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 要】目的:分析采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舒血宁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血宁;脑梗死;治疗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病变坏死;若对其的治疗不及时,极易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本文主要研究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2例,分为两组,每组均3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56-79岁,平均年龄(67±2.54)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57-78岁,平均年龄(68±3.68)岁;实验组采用舒血宁治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且均经颅脑CT、MRI等检查证实;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且均无严重肝、肾、心等功能异常者,无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维生素C加速脑代谢、抗生素抗感染、控制血压、血小板抗凝治疗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血宁(由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Z13020795)治疗,将20mL舒血宁注射液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续治疗2周。
1.4疗效标准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其中,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越好。同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率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其中,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90%以上,且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46%-90%之间,且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18%-45%之间;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 ±s),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例数/百分比,(n/%)],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实验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62±2.14)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97±2.56)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12±0.58)分,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78±1.01)分,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实验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治愈9例(29.03%)、显效11例(35.48%)、有效9例(29.03%)、无效2例(6.45%),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治愈6例(19.35%)、显效7例(22.58%)、有效10例(32.26%)、无效8例(25.81%),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且用药后血脂、血糖、尿常规等指标正常。
3.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为常见且多发疾病,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与常规对症治疗为主,但其疗效欠佳。舒血宁主要提取于银杏叶,银杏除了能够起到较好的平喘、敛肺作用,还具有化瘀、活血及止痛等功效。有研究认为,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舒血宁能够有效起到扩张脑血管、心脏冠脉等功效,且还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及大脑微循环,进而加快脑组织代谢[2]。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采用舒血宁治疗的实验组,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王贞[3]等研究结果相符;表明,舒血宁在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能够有效提升血流量,进而保护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世文.舒血宁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527-2528.
[2]崔艳梅.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 死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77-178.
[3]王贞.舒血宁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159-160.
论文作者:张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实验组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程度论文; 脑梗死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