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颓势是否打破了“新经济”神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颓势论文,美国经济论文,新经济论文,神话论文,打破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开始的长达1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终于在2000年第二个季度被打破,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突然从第一,第三季度的4.8%、5.6%下降到2.4%,自此美国经济陷入颓势,金融市场紧缩,各股指数全面下挫,无一幸免,其中以新经济的代表——纳斯达克指数受灾最重,比2000年3月最高峰时,缩水一半以上。9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以美国经济超常规持续增长现象为背景提出了试图打破传统经济理论的“新经济”理论,目前该理论首当其冲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曾经辉煌无限的“新经济”是否真的只是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对经济现象的片面夸大,而并非工业经济的一种“质”的飞跃?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第三种经济”是否只是本世纪的一个“神话”而已?
一、走进新经济理论
新经济理论认为,美国已进入新的经济时代,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形态,是关于经济的一种质的飞跃,是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第三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提高到相当高的位置,新的知识将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逐渐成为人们新的消费基础。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流动的关系也被打破,进一步地说,“新经济”就是宣告固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被超越,摆脱了资本主义百年来无法回避的经济周期,在某种程度上跳出了经济危机的怪圈,摆脱了滞胀,以至于经济周期理论需要修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不能解释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除了在1990年到1991年之间有8个月的时间表现沉闷之外,美国经济从1982年11月以来一直保持扩张的势头。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和过去资本主义国家增长的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每隔几年就会陷入经济衰退。这么长时期的经济增长是和传统经济理论相矛盾的。
2.美国经济的超常增长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则相悖。一个是“菲利浦斯曲线”——在短期内,高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伴随,而低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伴随。第二个原则是“非通货膨胀加速性失业率”,即如果失业率降低到某一特定水平(通常指5%)之下,就会诱发通货膨胀不断上升。而美国本次经济增长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双低现象即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美国的失业率1997年降至4.6%,为25年来最低(低于5%);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内,为30年来最低。1998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1.6%,1999年美国的失业率更降至4%以下。
表1 美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资料来源:《98国际统计年鉴》和《98-99世界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高科技产业部门失效。这些部门和企业一旦在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开发上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就会使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带动消费需求,并进一步刺激企业投入研究与发展。正因为如此,持续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过热”的迹象,反而形成了消费需求的良胜循环。以计算机化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美国经济的生产率,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开拓了无限的空间,并迫使经济中成本和价格水平受到极大的向下的压力,改变了今天传统经济的面貌。
总之,经济和技术中的基本经济因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过去的经济现实并不能完全解释今天的经济增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经济和股市甚至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二、新经济理论能否应对目前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美国经济现在可谓是多风多雨,股市暴跌、制造业面临衰退、银行贷款额迅速下降、失业率加大等等,作为美国经济的掌门人——格林斯潘为扭转经济颓势,频频运用调整利率的手段来干预经济发展。至今美联储已经连续四次降息。美国经济发展放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仅在于这将最终促成“衰退”还是“减速”。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降到1%乃至更低的水平,将出现衰退,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历史宣告终结,“新经济”理论的命运也将是“神话”而已。而“减速”则仅意味着年增长率将放慢至3%左右,“新经济”理论将仍然能在实证分析中站住脚。迄今大多数经济学家仍持乐观态度。《经济学家》杂志2000年12月的一项调查表明,15名经济学家对2001年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3.5%。美国经济究竟是减速还是衰退呢?美国目前的经济现状与过去的历次经济波动究竟有无共性?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找出美国经济在1994年之后,特别是1997年至今增长的原因,以及目前经济下滑的原因。
(一)美国经济持续超常增长的原因
1、美国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需求拉动的
* **
表2 美国90年代的经济增长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国民收入和产品帐户》(2000年4月27日)和2000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计算整理。
从表2中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在90年代的三个时期中,增长速度持续加大,甚至达到4.2%的较高水平,同时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增长速度也引人瞩目。在90年代上半期,投资率只有5%,但是从1995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率一下子翻了一番还多,达到10.4%和10.5%的高水平,消费也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也翻了将近一番,而个人储蓄率已经下滑到3.1%的低水平,下滑了一半有余。
由此可见,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高投资、高消费而导致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和技术中的基本经济因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支持美国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的因素
(1)“劫富济贫”是美国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表3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
GDP年增长率 每小时的产出 每小时工资
1948-1973时间 2.88 2.18
1973-19902.87 1.33 -0.75
1990-19993.12 1.96 0.49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国民收入和产品帐户》(2000年4月2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主要部门生产率和成本指数》(2000年5月5日)和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计算整理。
从表3中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在1948年到1973年生产率获得比较高速度的增长,相应地工人工资的增长率为2.18%,是战后历史上最高的。而在90年代生产率高于危机的1973-1990年,达到将近2%,但是引人瞩目的是,工人每小时的收入却只增加了0.49%。这说明美国经济在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中,工资的份额下降,利润的份额上升。美国工人的年薪20多年来持续下降,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仍然是上升的。这说明美国收入分配状况急剧恶化,贫富差距扩大。高收入家庭收入的提高使更多的资金流入股市。股价的上升引起格林斯潘的所谓“财富效应”,导致经济中的消费提高,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可见,劫富济贫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
(2)外国资金支持的风险投资为美国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推波助澜。从以上表2和表3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出现了高投资、高消费却没有相应的私人储蓄的支持现象。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燃料是外国资金支持的风险资本。由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又由于美国比欧盟国家有3个百分点左右的利率差,所以吸引世界各国向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仅只欧盟一家向美国输出的资金每年就有1000亿左右。在美国1999年上市的公司中,有一半是受风险资本资助的。这些风险资本在网络企业中占了10%~50%股份,已有25%的风险资本达到了100%以上的盈利。美国的风险投资额从1992年的50亿美元快速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00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投入网络产业。
新经济的代表“网络英雄”们的成功不仅在于知识的成功,更主要在于风险投资商的成功。目前,网络业的一片萧条,就是资本远离的结果。纳克达斯指数暴涨、暴跌的事实说明,不是知识战胜了资本,而是资本在决定知识。这仍然是一个靠资本说话的世界!靠知识与技术创业的人最操心的是,能不能被风险资本家所青睐,何时把企业教给风险资本家去包装、上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经济和技术中的基本经济因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仍然是多种因素刺激下的高投资、高消费拉动的传统的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
(二)当前美国经济下滑的原因
格林斯潘曾经说:“信息技术无疑巩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新经济理论认为,美国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周期性产业,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美国1995年和1996年汽车产业和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适逢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结果促进了经济再高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开拓了无限的空间。持续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过热”的迹象,反而形成了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那么当前美国经济的形式究竟是传统经济理论范畴中的经济过热引发的衰退,还是仅仅是新经济理论所认为的暂时的经济减缓?要弄清楚美国经济目前的形势,必须找出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
1、资源过度配置到IT产业是美国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
对一个关键产业的过度投资,终会引发该产业内供过于求,当人们意识到并缩减对该产业的过度投资时,向其它关联产业的购买需求将减少,其它关联产业将会产生需求不足,并逐步缩减投资,最终导致“需求不足—缩减投资—其它行业需求不足……”陷入供给过剩的经济危机。
这一次被过度投资的是关键产业IT业,更确切的说是互联网。以网络公司为例,1997年之前基本上处于产业化的市场孕育期,此后,由于其较好的成长性为股市追捧,1999年风险投资商对292家网络公司的投资总额飞升到241亿美元,一年增长12倍。1999年纳斯达克指数高升85%!尽管亚马逊网上销售额仅为16亿美元,还亏损了7.2亿美元,但它的市值却高达200亿美元,而连锁的巴恩斯——诺布尔书店销售额为34亿美元,盈利1.245亿美元,市值却是14亿。曾以5300亿美元的市值雄踞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的通用电气公司被思科、微软等公司的巨大财富和力量所压倒。沃尔玛去年的销售额高达1650亿美元,比在股市上掀起全美风暴的亚马逊高出100倍。资源配置过度,金融市场产生了极大的“泡沫”,其后,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现在,道琼斯指数稳定在10000点左右,而纳斯达克指数却暴跌至2332点,缩水了一半多,曾鹤立鸡群的亚马逊书店也遇到了严冬,股票的市价缩水了70%以上,不知什么时候也许就会破产。股价曾天马行空般升腾的网络公司,大多负债经营,要么破产,要么大幅度裁员。已有41家公司被纳斯达克摘牌,一年里,有130多家网络公司倒闭,造成8000多人失业;现有198家网络公司的平均股价不到一美元,被迫退出股市是迟早的事。有人估计,美国95%的网络公司都将被淘汰,只有5%的网络公司能经受住考验。不仅是网站,甚至包括斯科、摩托罗拉这样的互联网边缘企业也未能幸免。由于过度投资,过度竞争,企业收益下降,库存积压,大量公司破产倒闭、兼并重组,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
2.资源过度配置到IT产业的原因
(1)不计成本的竞争,导致IT产业发展速度超常。互联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注意力经济,由于网民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存在典型的“胜者通吃”的速度假象。由于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只在初期的优势,这就使得互联网经济的先行者们变卖一切,只为成为速度领先者。这种逻辑在互联网领域内几乎是正确的,但在整个经济领域内,它打破了产业间的平衡。在不计成本的竞争中,整个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而超过了现阶段的需求。我们知道对任何一个产业的需求都是有限的,其发展规模也是有限的,要和其它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相匹配,包括对互联网产业。这种超常的对于速度的崇拜,使我们发觉系统平衡被打破时,互联网领域的资源配置已经发生巨大偏差。
(2)金融业在极好的未来预期中过度投资。由于各个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对一个产业的过度投资会导致过度的购买需求,于是与它密切相关的产业中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使得相关产业增加投资的愿望越来越强,最终,金融业在极好的未来预期中扩大总投资规模,并缩减在与此相关度低或负相关的产业中的投资。
其实,在任何新兴产业、任何重大的技术创新产业化之时,都会伴有超常规的膨胀、速度过快的发展,以及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美国的铁路发展,就曾经有过“一拥而上”的历史。几十万公里铁路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出现在大小城镇和乡村之间。其它如钢铁、电力、汽车等行业,也都出现过“群雄并起”的纷争。
(三)“新经济”悬念破解(“新经济”无法应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美国经济的下滑是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引发的资源配置过度的过剩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必须经过产业调整,纠正失衡的资源配置,才能使经济重新进入下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证明了当代经济并未能跳出传统经济理论的潘篱,并没有出现对工业经济的一种“质”的飞跃。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第三种经济”的存在也值得商榷。固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尚未超越,仍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百年来无法回避的经济周期。新经济理论无法应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究竟有无新经济理论的悬念,也就有了一个答案。
三、点评新经济理论
1、知识对经济的作用并不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知识的来源以农业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物质形态为依托。知识不会凭空而来,其产生过程是相当物质化的,有赖于社会的支持与资源的配合。到目前为止的三次工业技术革命,都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产物,又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本身就是工业文明的衍生物。知识的价值也是以物质形态来体现的。在市场中,知识最终必须转化为物质财富。在知识的影响力与日益俱增的今天,社会依然是以财富作为个人乃至企业的价值判断标准。知识的影响力只是扩展到了工业领域,使知识也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一个因素、一个环节,强化了工业经济无比的威力。知识的作用过程就是知识的物化过程,知识必须溶入工业经济的过程中成为与劳动、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才能产生出效益与社会价值。
因此,知识虽引起了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知识并不能脱离传统的工业体系,不能脱离传统的社会资源。知识对经济的作用固然不能忽视,但并不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科技并没有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和时间的断裂,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足以形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经济形态”。曾成功预言亚洲经济危机而声名大噪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知识经济概念泛滥的狂潮中再次表现出了学者的冷静和睿智,认为:因特网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力远不如一般想象中的那么大,或许,所谓的“知识经济”,在未来会成为一个可笑的名词。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未失效
知识产品是高科技产品或者无形产品,其生产要素投入也主要是无形的要素投入,这种无形要素相对于有形的要素来说较不稀缺,并且所生产的无形产品的市场空间也比有形市场的空间宽广得多,所以其成本递减而收益递增的区间相对比较宽,而其成本递增,收益递减的曲线相对比较平缓。如果在该产品还没有达到成本递增收益递减时,就因产品更新而被淘汰了,那么它永远也不会达到收益递减的临界点。所以人们看不到它收益递减的时候,就误以为它不存在收益递减的情况。或者是因为它收益递减的幅度不十分明显,人们感觉不到它,但这并不能断言这种产品不存在收益递减的规律。如果我们让这种产品无限量的生产,其收益递减的出现也是在所必然的。目前美国的经济衰退就是以IT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新经济理论中存在误解,认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是唯一的高收益、高回报的产业。其实,知识经济兴起的关键在于以高科技的广泛传播和运用来改造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产业。知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强化,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限性及边际效用递减,而知识的运用可以节约或替代部分稀缺的生产要素。这样,在提高智力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将越多(在经过一段特定的时期后),即新经济理论认为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失效”。传统产业的基础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3、“‘菲利浦斯曲线’失灵”亦非“新事”
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就曾出现了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相并存的“滞涨”,推翻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反方向变动和可相互替代的“通货膨胀率”理论。可见美国90年代的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双低现象”并非首次推翻“菲利浦斯曲线”,不足以以此证明传统经济本身发生了质变。何况美国目前的失业率正在步步攀升。
总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巨大作用已经显现。1994年互联网的出现使美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和企业家精神结合,使众多产业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下跌。比如美国自由市场在线公司开发了一个能使大型产业的购买者组织合格的供应商在网上对一些商品进行拍卖。在它举办的48场拍卖中,大多数厂商都节约了15%的成本,有的甚至达到50%。不能否定互联网的时代意义,但它对人类的意义充其量只能同电话、汽车等发明相媲美,只不过带来通信联络费用大幅度下降,使信息大量增加而已。在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美国,计算机仅代表了2%的总资本存量,它并不足以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本质的变化。就象无法拒绝汽车和电话一样,今天的人们亦无法拒绝互联网,但无须为其披上神话的外衣,我们仍然生活在以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普通现实之中。
标签:新经济论文; 失业率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通货膨胀率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