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没能精准地把握新课改的要求与精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去好好感悟、好好反思,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做出科学的改变与调整,争取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理论与实践
一、调动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主导,是为了达到“不教”也能学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动脑“多思”。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恰当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使思维向新的深度发展。当然,教师提的“问题”要准确,且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2.开口“多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并及时组织讨论。
3.动手“多做”。
通过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能自觉做到课前自己预习,课堂互相督促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适当练习。也可以经常根据教材,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以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为教学主线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观念。要以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为教学主线,即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探究式教学,过于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过于宽泛、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探究。探究的问题一定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范围之内,使学生有言可发的,即可操作的;使学生有言想发,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结合政治术语学以致用的,即具有探究性。
如一位教师在《党的基本路线》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党基本路线的依据、领导者、主体、中心环节、内容、实现方式、最终目的各是什么?
2.党为什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3.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前一个问题太简单,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后两个问题太大而且比较抽象,不仅难以操作,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深浅适当,而且要有探究性。即要让学生运用身边的事和国家的政策,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否则,学生只会“敷衍了事”,从而使探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能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坚持探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愉悦。
四、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赖以生存的事实中,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绍津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6,(8)。
[2]廖欣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及其改善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3]陈芳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反思[J].时代教育,2018,(8)。
论文作者:谢兵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政治论文; 兴趣论文; 可操作性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