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哲学智慧之根--论中国应用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工作方向_哲学研究论文

回归哲学智慧之根--论中国应用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工作方向_哲学研究论文

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试论我国应用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工作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试论论文,意识论文,方向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4)05-0046-04

从根本上讲,自从“哲学”进入中国,它就没有离开过生活与社会,就属于应用的哲 学。这与作为现代学术体制中一个独立学科的哲学进入中国的时机和使命直接相关,近 现代中国社会的问题与状况似乎没有给哲学提供离开生活与现实的条件与根基。但是, 真正把应用哲学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则是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的事情。 全国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学会的成立是其一个重要的标志。我国新时期应用哲学研究不 仅取得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成为我国新时期哲学研究的一个亮点和生长点,而且对哲 学发挥其实践功能,对我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事业,对新时期的哲学繁荣,都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应用哲学 研究似乎没有找准感觉,缺乏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工作方向。本文尝试从哲学与生 活的关系问题入手,探讨重返哲学智慧本根的必要性、可能性、合法性,以探明应用哲 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向。

一、哲学:在与生活的分离中切近生活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远没有人们平时所说的“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生活”那么 简单,它包含许多复杂而隐含的层面。单就哲学以生活为基础而言,哲学并非直接地“ 反映”或“来自”生活,它恰恰是在与生活的分离中切近生活、反映生活、对待生活的 。也就是说,哲学是以“哲学的方式”而不是以“生活的方式”去接近和对待生活的。 于是问题就集中在“什么是哲学的方式”的问题上,核心在于什么是“哲学的”。

关于什么是“哲学的”,哲学史上已经提供了、且还将不断地提供非常多的答案。但 归结起来,不外两个类型:一是把哲学看作一种目的或价值,一是把哲学看作一种工具 和方法。就其作为目的或价值而言,哲学意味着一种素养、气质、智慧、王国、世界观 、意识形态,而就其作为一种工具或方法而言,哲学意味着一种学术、学科、学问、理 论、道理。前者是哲学的古典类型,虽然它也存在于现代,后者是现代的,虽然古代也 有。相较而言,古典哲学类型更具哲学之“哲”性,现代哲学类型则更具哲学之“学” 样。以“哲性”观之,古典哲学更像哲学,而以“学样”观之,现代哲学更像哲学;或 者以“哲性”观之,中国哲学更像哲学,而以“学样”观之,西方哲学更像哲学。以“ 哲性”观之,哲学离不开生活,是生活的智慧灵现,就此而言,生活必定是哲学的,因 为生活蕴涵智慧;以“学样”观之,哲学必须离开甚至远离生活,是生活的概念体现或 理论形态,就此而言,哲学本非生活,是对生活的“抽象”、超越和重构。但无论从哪方面讲,哲学都是智慧的,差异只是体现智慧的方式(生活的或理论的)不同。

于是,“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要害就在于什么是“智慧的”。在我看来,智慧至少 有三个方面的规定性:首先,智慧是对事物大模样的把握,就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性的 把握。其次,智慧是对事物复杂性的洞察,在常识性思维没有问题的地方,智慧意味着 看出和发现问题并寻根问底,在常识性思维看到一个层次的地方,智慧意味着能展开出 多个层次,在常识性思维只及一点的地方,智慧意味着能开辟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再次,智慧是对事物变化与发展趋势的预见,它能体现出人的这样一种本性,即“人是 生活在未来而行动在现在的动物”(康芒斯语),预见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人是智慧的生物。人的智慧来源于生活,人的生活本来就是智慧的。而哲学与智慧的 关联,根源于哲学对待生活的方式,即以纯粹的概念形式把握事物的形式、本质、规律 、大模样与大趋势。因此哲学是对处于常识水平的生活智慧的反思、提纯、奠基,是在 与生活的分离和对生活的抽象中体现为哲学的。就此而言,哲学比生活更接近智慧,因 为它直抵生活智慧的本体。进一步说,哲学对事物本质、规律和大模样的概念把握,并 不是纯粹的抽象思维,而是遵循马克思所说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轨迹,最终目标是达 致“思维中的具体”。就此而言,哲学高于科学,正像“思维中的具体”高于“思维中 的抽象”,它不仅涉及事物的抽象本质,而且涉及事物根基性的深邃本质,是对事物抽 象本身的具体展开和思维再现。基于对事物大模样准确把握和对事物复杂性的洞察,哲 学能够先行地了解和把握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并因其良好的预见性与出色的预见力 而深得智慧的精髓。或者说,哲学因其预见性和预见力而与智慧内在地关联着。

中国禅宗讲习禅有三重境界,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此第一层境界;后“见山 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此第二层境界;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此第三层境界。 以此三重境界喻之,哲学与生活的智慧关联,就有了三种形态:生活智慧——哲学理论 ——哲学智慧。哲学智慧以理论的形态将生活智慧扬弃地包含在自身之中,因而甚至比 生活智慧更具智慧的本性。但是,在哲学智慧以理论的形态去超越生活的过程中,可能 会走不出理论的层次,因而既远离了生活,又达不到智慧(即哲学智慧)。在现代学科体 制下,在哲学被变成一个学科之后,这一趋势变成了一种现实。哲学越来越远离了生活 智慧之根,同时又无法抵达哲学智慧之岸,从智慧的追问与追求,蜕变为一种道理,一 种哲学的大道理,再由纯粹的哲学大道理蜕变为一门建立哲学体系、专研学术的学问, 最后蜕变为一种独立学科的哲学知识,并以规范的哲学教材向学生灌输,于是有了歌德 的感叹:“理论是苍白的,生活之树常青”。哲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智慧,在“纯理 论”的自我陶醉、自我炫耀中脱离了哲学的智慧本根。

二、智慧:联通生活与哲学的桥梁

按照现代学科建制的逻辑,哲学在现代社会必然地远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失去了 智慧本根,甚至成为一小批人的职业、饭碗和概念游戏,而不再是哲学家探询生活智慧 的事业,也不再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也未能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指南和精神支柱,因 而被现代社会无情地边缘化了,哲学成了远离生活、没有智慧的“玄学”,成了让人们 最感枯燥的专业“知识”。

然而,哲学作为哲学,终究要返回生活实践,这是它无法抑制的形而上的冲动,是哲 学之为哲学的本能。即使在“严整的”现代学科分割体制下,这种本能与冲动也无法泯 灭,也没有泯灭。

通观哲学发展史,特别是哲学与生活关系的演变历史,我们发现,智慧、且惟有智慧 ,才是联通哲学与生活的桥梁。从现代哲学在现代学科体制的演变来看,解决哲学脱离 生活的问题,以使哲学重返生活实践,其基本路向是将哲学知识变成哲学道理,再使哲 学道理变成生活见识和思想智识。就前者而言,需要把哲学学科下的哲学知识转变为内 含智慧的哲学道理,其基本方式是哲学的学术研究,这是哲学以哲学(反思或理论)的方 式接近生活的前提;就后者而言,需要把普遍的哲学道理转变为整理、提炼、反思、洞 察、透析生活的见识与智识,其基本方式是应用哲学的研究,包括人生哲学、交往哲学 、制度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管理哲学、工艺哲学、宗教哲学、国家 哲学、民族哲学、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等等。沿着这两条路线,哲学将重新返回生活智 慧的本根,转变其远离生活,又简单、粗暴地干预和“指导”生活的面目,而能体察、 关照、反映、表现生活的真实、丰富、复杂与智慧。只有这样,哲学才能把握生活的大 模样,才能在理论的层面上洞察和重现生活的真实、复杂与细节,达致“思维中的具体 ”,才能获得历史的眼光,获得预见未来、指明方向的能力,哲学因此才能成为智慧之 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生活智慧学。

三、生活智慧:应用哲学的工作方向

在我国,从传统哲学的主流看,哲学在生活智慧学的意义上始终是应用的。就此而言 ,应用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传统,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和哲学思想虽然受到西方哲学的影 响,但在总体上仍然没有脱离这一传统。从这一意义上讲,哲学在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 社会之中都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但在对应 用哲学的理解上,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哲学家,都存在不少误区。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

首先,应用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如果在非专业的常识性见解(即苏格拉底所谓“意见” )水平上,这种对应用哲学的理解也没有大错,但如果站在专题性反思的哲学(即苏格拉 底所谓“知识”)水平上看问题,这种理解不仅是肤浅的,而且是错误的,其后果是严 重的,那就是等于剥夺了应用哲学研究的问题和意义。因为如果应用哲学是哲学的应用 ,那么,如何应用就只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专题性理 论研究就没什么意义了。如果应用哲学就是把已有的哲学理论加以实际的应用,那就会 导致工具主义地对待哲学的问题,既可能把错误的、反动的哲学应用到实际,也可能根 据实际的需要去割裂、肢解和曲解哲学。

其次,应用哲学是联系实际的哲学。照这种说法的逻辑,哲学就被分为两个部分:一 部分是理论的,另一部分是应用的,理论的哲学只管理论而不联系实际,应用哲学只管 实际应用而无关理论研究。在这一逻辑下,应用哲学就不再是一种哲学研究,而是一种 “哲学技术”、“哲学技巧”,就成为一种剪裁生活与实际的手法。如果是这样,我们 要问:在世界上存在不联系实际、与实际无关的哲学(理论)么?根本与实际无关的哲学( 理论)凭什么能符合实际?它能被应用于实际么?

再次,应用哲学是通俗哲学。表面上看,应用哲学比一般哲学理论明白易晓,便于非 哲学专业的人士学习、理解和掌握,从这种意义上讲,应用哲学应当是通俗的。但将应 用哲学等同于通俗哲学的深层意图和动机,是要将作为高深学问的哲学理论通俗化。根 据这一理解和认识,目前哲学界的应用哲学研究就是把哲学当成现成理论的生活注解和 例释,使哲学失去了哲学的韵味和本性,与智慧失去了联系。

产生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但从认识论上讲,根本原因是未能正确理解和把 握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未能从智慧坐标上对应用哲学作出准确的定位。如果不能从哲学 与生活、智慧的关系上理解、把握和定位应用哲学,就难以抓住应用哲学的问题意识, 很难把握应用哲学的工作方向,误区、误解、误识就难以避免,必将对应用哲学研究产 生许多不良后果。这是目前我国应用哲学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认识问题和理论问题。基 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并以此重新审视应用哲学的研究,探明 应用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工作方向。

依循这一思路,应用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学,其基本的问题意识是对生活 智慧的关注、研究、思考和阐释。在与智慧的关联上,应用哲学与一般哲学理论研究没 有本质上的差异,它是探寻和追求智慧的哲学的一个部分;但是,就其与智慧的关联方 式而言,由于应用哲学着重考察和研究的是生活智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智慧紧 密相关,是生活智慧的哲学反思和专题研究,因而与一般的哲学理论有着清晰而明确的 区别。与一般哲学理论研究致力于为生活提供本体论基础不同,应用哲学致力于生活问 题的哲学解答,以使生活变成一种智慧的生活,或者展现出生活本身的智慧内蕴。

在生活智慧学这一理论平台上,应用哲学归根结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达致智慧人 生,二是造就智慧群体。就前者而言,应用哲学应当解决个人存在方面的问题,包括人 的意义和价值、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的理想与需要、人的精神健康、人的心灵与自 我、人的全面发展等,其目的是要从理论上为个人的生活与存在确立一个安身立命的根 基,帮助人们达致一种智慧的人生;就后者而言,应用哲学应当解决社会发展方面的问 题,包括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交往问题、文化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 、科学问题、制度问题、管理问题等,核心是如何将“智慧的我”变成“智慧的我们” ,以便造就智慧的群体,推进社会的协调进步和文明的持续发展。

进一步说,如果在生活智慧学的平台上重新考虑应用哲学的发展,我们将可以为应用 哲学研究制订出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其基本任务是在智慧的平台上勾连生活 与哲学,使哲学返回到它的智慧本根,以便达致智慧人生、造就智慧群体。在这样的总 体框架之下,应用哲学研究将致力于达到三个基本目标和工作方向:其一,通过对社会 生活大模样的清理与探问,为社会与生活奠立一种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使我们的生活 因哲学而智慧和不朽;其二,洞察生活的背后,发掘生活的智慧空间,展现生活的复杂 性与辩证性,以使哲学因生活而获得生命、活力、真实、丰富、魅力;其三,展示生活 的未来趋势,从生活的熹微征兆之中发现生命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增强生活的清晰度和 预见性,以体现人之生活于未来而行动于现在之本性和结构。

我相信,在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的过程中,我国应用哲学的研究将会获得新的动力与 生命。

标签:;  ;  ;  ;  

回归哲学智慧之根--论中国应用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工作方向_哲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