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的摄影艺术理念和创作特点论文_刘从蓉

斯蒂格利茨的摄影艺术理念和创作特点论文_刘从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美国著名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作为一位十九到二十世纪为不同风格起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摄影家,他的摄影艺术创作前后跨越五十余年,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在摄影艺术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摄影艺术创作和表达极具开拓性。他的摄影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在世界摄影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摄影分离派;艺术理念;创作特点

阿尔佛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1883年进入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橱窗里刚刚上市的单片透镜相机吸引了他,他买下了相机,这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不久他转投摄影科学家赫尔曼•威廉•沃格学习摄影化学,并开始从事摄影创作。在柏林他结交了许多画家朋友,经常出入剧场和歌剧院,为撰写艺术理论文章,他曾查阅过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资料。丰厚的艺术修养和经验知识有利于他在一次次审视中更新摄影理念,发掘新的表现方式,为他摄影艺术追求打下基础。

1890年结束在欧洲留学生活回到美国后,他发现美国摄影界非常保守与落后,摄影整体水平和欧洲相差甚远。当时欧洲已开始了自然主义摄影艺术创作,而美国依旧沿袭与时代极不相符的高艺术摄影,并把它当作理应追求的摄影艺术目标。年轻的斯蒂格利茨决定立志于在美国把摄影提升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他在从事照相制版职业的同时,一边从事摄影创作,一边开始了摄影启蒙宣传活动。他真正想做的不仅是摄影创作的实践,更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摄影尽快摆脱画家﹑科学家仆人的地位,成为世人所接受的独立的一种艺术形式。

1891年斯蒂格利茨参加了“纽约摄影爱好者协会”,作为《美国业余摄影》杂志的责任编辑,他发表了多篇在创作和技术方面都很有见解的文章,并表现了出色的组织才能。在他地积极推动下“纽约摄影爱好者协会”和“纽约摄影学会”合并为一个新的组织“纽约摄影俱乐部”并出任副会长,同时主编会刊《摄影简讯》。他把《摄影简讯》作为宣传他摄影理念的阵地,发表了许多当时还不知名的年轻摄影家如克莱伦斯•怀特、﹑爱德华•斯泰肯等人的作品,还通过再版当时欧洲和美国的优秀摄影作品来提高摄影的艺术地位。

1902年受到“国家艺术俱乐部”的邀请,斯蒂格利茨以“纽约摄影俱乐部”实际负责人的身份参与组织摄影展览,并负责评选作品。他把这次展出命名为“摄影决裂者”作品展览,意思是指与H•P•鲁滨逊为代表的“高艺术”的仿画摄影的决裂。这次展览是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的大门第一次向摄影这种新的艺术传播媒介开启,通过这次影展,斯蒂格利茨把参与展览的部分摄影家组织起来,成立了摄影分离派团体。关于摄影分离派他是这样解释的:“……将那些献身于画意摄影的松散的美国人组织起来,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手段。”

在斯蒂格利茨的倡导和组织下,摄影分离派成员还不断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展览,他自己出钱创办《摄影作品》季刊杂志,为了保证照片重新制作的质量和后期印刷,投入大量经费用最好的纸张,其中每一期的代表作品是靠手工照相制版并在彩色衬托纸上印刷排版。不仅宣传摄影分离派原则与摄影技巧,而且发表了世界各国的艺术摄影作品﹑影展介绍以及有关艺术和摄影动向的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说阐述了从夸张的虚焦,以寻找美的视点为追求的画意摄影,到强调“直接”﹑“客观”,追求直接即时拍摄的现代摄影美学观念转变的整个过程,是当时世界上最受尊重﹑影响最大的摄影刊物之一。

深受欧洲文化与艺术浸蕴,斯蒂格利茨初期的摄影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欧洲画意摄影运动的影响。斯蒂格利茨从1886年到1890年创作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内容﹑构图﹑造型﹑用光上深深打下了绘画的烙印。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葆拉》拍摄于1889年,完全借鉴了绘画的用光和形式结构。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画意摄影日益显示出保守和固步自封。1889年,爱默生首先发起了挑战,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当时的画意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对于这样的观点,在学生时代就深受爱默生赏识的斯蒂格利茨是极为赞同的。1892年他用便携式相机以现场目击即时拍摄的方法创作了《终点站》,为拍摄这幅作品,前一天他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几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了铁轨﹑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正因为具备了现代摄影所要求的直接﹑动态和真切三大要素,首次将现实的时空,正在进行的生活片断不加修饰地再现出来,这幅作品被称为现代摄影的标志作品。

从1905年开始,斯蒂格利茨摄影创作的焦点更多地转向了对人和社会的关注。1907年他在横渡大西洋的旅途中拍摄的《统舱》,表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相对柔和﹑随意分布的人物姿态,与机械僵硬的金属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光影的无限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记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本完成了对摄影主题的转换,表现出他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与思考,对现代摄影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从《终点站》到《统舱》,斯蒂格利茨的创作已经基本完成了摄影主题及表现方式的转换,完成了与早期创作的决裂。提倡摄影完全有别于传统美术的属性,用自身特有的语言真实完美的表述细节﹑层次﹑影调﹑动作和质感成为他不懈努力的方向,强调摄影的直接﹑客观和真实。开始由对摄影的关注,转变到对摄影本质的反思。

1917年斯蒂格利茨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乔治亚•奥基芙,爱的鼓舞激发了创作力的释放,他以密集的视线包围着奥基芙,拍摄她的肖像﹑身体局部到裸体,前后共完成了三百多张作品。受到身边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启发,特别是奥基芙的鼓励,他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轻松快乐,并伴有前卫性试验的艺术风格。他开始尝试发掘美国的田园风景题材,周围的农场、风光、天空和他与亲朋在一起的生活都被他收入镜头,特别是他表现云彩的摄影作品每年都有相当大的变化。在他的镜头中,天空中变化莫测的云彩已不是自然现象简单的再现,而是摄影家不同情绪的写照。

晚年的斯蒂格利茨不能四处拍照时,住在纽约曼迪逊大街一座大厦的17层,在那里继续拍摄纽约,表现他热爱的摄影艺术。

斯蒂格利茨是一位极具旺盛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摄影家。从最初自然主义摄影对画意的追求,到逐步认识到摄影自身的表现特性后,将镜头直接对准要反映的事物,他更多的是关注于摄影观念和表现方式的创新,每个前进的步伐都离不开对既有风格的扬弃与反思。风格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他用一生的摄影艺术创作,挖掘和认识摄影艺术的本质规律。力图证明摄影可以超越原有的限制,摄影实践成为他思考的道具和超越的手段。他的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和艺术理念,使其摄影艺术创作和表达极具开拓性。

参考文献

[1]重森弘淹.吕林等译.西方摄影艺术流派及大师们[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2]李文方.世界摄影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顾铮.国外后现代摄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刘从蓉(196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摄影。

论文作者:刘从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斯蒂格利茨的摄影艺术理念和创作特点论文_刘从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