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 310053
摘要: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建筑设计方向的一个热门话题,人文精神在住宅小区中的越来越被关注是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人文精神在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体现,其核心是对人性的关怀,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文化基因。本文从人文精神出发,探讨对城市住宅小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
关键字: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人文设计,原则;方法
人文精神在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彰显了住宅建筑向人文关怀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人文精神在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缺失现象也同样表明,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实现真正的人性化还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实现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应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将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基本理念贯穿于小区住宅建筑行为中,只有这样,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中的人文精神诉求才能真正实现。
1.“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路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城市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的法则。在欧洲与北美,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这些建筑并非每个都出自大师之手,同样这些建筑并非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它们源自人的需求,源自当地的条件。而建筑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建筑经典。这些建筑都是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材料,但同样满足了人们居住所需功能,历经数百年的建筑并没有影响人们现代化的生活。而当前国内一些人不顾当地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等情况,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一定要采用欧洲的大理石,外墙都要贴面砖,搞得多数建筑的趋同性。因为有了空调就忽视建筑的保温节能效果,盲目地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如此发展,将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都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是设计师的一个原则。
近年来,随着生活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从人本观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住宅小区建筑的终极目标是在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基础上来满足人的真正需要。这种建筑设计理念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所以它应该是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人文精神价值体现所应遵循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舒适型建筑
对住宅建筑空间的合理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方便物品的摆放和人的活动以及相对的私密性。满足室内居住环境质量,照顾各空间充足的采光性,通风良好,使用率高等特性,并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
(2)生态型建筑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能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但是单纯的绿色还不能说就具有生态型。生态型建筑是以绿色为基础涵概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等特点,因地制宜。并且能够从整体,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的特征。
(3)节能型建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质能量的循环再利用也在不断的增加。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低能耗的建筑大量兴起。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如各种技术装置的风车和太阳能收集装置,直接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
(4)智能型建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子科技高度发达,通信技术迅猛增加,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得智能型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型建筑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智能保安、环境检测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获得投资合理信息社会需要,并且能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通俗的来说,智能型建筑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建筑环境。
2.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为设计重点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自古以来对于这个问题就有不同的思想和看法,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若干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自然环境,从部分区域入手,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是现在以及未来我们能不能正确地对待自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生态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也就是说对自然环境的环境污染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环境资源少浪费多利用,其中主要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方面的选择上,坚持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的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
对住宅小区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小区住宅的建造、使用的全过程。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为改善小气候采用的多种绿化方式,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等。这其中建筑师起着主导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在设计中从整体上进行构思。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要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态建筑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的也是绿色理念,生态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与绿化设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智能化的控制等这些高科技技术,充分展示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前的建筑设计所忽略了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设计者应该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把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高度民主文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优美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城市。在中国除了设计者要注意以外,政府也要对生态建筑持大力支持的态度,这对中国发展生态建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中国在生态建筑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包括节能建材、施工技术等,这就仍然需要我们在发展生态建筑的道路上,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成功经验,充实自身的知识量。我们要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掠夺式的环境与资源开发方式逐步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开发的方式过渡,要重新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涉及环境利用和资源分配问题的时候,全方位多角度的来考虑人的使用性与延续性。现在,人类科技力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科技力量一定会使人类跨越当前这种环境与资源的门槛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所谓绿色设计,就是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上进行设计,使设计出来的住宅符合“住健康、低污染、省能源”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在房屋设计、制造、装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比如住宅小区内部格局划分合理、建筑遵循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原则,小区绿地具有可达性,使人充分融入自然之中,避免现在许多小区内的绿地仅仅作为欣赏之用,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建筑密度科学,房屋进深适宜,充分保障采光和日照,单体设计中,采用明厅、明卫、明厨,每间房屋都有窗户,尽可能在设计中考虑利用太阳能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大气污染及其他污染。
3.“可持续发展”为主流的建筑设计原则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人类的发展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保证环境已成为世界性和世纪性之共识。二十世纪 60、70 年代,人们开始讨论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转向对环境的关注。20 世纪 80 年代末,重新界定和扩大了许多原有的概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1987 年,以布伦特兰(brun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与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下了定义,概括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议题的发表,使建筑师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也因此感到了新趋势下当代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和创作的冲动“。
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促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重大的发展,人居环境的研究成了一门科学,建筑、城市和园林成其主导学科。建造符合时代气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师的历史使命。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说明社会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种继续无限制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经济;另一种是保证环境、合理科学地使用资源条件下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协调与持续发展。
人类有解决居住者有其屋的房地产开发中,我们只能选择后者,选择后者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应当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进行定位,来考虑设计,来选择建筑材料,来进行施工建造,以及围绕着绿色住宅选定的管理。
通过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屋建造,使人类的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保持地域文化特色
任何城市都应有自己的乡土特色和独特风格。因为每个城市的地里特征、气候环境、历史背景和民族传统都有不同之处,必然反映在城市景观和具体形象上,而建筑就是这种形象的最佳载体。建筑的地域特色,或者说建筑的地方特色、地区特色,是指一定区域内多数建筑的基本风格和总体特征。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是具有特有的地方色彩的元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建筑存在于这种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建筑的文化性具有双重性,建筑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就有审美的功能,它最大的审美价值就是它本身体现的伦理价值和感应功能上它能给人传递一种信息,如对如庙堂感到威慑、对住宅感到亲切等等。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当然,不是说每一个建筑单体中都一定存在很高的价值,而是以独特的群体构成,以及这种群体构成所反映出的生活方式、社会风情和藏匿其中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结构演变等,显示出蕴含其中的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才是建筑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地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方式,包括这里的一切建设成果、人造制品、知识体系、信仰价值和生活规范等。它综合反映了其社会、经济、观念、生态、习俗以及自然的特点,是该地域民族情感的根基。
5.结论
进行城市建筑设计,除尊重地域的各种自然条件外,还要全面了解其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吸取传统地域文化的精华,并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加进崭新的内容,以符合本地域民族习俗新的生活需求。当前,特别要重视克服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艺术的倾向,根据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符合我们自己生活方式需要的既实用又经济、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城市建筑。应当说,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承接当地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都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是设计师的一个原则。
论文作者:向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建筑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小区论文; 自然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