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学思考_农产品论文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学思考_农产品论文

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经济学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农产品物流:渠道与方式

(一)自产自销模式,即农民在短距离的生产地市场自行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如城郊的农民种植蔬菜后到城市去卖。这种流通方式的优点是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少,农民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收益及时兑现。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流通过程中产品缺乏加工、保鲜、包装等物流技术处理,商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并且其销售的物品除粮食等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外,一般的鲜活产品必须在一两天内完成农产品物流全过程,否则生产者利益会受到很大损失;二是物流半径极其有限,生产者难以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寻找可出更高价值的需求者;三是单位物流成本很高,由于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的流通量和销售量都很小,致使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销售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高。

(二)零售商参与模式,即生产者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由零售商(个体私营农产品商贩)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城镇农贸市场中的商贩集农产品采购、配送和零售于一身。零售商一般直接去农村向种植的农户收购农产品并运输到城镇农贸市场,或是由生产者自行将产品运输到零售市场转移给零售商,然后由零售商出售给消费者,赚取其中的差价。城镇农贸市场处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下游环节,它向上衔接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向下面向城乡居民消费,形成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现在城镇农贸市场商销售的粮食、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者的交易成本,有时零售商也会对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和包装甚至加工,但这种农产品的物流方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商品流通范围极其有限,且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民的利益易受侵害。

(三)批发市场参与,异地销售模式,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由生产者自己或由中间收购者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批发市场由批发商收购,然后再通过零售商销售,如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以其规模大、档次高、品种全闻名全国。“买全国,卖全国”、“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去的菜”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市场的评价。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农产品的物流半径明显扩大、单位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已经成了大宗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模式中有一种“批发市场+农户”,就是批发市场与农户签订合约,批发市场负责销售,农户按批发市场的要求进行生产。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农产品的集散地,主要单纯从事产品收购和批发销售,很少进行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而且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四)龙头企业加工、异地销售模式。这是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即“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约,规定农产品的规格与类型,农户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生产,最后,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的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再配送给零售商销售。从农产品物流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有两大优点。首先,通过龙头企业使初级产品得以进行加工、保鲜、包装,使农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农民可以分享加工的利润,收入得以增加。其次,龙头企业有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而且资金雄厚,它可以对农户的生产进行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降低了农户生产自然的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但这种农产品物流模式缺点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履约率低。如何将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并在不同的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农产品物流:问题与障碍

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局限于供应商和销售者之间的多环节重复物流,效率低下,现有农产品物流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农产品物流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第二,物流成本高,价值增值少。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单户经营,农民对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的购买多以分散为主,而且农产品的销售都是各家分户进行的,物流成本过高。第三,物流技术水平低,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第四,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第五,农产品自身的缺陷造成流通的障碍。

三、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第三方物流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现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重大环境变化,为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发展能力,推动企业供应链的整体发展而对物流管理思想创新的要求。其是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结盟为基础,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物流业,首先,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方和需方,由专业的物流组织进行的物流。其次,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是增值、专业,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可以根据客户的生产运作和市场需要,为客户规划物流体系和设计物流流程,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处理、产品回收、物流信息系统等物流服务。此外,第三方物流在物流成本、运营风险、信息共享程度等几个方面与传统物流业也有比较大的区别。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化程度加剧,这必然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内在的需求。但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已成为重大问题。第三方物流能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拥有信息优势,物流规模大,效益好等优点。因此,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产品物流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理想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缩短产销距离,配送高效、快捷,保障物流渠道的畅通。以第三方物流中心为主体的流通体系保证了连贯的低温保鲜冷冻链,进而降低了农产品生鲜商品物流配送的整体成本和过程损耗,保证了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安全、健康、新鲜的农产品。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行业协会 (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成为物流中心和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一方面避免物流企业同分散的生产者联系,降低交易中的成本,同时经济合作组织还能帮助成员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动态和信息,指导生产。另外,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通过统一与采购供应商谈判,提高其在市场谈判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有助于农民利益的保护。

目标模式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连锁零售集团和大型超市成为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主体;二是农产品物流中心取代产地批发市场和城郊批发市场成为流通主体。虽然农产品物流中心已经出现,农改超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全面展开,但由于受到观念和设施等影响,要完全取代农贸市场尚有一段时间,因此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新模式的实现还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中间过渡阶段。

标签:;  ;  ;  ;  ;  ;  ;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经济学思考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