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启了“微时代”,微信、微云等“微产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更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领域不断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引入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让微课成为信息化教育的新风向。互联网时代,《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改革,积极探索微课在课程中的应用,对于该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微课;应用
一、《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分析
1、课程性质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是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完成一定的农村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准则或措施;另一方面要掌握农村相关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规范性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理解政策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为依据,要认识农村相关法律的主要制度并理解相关政策。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以后入职到农业和农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课程目标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重点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农村政策和法规及其在新时期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力求使学生掌握农村政策和法规的同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农村发展和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
2.1知识目标
通过对《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学习,熟悉土地管理与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生产资料相关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还要使学生掌握和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规定及政策解读。
2.2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具备对国家“三农问题”等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基本解读能力,并且可以撰写起诉状、拟定合同等相关文书。培养学生对现阶段“三农”热点问题的讨论分析及撰写书面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可以更好的适应涉及农业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经营管理工作。
3、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敢于承担责任的卓越精神,具备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并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农村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有着理论知识点多,政策和法规相对复杂的特点,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介绍政策和法规等学习内容千篇一律,教学模式古板教学方法没有新意,即使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也很难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终放弃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课堂上也会随之出现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并难以制止,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微课教学特征
1、教学时间短
微课教学具有教学设计精致、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目标明确等特征,微课视频教学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授课时间短可以避免学生因视觉和听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果的问题,同时避免知识讲解太长,造成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2、教学内容少而精
微课教学时间短,因此要改变以往以章节为单位的模式,而以单个知识点或以某个学习环节为单位进行知识讲解。根据微课教学的特点,教师在微课课件的创作时应保证教学信息的紧凑,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精细化的微课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下载课件,在课外进行微课视频的在线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方便使用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掌握相同的学习资料所需要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教师无法面面俱到顾及所有学生,长此以往,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逐渐跟不上。而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微课教学模式就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学生可以根据自已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具体安排学习方法和进度,最大化发挥自身的潜力。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智能产品的兴起让学习不受任何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并且能够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微课教学载体资源容量小
基于微视频授课时间短的特征,课件视频基本上控制在几兆到几十兆范围内。载体容量小,便于学生下载或在线观看微视频和课件。同时,微课视频也可以用于教师教学观摩和评课分析,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放化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移动远程学习。
四、微课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1、制定实践方案
在微课教学模式正式应用前组织教师制定实践方案,以课程中的一节课如《农业生产法律制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形成调研报告,了解学生对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以及使用微课进行学习的效果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2、实施过程
学生在学习《农业土地管理制度》这节课前已经完成了农业政策和法律关系等的学习,对农业法律制度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1)分析教学内容。在此单元中,“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微课来完成。
2)设计制作微课。录制10分钟视频,讲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知识内容,并设置了配套的练习题,听取学生对于微课学习的反馈。
3)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内容,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将学生们发现的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堂讨论和练习时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课程课程延伸。选取优秀的学生小组完成的案例任务进行公开展示,为接下来学习的农村土地纠纷的学习奠定基础。希望通过基于微课教学模式下《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微视频,对课程的内容及重点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课堂内学习,课堂外消化知识,主要是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够,这也导致学生不能实现个性化学习。而微视频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做出判断。通过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自己可以在课堂外“吸收内化”,并将疑问和知识难点在课堂内与教师进行直接沟通,还可以对学习跟不上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方式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弹性学习,而且优化了教学资源,还能确保教师启发、引导、监控的作用积极展开。
结束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要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推广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发展微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不过微课教学虽然是现阶段信息化教学的热点,但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这对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而言,都是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关系,如何建立微课教学监督机制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深思的问题。在平衡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同时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佳佳.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科技风,2019(09):41.
[2]任永辉.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9(02)
论文作者:张瑞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课程论文; 课教学论文; 法规论文; 政策论文; 教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