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教育科 271000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长期承担某医学高校四年级医学生临床见习课的授课任务。自2012-2013学年度开始,为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能力,增设了临床实践技能课。总结两个学年的排课经验,结合本学年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课的排课体会。
1.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时间短。学校将三年级升四年级时的暑假压缩,见习生提前五周进入医院见习。待见习理论课结课之后,利用这五周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
1.2 培训内容多。培训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及相关专业基本操作技能30余项,包括体格检查、穿刺技术、外科基本操作、妇产科基本检查手法、新生儿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及判读、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护理基本操作等。
1.3 培训人员多。连续三个学年,每年参加培训的见习生均在110人左右。
1.4 无相关声像资料,培训标准难统一。虽然每项操作教材上都有必要的讲述和考核标准,但均局限于书面,涉及到临床操作手法等一些小细节时,就有出入的地方,加之临床医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操作习惯,致使培训标准不统一,缺乏唯一的理论支持。
1.5 培训时间集中,临床授课老师难兼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实践技能课的授课老师均来自临床一线,平时就是科室的主力,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工作。要求授课老师脱产五周时间均用于临床技能培训,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只能要求老师们二者兼顾。
2.合理安排,保证临床实践技能课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些问题,既要保证见习学生的技能课质量,又要协调授课老师的临床与教学工作关系,教学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表和轮转表。
2.1 合理分组。考虑到是技能培训授课,每组学生太多不利于教学,每组学生太少则增加授课老师工作量。因此,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14人左右。分成偶数组,也便于实践练习时轮转。
2.2 合理分配授课老师。结合临床实际,将培训内容细化再有效整合,合理分配至相关科室的授课老师。例如体格检查,按照部位(头颈部、腹部、背部、前侧胸),安排四个科室(耳鼻喉科、消化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承担;穿刺同样安排四个科室承担,这样可有效减轻授课老师的工作量。
2.3 为了保证培训内容的一致性,一项内容只安排一位老师授课。根据既往科室带教情况、各类培训考核情况等,选定了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老师担任此次临床技能课授课老师。同时,我们将在每位授课老师第一次授课时为其录像,以供见习学生及辅导老师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及分组操作练习时参考。鉴于授课老师临床工作繁重,可安排本科室高年资住院医师每天到临床技能中心指导,但本人每周至少要三次亲临临床技能中心进行指导、培训,并随时解答见习学生的各种提问。
3.排课体会
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排定的培训课程表、轮转表可以说是科学的、可行的。
3.1 培训内容方面,通过有效整合再分解,使得培训更系统、更合理,既做到了重点突出,同时也兼顾了全面技能的培训。
3.2 授课老师方面,安排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培训,有效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培养见习生的同时也锻炼了临床医师的实践技能水平。
3.3 培训方式方面,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录制标准的实践技能操作影像,在留存档案的同时,通过微信圈、qq群等发布给见习生,有利于见习生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借助实践技能操作影像,还可以对本院住院医师进行技能操作培训。
论文作者:翟汉卿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技能论文; 老师论文; 见习生论文; 操作论文; 科室论文; 内容论文; 学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