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论文_杨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内科 418500

【摘 要】目的:分析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内我院接收的5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各25例,给予常规组基础治疗;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方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与常规组进行比较之后,中药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健脾利湿方剂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大幅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健脾利湿法;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被称之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是一种不同于细菌性痢疾,而独立存在的结肠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病变部位多为乙状结肠和直肠,极少数患者会延伸至降结肠,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且不受年龄显著,但多发于20-30岁中青年。有文献指出:健脾利湿方剂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回顾性选特定时段内的5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措施,现将研究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内我院接收的5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2-35岁,平均(30.45±3.55)岁;中药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3-36岁,平均(31.22±4.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经济状况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性良好。

诊断标准:西医;(1)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和《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临床表现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2)结肠镜检查,直肠血管纹理模糊、充血、脓性分泌物附着物,(3)黏膜粗糙,病变明显,(4)见弥漫性糜烂、多发性溃疡,(5)见假息肉、结肠袋变浅或消失。

中医:(1)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大便时清时泻,饮食减少,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不振,舌淡苔白[1-2]。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心脏、肝脏、肾脏均无其他重大疾病,③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④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常规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国药准字H11020818,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g/次,一天三次。

中药组:健脾利湿方剂,其中黄芪30g、淮山药25g、薏苡仁20g、党参15g、茯苓20g、白术15g、陈皮10g、法半夏10g、扁豆10g、防风10g、炙甘草6g;上述药物取水400ml煎服,一天一次;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根据2002年《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其中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有效: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每天2次左右,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好转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结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从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3]三个方面来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对比治疗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计算,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

中药组为96.0%,常规组为72.0%;中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换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很明显,中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3.讨论

中医将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肠游、泄泻、痢疾”范畴;认为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主要原因是脾虚失健所导致的,也就是说脾虚以至于无法为胃提供津液,导致肠黏膜吗,没有充足的营养支持,造成局部缺血、自体免疫功能减退、防氧化反应损伤固有功能下降,如若不引起重视,久而久之则会病邪人侵、气血疼滞,以至于形成疮疡。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成份为柳氮磺吡啶,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然后通过胆汁进入肠道。适应于溃疡性结肠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Crohn’s病;柳氮磺吡啶与结缔组在浆液、肝脏中处于较高水平[4]。

健脾利湿方剂中:茯苓具有利水渗湿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痰饮眩悸、心神不安患者;白术具有健脾益气、止汗安胎功效,用于治疗腹胀泄泻患者;党参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的作用;淮山药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葡萄糖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炙甘草具有补脾复脉之功效,主治倦怠乏力、脾胃虚弱,防风有祛风解表、止痉功效。陈皮有理气健脾的功效,主治脘腹胀满、咳嗽痰多。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解毒散结的作用,主治脾虚泄泻、肺痈赘疣。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健脾利湿方剂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分布,改善免疫功能、增强肠道抗病能力,抑制炎症从而维持肠道黏膜完整[5-6]。

本文选取特定时段内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不同治疗措施,最后发现实施健脾利湿方剂效果显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且服药后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0%。

综上所述,健脾利湿方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振生,吕立群,李春耕.清热化湿、益气健脾法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3):532-534.

[2]蔡粉桃,李小元.健脾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5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39-41.

[3]宋永红,王海龙,杨韶华.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6):72-73.

[4]李伟,付翠艳,孟宪静,等.健脾利湿法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25(b12):173-173.

[5]杨丽荣.自拟健脾补肾疏肝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29-29.

[6]牛婧,闫海金.自拟健脾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J].四川中医,2016,22(11):87-90.

论文作者:杨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论文_杨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