一层楼,走向佳境。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则是解放思想在新条件下的展开和提升。

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解决要不要创新、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等问题。在创新成为当代中国人强烈呼声的时候,也应看到在创新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而我们的一些领导者也不同程度地身陷其中,需要人们认真加以对待和克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其一,认为思想解放差不多了。回顾历史,改革开放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真理标准的讨论和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重要谈话,标志着思想解放的两个高潮,有人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了,思想解放的任务似乎完结了。需要指出,思想解放的任务远未完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增多,难度愈来愈大,国际环境提出的挑战愈来愈尖锐,我们还有许多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和需要着力开拓的工作领域,怎么能说思想解放差不多了呢?邓小平同志说:“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64页)其二,认为创新就是照搬别国和别人的经验做法。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固然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我国一些地区、行业和部门在改革中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来和尚念的是好经”。不从本国、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只能是简单的重复,还有可能造成损失和失误。创新是艰苦的探索,容不得投机取巧,要防止“泡沫式创新”。其三,认为创新只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有力杠杆,但创新不仅限于科技领域,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社会全面创新的结果。我国社会的创新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创新,其中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尤为重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理论问题,改革开放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应该充分运用理论的力量说明问题和指导实践。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制度、体制创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制度创新的成功之举。一个创新的社会一定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制度创新的目的就在于从制度、体制、机制和观念上解除长期束缚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旧框框,为人们创新能力的发挥、释放提供体制保障。邓小平同志说:“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头脑僵化。当然,这个懒汉主要是过去制度形成的。”(《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31页)如果一方面嘴上要求人们创新,另一方面又不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和保障,这是“叶公好龙”式的创新。其四,认为胆子大就是创新。创新固然需要勇气和胆量,但有勇气和胆量并不等于创新,胆子大不是创新的同义语,邓小平确实多次讲过要胆子大一些,但首先要求人们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他所指的大胆也是有前提的,即要看准问题,“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2页)创新是科学,绝不意味着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尤其是不能脱离国情和实际情况,把创新简单地认为就是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但这并不否认领导者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实践证明,领导者缺少或没有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带领人们开展创新实践,也不能发现和发挥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首创精神和聪明智慧,其统辖的系统难免呈现发展迟缓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各级领导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过,面对环境的变化、形势的发展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上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的任务远未完结。上述四种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领导者那里仍有影响,同时,一些领导者中还存在观念陈旧、思维僵化、懒于进取和不会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领导者个人的问题,它将影响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因此,领导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学会创新,在激烈竞争和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推向前进。

标签:;  ;  ;  ;  ;  ;  ;  ;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与观念创新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