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弘扬之道论文

中国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弘扬之道

涂 畅

【摘要】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与价值支撑。它发源于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成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与建设进程、勃兴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清中国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弘扬路径,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 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国庆招待会中首次对中国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的界定: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弘扬中国精神的着力点在于推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对中国精神又进行了创新性凝练,指出中国精神发源于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成长于马克思中国化的国家革命与建设进程、勃兴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寥寥数语,形象深刻的说明了中国精神在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理清中国精神的历史缘起、内涵实质与弘扬路径,以精准把握弘扬中国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的丰富内涵。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电流谐波分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的谐波分析方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快速获得电流基波和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且三角函数神经网络算法满足收敛定理,鲁棒性较强。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证明,三角函数神经网络谐波分析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估计电流谐波分量及相关参数,在电流谐波的实时检测中具有实用价值。

中国精神的内核特质与时代意涵

中国精神的内核特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结。民族情结不仅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特定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下谋生存、图发展的实践路径,而且系统反映了被本民族广为认同、推崇的心理特质、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与道德规范。华夏民族情结正是推动中国历经五千年风雨磨难而巍然屹立的精神支柱。中国精神的民族情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为基石。“吾貌虽瘦,必肥天下”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的报国情怀,“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浩然正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的献身精神,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核。正是这些民族元素成为中国精神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面临重大战略抉择时所彰显出的风貌品格,因此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是将中国气概、中国品格、中国操守、中国高度、中国格调、中国气节、中国抱负、中国性格、中国理想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思想观念与精神风貌。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元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40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所铸就的改革创新精神,不仅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的民族内涵,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精神地标”。可见,中国精神中深厚的时代意蕴已然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中国精神是应对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现实需要

弘扬中国精神是应对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现实需要。当今全球政治、社会、经济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导致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超出了传统“硬实力”博弈,文化“软实力”博弈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竞争中的焦点。这意味着我们要坚守文化自信,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力争在今后的文化竞争中占据主动。当今世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潮流的持续涌动,对人们生活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认知等方面产生了极大挑战。因此,在全球意识形态正面交锋中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持续塑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文化软实力。

在产品显示方面,通过先进的图形技术,将省台海洋精细化产品和台风各类信息美观清晰的显示给预报员使用,尤其对缩放功能可对东海海区细小的海区进行显示分析,大大提高了精细化预报程度,针对性更强,图形也更美观,对日常业务和台风预报服务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支撑作用。在预报制作方面,通过统一制作平台的方式,减少了预报员频繁切换多种产品制作软件的时间,减轻了软件维护难度,有效提高了预报员制作海上气象预报产品的效率。

弘扬中国精神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方位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党内部分干部仍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党内仍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意识形态危机。因此,要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号召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先进的政治品格,以顽强的革命意志与斗争精神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创新力、影响力;要通过不断弘扬中国精神,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

弘扬中国精神是我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需要。我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成功实现了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国家治理理念与治理模式已经具有典范意义。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与今后中国发展中的利益诉求、责任诉求与荣誉诉求相适配,代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此外,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精神支撑与价值依托,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思想基础。

Antenna Pattern Simulation in Marine Radar Simulator

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要从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协同发力

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精神的血脉起源,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中国气质与中国风貌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仍具有强烈的当代价值。只有持续的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方可汇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之力。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优势,进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文化软实力。还应看到的是,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彼此间存在较多需要深度磨合的地方,应一以贯之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萃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展现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筑牢中国精神的文化根基。

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体的世界观、民族观、人生观的塑造问题。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涵养人民群众的传统文化素养,更需要凭借系统完备的教育、舆论保障机制,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主旨,外化为自发行为。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实践行动来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以模范行动与真情实感来带动群众;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要义贯穿于学校各级教育体系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后,要凭借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来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这一观念真正成为全体公民所坚守的最高价值准则。唯有如此方能够激发起弘扬伟大中国精神的如虹伟力。

三要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运用与对共产主义选择的内生自信,是共产党人久经考验而日久弥新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弘扬中国精神一定要笃志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现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把稳党员群体的思想之舵,确保将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转化为践行现阶段党的纲领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营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道德观氛围,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笃实诚信的道德意愿与道德情感,进而夯实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道德基础,使中国精神真正在国家治理、党的治理、社会治理中发挥先导性与全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佘双好:《习近平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 D60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孙娜 美编/王梦雅

标签:;  ;  ;  ;  

中国精神的时代意涵与弘扬之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