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建筑屋顶设计新趋势分析论文_万心仪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建筑屋顶设计新趋势分析论文_万心仪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发展的不断迅速,对建筑产业优化提供了相应的发展建议。要充分认知海绵城市理论的建筑屋顶设计原则,结合必要的应用方式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减小城市内涝的负面影响。从发展角度来说,结合屋顶设计的新趋势,融入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生态配置,有利于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就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建筑屋顶设计新趋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屋顶设计;趋势;建筑

引言

“2019两会”中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生态的要求,特别是某些城市的降雨量较为丰富,会受制于内涝、积水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需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至建筑配置当中,促使建筑屋顶设计更为科学。该理念主要实践方向就是科学协调城市内部的积水,将过量的雨水配置进行管控,从而减小内涝的发生几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同时,建筑屋顶设计也应结合有效的实践技术进行调控,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1 海绵城市理论基本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方向,主要是为了确保降水量较为丰富的城市,能够在有效的技术调控中,控制洪涝的影响,使城市能在合理的调水处理中能更好地稳固生态。该理论实践运用过程中,需根据“弹性”的生态理念进行综合协调,促使城市的雨洪的蓄、渗、净水的配置方案能够在合理的运营模式中得到优化[1]。由此,海绵城市不仅为生物营造了更好的环境,还能结合发展配置模式进行调水和灌水处理,使雨水能够通过湖泊、林地、湿地、屋顶绿化、生物滞留等模式进行优化,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2 海绵城市理论下屋顶设计的要则分析

2.1 生态性要则

“生态性”是屋顶设计过程的设计重点,根据人们对城市发展的需求、绿植配置的需求进行综合配置,确保主体设计方向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由此,需要重视采用生态的技法进行操控,需根据人们的本质需求进行设计,保证雨洪处理原则能凸显出个性化的城市要求。例如可将植被与灌溉、水资源储备等环节相结合。保证屋顶设计要求更符合于生态需求,使蓄水设计更切合人们的体验和感知需求,有利于让主体设计更具有亲和度。

2.2 系统性要则

屋顶是保证建筑应力条件、防渗功能的根本。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科学调控雨洪储水和排水措施,促使屋顶设计能够在系统配置中不断提高综合效益。首先,屋顶设计方法不能与生态学理论相背离,即需要将完善的屋顶技术融入至实际设计中。一方面是为了落实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是为了构建出一个美观性、功能性较强的露天工作、生活场地,这对于缓解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是有利的。其次,高层建筑中,生态蓄水的重点是为了循环利用水资源。所以,该理念的发展也需要合理融入绿植,促使雨水能沿着绿植的根系渗透至水循环体系当中,这对于降低传统雨洪配置支出有积极的作用[2]。最为重要的就是将生态管控技术与设计相结合,结合细节配置、空间要求、色彩渐变需求进行调控,保证所有设计均能全阶段满足人们的需求。

3 海绵城市背景下建筑屋顶设计应用及应用发展

3.1 绿化与造景设计

屋顶设计应用中务必将“绿化”的理念融入至实际设计过程中,确保绿化设计的必要性得到显现。由此,需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设计与调控:

(1)操作工艺:操作工艺应选择整体浇筑的理念进行实践,根据高空作业的方式进行技术型管控,提高操作工艺技术。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屋顶的载荷功能进行控制,分析不同绿化设计对屋顶的负载影响,在一体化的配置要求中进行调控,保证屋顶能承受配置绿植的压力,也能防治建筑倾覆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设计工艺:设计工艺需根据当地的空间特点进行配置,根据屋顶的基本结构构造进行综合性管控,确保不同类型的构件能够在空间视域中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确保储水池、水泵、廊架等结构在合理的技术配置中提高设计的可靠性。

(3)工程运行:实际工程运营中需结合必要的涂料进行调控,即需选用防水涂料对屋顶进行综合性管控,有利于降低由于过量雨水侵蚀而导致的渗透现象。同时,运行期间还需采用BIM技术对整体工程进行纵向分析,分析防水层的实际配置位置。例如需根据防水层的位置确立出屋顶的配置位置,促使设计在模拟图示中标识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采用相应管理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雨洪对屋顶基本功能的损害[3]。

(4)过滤层级排水层配置:过滤层需设立在基层土壤和排水区域中央,使过滤层能够充分协调上层雨水并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选用“玻璃纤维布”作为配置原料,将纤维材质的过滤层搭设至土壤基层下方,使雨水能够通过过滤层进行降尘。在排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需将排水层稳固在过滤层下方,促使固定排水管能够在排水口的优化配置中提升集管配置要求,即需要将集管控制在排水管侧面,引导雨水随着管口排入蓄水池当中,确保处理后的水资源能够直接顺着管道流通至蓄水池当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能在额定的配置中提高用水效率。

总之,在新时期绿化配置的过程中,需以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实践,围绕必要的防水控制模式进行操作配置,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需不断强化绿化设计、排水设计的方式,根据建筑物可能会出现积水的形式进行综合性探讨,保证在独到的设计中彰显出花园、工程配置模式,同时采用必要的工程方案进行极限测试,有利于提高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有效性。同时,细化绿化配置模式,采用精准的方式进行运行管理,有利于提高绿化配置的实践效果。

3.2 屋顶植物的设计与选择

选取适合的屋顶植物,采用相应办法分析植物对屋顶的负荷情况。同时依据植物需水、植物温度及养分需求,保证所选取的植物契合基本需求。由此,需根据以下模式进行设计:

(1)设计原则:需分析当地的温度情况,例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同时确立出常规情境下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出适合栽培的植物。例如若屋顶的载荷能力较低,可选用低矮植物;若载荷属性较高,可选用攀缘植物。另外,可根据植物的颜色属性、空间情况、植被的搭配情况进行综合性管控,为植物营造一个较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了提高植被的美观度,可选用当地植被进行配置,尽量减少非乡土植物的设计,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功能。例如某些植物的根系功能较为发达,则需分析植物的生长特点,尽量避免由于生长过度而导致植物穿透方面的影响[4]。结构设计过程中,需根据绿化属性进行探讨,根据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植物配置的可靠度,也能避免植物存活率不高的现象。

(2)植被选择:植被选择过程中,需根据水分配置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植物对光的需求选择出适合屋顶的配置技术。例如可选择桑科、天科类植物,在一定栽培基础中选取草本植物(松叶牡丹)等生存能力较强的植物。总之,植物选择过程中,需根据植物光照、水分、湿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确保屋顶绿化技术与海绵城市理论发展更为切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背景下的屋顶配置需求,需结合合理的生态理念进行设计,有利于全面提高绿色设计的必要性,这对于彰显出该理论的优势有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毛磊,许杰玉.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规划研究——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8,v.18;No.202(04):22-26.

[2]王月宾,韩丽莉,曹晓蕾.基于海绵城市建设下屋顶绿化设计探索——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为例[J].城市住宅,2018(08):19-22.

[3]张红磊.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8(5):22-23.

[4]吴窈窈.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以金华地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8(4):122-123.

论文作者:万心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建筑屋顶设计新趋势分析论文_万心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