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3254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与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合作 分组 奖励机制
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与他人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这就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学习。
那么在什么样的时机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二、要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于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恰当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预防两种倾向:
1.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
刚开始时,大家会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独立发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追求表象上的热闹
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另外,教师的介入要找准时机。教学应该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地做一些创造性的学习,过早地介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抑制学生的发展性思维。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开展活动,一则会剥夺学生的思考时间,二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以致使学生丧失了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教师的点拨错过了时机,介入过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不仅会使小组的讨论迟迟不能进入实质内容,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质量,而且这样几次下来,就会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自信。特别是当组内讨论进入到“两难”境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时,教师的点拨才真正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显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和点拨,既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才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成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三、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多样性问题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但是课堂是多变的,如果几个小组并没有完全发现我预想的这些结果,我们也可以加一类鼓励题目,如:哪个小组还能想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有一个小组得到奖励。孩子们都是期待被认同、被肯定的,于是又开始积极思考,渴望得到奖励,小组合作又会有一个深层提升。
四、开展多种竞赛游戏活动,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数学知识大多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只要教师稍加思索,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助、互补、互促。我们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作为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进行充分的肯定和给予生动有趣的奖励。
具体标准如下:
1.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提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每举手一次给该组加1分。
2.大胆回答问题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答案正确者加2分,只要大胆,声音洪亮,语言清晰,即使答错了也可以加1分。
在黑板上把每个小组列出,让同学们都可以看到自己小组的得分情况,每节课进行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各小组一周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对经常得分较低的小组,老师要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多加鼓励,关注这些小组,多给这些小组得分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信心,迎头赶上。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论文作者:吴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有效地论文; 评价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