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案如何凸现美术高效课堂论文_陈 强

陈 强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 镇市莲路石基中学 511450

摘 要:“研学案”是学生参与“研学后教”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在理解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

关键词:研学案 研学材料 个性化学习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美术课堂时间计算的文章,大概意思是一学期按实际周数来算大概是22周,美术课在中学开设的课时一般为一周一次,去掉期中期末两个周会暂停课来给考试科目复习,剩下20节课,一节课40分钟,一共800分钟,折算成小时就是14小时不到。那么在看似一学期美术课中,仅仅14小时的学习和画画的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作为美术教师要怎么充分的利用这点时间打造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在仅有的时间有所收获呢?比如一节美术课按常规来上是有个主题,我们通常的教学方法与过程是老师讲解一些方法步骤,给出一些图片作为引导后,学生开始创作,学生还没想好怎么下笔,结果就打铃下课了。一节课的收获往往很少,有时候老师说了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做的很少。于是,课堂很精彩作业很骨感。也有老师不怎么说采取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方法,结果往往的是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动手去做,或者做出来的作品效果很差。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差,课堂越来越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这几年我区开展“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我发现利用“研学案”和“研学学习材料”进行美术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研学案的设计包括研学案和研学学习材料。研学案设计的理念是:是学生参与“研学后教”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在理解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研学案”突出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研究,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规划出清晰的学习路线图,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

研学案的设计,是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各种方法希望学生达成教学目的一个过程设计思维图。因此,研学案中“研学问题”如何设计,无疑是课堂有效与否的一个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前的“研”非常的关键,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我发现美术课堂研学问题的设计一般分以下几类:

一、以“自主学习”为主的问题设计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因此这类问题的设计的具体形式虽然也是多种多样,但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这就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二、以“合作方式”为主的问题设计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研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习,利用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学会的学生教没有学会的学生。“合作学习”已成为现今我们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全体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老师来引导解决。所以小组合作在课堂中显得十分的重要。然而好的学习方式,还应设计好的学习问题,选择和确定好的学习内容,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

如以初中八年级下册《手绘校园小报》一课为例,如果直接让一个学生做一张完整的手抄报是耗时比较长,而且效果不是理想的。但是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方式你就会发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组成员的分配应该是老师在课前就进行了搭配的。必须要有比较有主见的小组长,下面的组员要各具有特色,各样的成员都要有,这样组合起来小组才公平和有竞争力,且小组成员才能互相学习。组员分配好了,小组长会给成员分配任务,这样安排下来一张手抄报就会非常的完整。

下面是我校学生采取合作式方式做的校园廉洁小报。

小组合作的实施如果不能给到合适合理的引导,学习过程配合难免会出现小组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以及不愿意展示学习成果等的情况。因此在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内容上,教师常常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并通过学案的学习引导,达到教学的目标。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点。让课堂效率更高,作业效果更好。

三、以“个性化学习”为主的问题设计

美术是极富想象力与于创造力的一门学科,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设计中我们时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个性化设计的“研学案”在课堂中运用的就非常的多。

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是一节平面设计课程里使用到的研学案,看上去十分的简单,但是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在学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小方框里放进了自己的经验和感想,并用简单的线条或者是点表现出来。因为每个学生的经验和感想不同所以最后的作业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奇思异想的。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点线构成的方式表示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感受。当这些学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的时候,课堂往往能够创造出异想不到的作品和愉快的课堂气氛。

学习过程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学习活动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导学案的质量,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学情可以设计难易不同的学习活动。设计研学案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设计,问题层层递进,甚至是以学习建议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给学生的课堂发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升学生的绘画信心,增加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

一节美术课,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的少,我们的美术课本提供给学生的内容非常精炼,如果只是单凭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对于美术的知识理解会有些难度。研学学习材料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它非常重要的作用了。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研究,收集一些课外的补充材料,将补充材料补充在学案学习材料上,搭配研学案,这样既能扩展学习领域,也能扩宽学生视野,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美术教学任务的完成。

下面是我镇一位教师教师在校本教材《泥塑鳌鱼》中给学生补充的学习材料。

课本没有把鳌鱼的来源介绍的这么详细以致学生对鳌鱼并不了解,如果不了解那么让他们来做就肯定不成功,或者做出来的根本就不是鳌鱼。所以老师通过课前进行研学,设计好的研学学习材料对课本缺乏的内容进行补充,学生不仅知道了鳌鱼的来源,还知道了一个成语,增加了语文知识,又知道鳌鱼的特点,做起泥塑来就得心应手,可谓一举两得。

研学案是实施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的一种尝试,特别是教师要在课前做的准备与工作量大大增加了。“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研学案进课堂,它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个性与创造力。虽然这个实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环节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但是只要能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取得好的效果的新路子我们都应该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夏惠贤 《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

[2]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尹少醇 《美术及其教育》。

论文作者:陈 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研学案如何凸现美术高效课堂论文_陈 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