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经济两个拳头并举——南开探索创办高水平大学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开论文,拳头论文,纪实论文,两个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带着希望,带着挑战。
如何面对新世纪瞬息万变的发展与稍纵即逝的机遇?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教授显得坚定而自信:“尽管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但我们看清了方向,只要坚持走下去,办出特色,不远的将来,南开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并将在世界的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这种信心来自南开近年来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探索创办高水平大学的实践。
在寻找知识与产业、人才与财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中,一个朝气勃勃的新南开正在改革创新中展现。
泰达学院:南开大学的“经济特区”
10月18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投资3亿元人民币、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泰达学院迎来了开学典礼的日子。这是全国第一所由大学与开发区合作创建的高等学府,经过南开大学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3年多的联合筹建,这一大胆的尝试在产学研一体化上已初见优势。 作为南开大学二级学院的泰达学院走了一条全新的路,新体制、新学科、新观念等都可以在这所“校中校”中试验,所以它被称作是南开大学的“经济特区”。
泰达学院的负责人冼国明教授40多岁,是南开自己培养的国际经济学博士,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后回国创业,目前他还兼任国际研究所所长和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他与记者谈到大学与开发区的“联姻”是基于这样的共识:“美国硅谷靠斯坦福大学的智力资源,走了市场经济的道路,而另一个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模式是卡莱罗纳州杜克大学与政府的联盟。中国也应该闯出自己的新型大学路子。”
冼国明教授介绍,泰达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教师的聘任突出开放性,吸收校内外更广泛的人才资源;后勤工作社会化,学校不仅减轻了负担,还得到了市场提供的周到主动的服务;学科的设置瞄准前沿新兴科学及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现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7个学科, 许多研究项目都与国内外尖子研究单位或企业进行合作。如信息科学中的微电子芯片的研究,在由泰达、天津市和摩托罗拉3家联合建立的实验室里, 芯片的设计水平已达到0.18微米,接近世界最好的0.12微米的水平;在环境科学方面,处理高负氧污水的膜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南开大学张振家教授的专利,并与日本的千叶工业大学及三菱公司合作,产品开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十分看好……
这所具有独特模式、建筑风格别致的新型学院在创建初期,有人还心有余悸,这么大的投资到底值不值?如今,时间不长,泰达学院已成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夺目的亮点。就像十几年前摩托罗拉公司的进驻开发区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一样,泰达学院的建立也充满着吸引力。一些国外的公司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有的国内院校也想以同样的模式到开发区办学。泰达学院本身也准备筹建另一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同时开发区将在泰达学院周边建设图书馆、体育馆等配套工程,以实现开发区与学院共享共创的良性互动体系。
知识产业化:国际交流的兴奋点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刚从英国参加完中英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回来。他不无感慨地说:“在英国开会,大部分时间谈的是科技园。像牛津大学这样老牌的学校都在探讨大学功能的转变,重视知识的产业化问题,我们也不能用老路子办学。教学、科研、科技转化服务社会,成为国际交流最集中的兴奋点,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跟不上潮流就能跨越式发展,跟不上就只能徘徊不前,现在谁都不能打盹。”
在综合大学纷繁的事物和各种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杂乱中,校领导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面向社会、拓展办学空间的方向。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作为南开大学产学研基地的戈德集团公司。依托学校化学、数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人才优势,戈德使这些学科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80%。在戈德的展览厅,30多岁的总工程师王淑芳头头是道地向记者介绍,已成功应用于99版银行汇票的二维码防伪技术,是动用了密码学、组合数学及二维条码技术而成的。别看汇票上那个小小的块状二维码,比过去线状条码多了上千倍的信息量,汇票上面的所有信息,甚至包括指纹、图像都可以储存在上面。戈德集团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注册资金从100万元发展到3亿多元,拥有专利技术21项、专有技术15项,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从材料防伪发展到数字安全和银行系统等领域,戈德不仅开拓了中国的防伪行业,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贡献。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的“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的论断,正被戈德在不断地证实着。
去年在南开大学80年校庆之际,南开又首创了“大学校长—企业家论坛”。18所国外大学的校长和25所国内大学的校长, 以及“财富500强”的11家外国企业与35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总裁共同探讨大学与企业联合的有效途径。这一活动造成的轰动效应在于,它不仅为教育与产业之间架设桥梁,而且使教育家与企业家的视野、思路、观念得到提升。一位日本老板对这个论坛赞不绝口:“是谁的点子,我要邀请他到我们公司去。”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魏格豪在发言中,作了这样一个比喻:“企业与高校的结合,无疑是将两个最有力的拳头合在一起并举,未来就在这双手中。”
基础科学:不能放弃的智力源
南开人有这样一个说法:“理论顶天、实践立地”。他们自豪地说“综合性大学与工科大学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有原创性的研究。基础科学带来的不是一项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一个行业的革命。”
一向倾心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南开大学,在当今努力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并没有短视而减少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因为他们心里有本明白账:丢弃了基础就没有了本,雄厚的基础科学才是生产力的智力源。
据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去年的统计,1998年南开大学在SCI (国际公认的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上检索的论文228篇, 今年公布的1999年的数字是290篇,排在全国高校前列。
南开重视人才,人才也多出成果。在校园里转一圈,说不定就能碰上几个“得大奖的”、“杰出青年”、“长江学者”、“跨世纪人才”等。记者就偶然碰上了这几天总听到的一位叫张伟平的36岁的数学家。他曾在法国和美国学习过,回国后在现代数学微分几何的指标理论领域表现了非凡的研究才能,最近获得今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像张伟平这样的英才,在南开出了不少。如34岁的许京军,曾在德国作博士后研究,现被选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他在光子学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如首次在国际上发现并建立了超离子光折变机制等,被国外专家评为这一领域里程碑式的工作。
南开精神,永远的灵魂
南开精神是南开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委书记洪国起教授常对大家说:“当年严修、张伯苓创建南开时,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在社会上募捐,再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所私立学校坚持下来了,而且办成了名校,这就是我们的南开精神。”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南开精神”也许是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
南开人不怕困难,因为再难,能比初建私立学校时还难吗?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炸毁了南开,但南开没有被毁掉;1976年大地震南开受到重创,南开没有被吓倒;西南联大的3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开, 南开较小,但精神不小。现在南开在得到国家的扶植上无法与清华、北大比,南开也不摆困难,要靠自己寻找机会办出特色。南开人说:“南开南开,越难越开。”南开人有这个传统,并将在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中继续发扬。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对专业设置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调整,又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南开的人气旺了,办学活了,正如文学院院长陈洪教授所说:“现在我们学院上上下下的精神面貌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南开人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时,没有忘记南开初创建时“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南开精神是永远的灵魂。
标签:南开论文; 大学论文;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