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划 系统推进 提升小班化教育效能论文_宋海峰

整体构划 系统推进 提升小班化教育效能论文_宋海峰

山东省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264500

一、整体构划,做实顶层设计

1.构建小班化教育理念体系。我们将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确立为“面向每一个,幸福每一个”,将推进目标定义为“让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在全面中张扬个性;建立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元、同层对比的激励评价机制”。

2.明晰小班化教育科学内涵。

(1)降低教师权威控制性,建立良性互动、和谐温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师生关系;(2)提升个别化关注度,给予学生更多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3)舒展学生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活动空间大的优势,对教室布局进行灵活调整,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4)营造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形成尊重、开朗、真诚与宽容的态度。

3.确立小班化推进的整体构划。小班化教育,并非是一种微缩的“大班”教育,而是涵养了方方面面。对此,我们以小班化的四个要义出发,充分论证,从环境创设、教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评价及作业改进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确保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有序整体推进。

二、系统推进,提升实验效能

1.关注每一名学生,充分落实全纳性。为实现充分关注每一名学生,我们制订并实施了基于小班化教育的规范。如保证学生100%课堂发言、100%课堂展示、100%得到激励、100%得到收获的“四个100%教学规则”,“每学期对每名学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与每名学生至少亲密接触一次,每周至少对每一名学生隆重推介一次”的教师“三个一”工作常规,等等。

2.注重个性化学习,充分凸显个别化

(1)注重教学的针对性。我们打破中小学学段界限,组织教师编写“年级间”“学段间”知识点衔接教程,把知识点、考点、疑难点、基础点、拓展点进行汇总归纳,建立一套可循环使用,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体系。同时,建立学情分析档案,精准把握每一名学生的性格、习惯、兴趣、能力,找准每名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的难点、疑点、兴趣点等,以便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与学生实际对接。(2)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年初,我们下大力气引进了“学帮理练”教学法,这套教学法与小班化教学理念是相吻合的,自学、合作、梳理、练习,这正是关注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过程。特别是教师面批,这是大班额解决不了的,一节课下来教师可以面批3-4次,基本可以掌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3)注重学生的选择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及作业,由小组协商的方式帮助学生选择,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选择与自己学习起点相适应的学习任务或作业。本学年,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上下功夫,针对某个主题或某个片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篇目,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3.构建互动式课堂,充分体现活动化

(1)树立“放”的意识。活动化是小班教学的突出特征,对此我们充分给予学生开放的自由度,允许学生插嘴,鼓励争论,提倡标新立异,尽可能采取聊天方式与学生自然亲近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胆怯畏惧心理。(2)提升“控”的能力。为防止出现课堂活动表面热闹而缺乏实效的现象,我们设置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小组合作的依存度,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机制,让每名学生都为自己的表现负责,通过个别的交流,及时矫正学生不经思索信口而出的不良习惯,进而提升课堂互动的效益。

三、优化细节,提高实施实效

1.优化小组合作

(1)均衡小组配置。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采取自愿组合与教师调控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均衡分为6个小组,每组5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分为三个层次:智慧之星、 奋进之星和发展之星,鼓励学生进阶。在评价小组时,以进阶程度及发展程度给予科学评价,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不丢下一个学生。(2)展开合作竞争。在小组内,采取分工合作、“兵教兵”等方式,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单;在组间,采取整体竞争和同层竞争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不同组同层次的竞争对象,降低目标高度,学生通过努力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学习乐趣;在班级间,我们分层组织各种竞赛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运作,我们发现这种纵向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纵横交错”的同质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成功欲和表现欲,同时进一步促进组内的合作帮扶。

2.优化作业设计

(1)分层选做作业。学校统一制订作业模板,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学情分析、疑难点等设计作业单,于每周一张贴在作业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基础题或拓展题,完成后签上自己的名字,每周五教师把解题思路出示在作业单上,学生可以自主剖析、自我反思。为了强化学生自主提高,单元检测时,作业单的题目会出现在试卷上,从而达到外力促推,内力驱动的效果。(2)每日一练作业。坚持每日晨读、午练计算,同时将练习情况通过展示墙或家长QQ群及时展示,并分门别类地评出“周最佳”“月最佳”等。(3)阅读写作作业。开展每周一读、每周荐读等活动,每周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及优秀作文或片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练笔习惯。

当然,在推进小班化教育进程中,我们也还存在着教师相对不适应、对学生个性把握不够精准、课堂活动不够紧凑等问题,特别是教师队伍老化带来的理念相对陈旧,构成了制约小班化教育推进的瓶颈。对此,我们将认真反思,强化研训,明细规范,让教师在“入格”的基础上不断“升格”,最终形成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风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论文作者:宋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整体构划 系统推进 提升小班化教育效能论文_宋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