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 445600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天才、全才,诗文词赋无所不精,音乐书画无所不能。21岁时进士及第后,因其清新洒脱的文风,名动京师。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变法,苏轼因政治思想与王安石不合,上书反对,不容于朝廷。于是自请外放任,到杭州任通判。此后10年间,相继在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诗文中有关新法的诗句,诬陷他藐视朝廷,以诗讪谤。苏轼被捕入狱,渡过了四个多月的牢狱生活,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实际上是一闲官。
一、因“闲”而早睡
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解下来到黄州。因为犯官的身份,没有官舍居住,最初只能借住在山中旧寺定惠院里。时任黄州太守陈君式对苏轼十分景仰,随后把他的家小安顿在长江边一个叫临皋亭的水驿里。苏轼为官清廉,家中并无积蓄,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便成了燃眉之急。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于城东租了数十亩荒地,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蔬菜。这年冬天,还在坡地废基上盖了五间房屋,因竣工时下了一场大雪,于是苏轼便取名叫“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作为“闲官”的东坡,有职无权,过上了近似农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写诗作文,倒也逍遥自在。“闲人”既是这段谪居生活的写照,又包含了作者的自我解嘲之意。
二、因“闲”而寻友
元丰六年的十二月,时值冬天,昼短夜长,闲居无事,东坡和往常一样,原本也打算早早地解衣睡觉的。
可就在宽衣之时,一抬眼间,发现月色已悄然照入户内,那么清丽可喜。这轮明月,在东坡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眼中,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舟赤壁时,所见之秋江夜月甚有差别。于是,东坡禁不住披衣起床,“欣然”步出户外。良月嘉夜,谁是那个能和自己一起品赏的人呢?东坡不假思索地想到了同病相怜的张怀民。
怀民此时同样被贬黄州,寓居于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荡,安然自适,并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同是被贬之人,他和东坡两人有相似的经历,正可谓志趣相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苏轼径直到承天寺,怀民刚好也未就寝,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倘使怀民“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岂不大为扫兴。
三、因“闲”而赏月
苏轼和怀民二人信步在中庭,被满院的月色所吸引,“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如一池春水,清丽静谧,让人心神澄静。看着看着,眼前的“池水”微起波澜,似有横斜交错的水藻和荇菜在微微浮动呢!可是院中又何来水草呢?夜风拂过,有飒飒的声响飘来,抬眼细看时,院中的竹子、柏树在风中摇曳,一轮皓月正凌空高挂。这才醒悟:哪是水草,分明是竹枝柏树的影子呀!东坡巧妙地用一“盖”字,传达出一种恍然大悟的味道,让人仿佛看到了两人笑而同乐之状,足见两人的快慰之情。冬夜赏月,信步闲庭,月色溶溶,乐而解忧,此等雅兴,寻常人等哪能享有?“闲”字暗寓于对月色的精妙描写中。读到此处,让人不禁又生好奇:难道承天寺的院里唯独只有竹子柏树吗?东坡在吴兴太守任上被捕入狱,御史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严刑拷打,昼夜逼供,那些艰难的拘囚日子里,御史台内的森森柏影,应是镌刻在东坡心头一道不可抹去的印记吧!至于竹,则是东坡笔下的爱物。1073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到於潜县境视察,下塌在“绿筠轩”中。临窗远眺,满目皆是茂林修竹,苍翠欲滴。于是苏轼即兴挥毫,写下了《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之劲节挺拔,淡泊清高,与东坡的风雅刚直,不俯仰权势,不汲汲名利的追求是和辙一致的……凡此种种,大概是竹枝柏影唯独在那个月夜进入了东坡眼眸笔端的理由吧!
四、因“闲”而达观
苏轼和怀民一边赏月,一边畅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不错,生活中哪个夜晚没有月光临照,哪个地方没有竹枝柏影?可是世人大多忙于追名逐利,哪有闲情雅兴在寒凉的冬夜里去赏月看竹柏呢?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愉悦之感,是那些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于是,东坡的喟叹悠然而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换言之,像东坡和怀民一样,虽遭贬谪,却处逆境而无悲戚,历坎坷而愈从容,悠闲漫步,自在赏月,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胸怀豁达,淡看荣辱得失、乐观超脱者,才能于自然风物中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这段谪居生活中,这轮明月下,这番漫游中,东坡获得了一种世人难以寻觅的满足和释怀:政治风云、荣辱得失何足挂齿,随遇而安、诗意栖居才是自己的追求——就如他在元丰五年创作的《定风波》中所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看来,“闲人”一词中应还隐含了东坡的不无自豪之情。
掩卷细思,“闲”字是全文的文眼,也是解读苏轼情怀的一把钥匙。这“闲人”不只是不得签书公事的“闲官”,也包含着对自己贬谪之身的“自嘲”;是超然于平淡生活的“闲情”,体现了诗意面对生活的“自适”;是偕友月夜漫步的“闲雅”,也是拥知己乐而解忧的“自足”;是清空了世俗名利的“闲淡”,还是窥破了得失荣辱的“自豪”!实在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反观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应该像苏轼一样,让自己的生活态度从容一些,品味情趣高雅一些,胸怀境界洒脱一些,用闲情慧眼去淡看人生的苦痛,体察生活的甜美……
论文作者:杨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东坡论文; 苏轼论文; 月色论文; 两人论文; 让人论文; 闲人论文; 竹枝论文; 《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