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球得分制条件下影响一攻、防反关系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兼谈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防反论文,条件下论文,女排论文,主要因素论文,中国女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1998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排联大会上对排球规则做了较大的修改。其中主要有,将原来只有获得发球权的一方才能得分的发球得分制改为与发球权无关的每球得分制,其比分也由原来的每局15分改为每局25分(只有第5局仍为15分制)。然而,每次排球规则大的改变,都促使人们研究规则,适应规则,利用规则,从而带来排球技战术的变化。近几年来,国际排联为了解决世界排球运动发展中的2大难题——进攻强于防守和比赛时间难以控制,对竞赛规则作了多次修改,以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适应商业利益的需要。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与改革中,最能对21世纪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与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1999年1月1日起实行的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了。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女子排球队和世界女子排球队的比较,对每球得分制条件下影响一攻和防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每球得分制”对我国女子排球队一攻与防反可能带来的变化,把握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为我国制定正确的排球技战术训练指导思想,为中国女子排球队更快地适应新规则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1998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99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与1999年、2000年全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排球新规则及1998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99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99年全国排球联赛、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等方面的大量文献,并对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为论文的分析与讨论奠定基础。卢元镇编著的《中国体育社会学》提供了本文制作调查问卷所需的专门知识。
2.2.2 专家访谈
对有关排球界专家对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一攻与防反关系的认识进行访谈,对一攻与防反概念进行界定等,以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
2.2.3 录像观察
通过对比赛的录像观察或临场统计,了解比赛中一攻与防反情况。
2.2.4 数理统计
对录像、观察、调研、问卷和座谈所得的4000多个数据都是通过用世界上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包SPSS 10.0 for Windows专业版来整理、统计分析完成的。其中问卷采用相关分析、其它大部分数据多采用百分比、平均数和卡方差异显著性检验、常规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外女子排球队得分原因的比较
排球比赛的得分因素有:发球、扣球、拦网和对方失误。其中发球、扣球、拦网得分又称为主动得分。有研究表明:在执行新规则前,中国女子排球队运用进攻技术的得分、得权能力与国外强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在得分能力上,差距更为明显。也有研究表明,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国外强队的主要差距在于主动得分能力的不足。中国女子排球队与世界冠军队平均存在9.52%的差距,这个差距应该说是比较大的。而在每球得分制条件下,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按照世界杯比赛的名次本文将取得世界杯前3名的古巴、俄罗斯、巴西队称为“第1集团”;取得第4到第8名的韩国、日本、克罗地亚、意大利队(中国队除外)称为“第2集团”;取得第9到第11名的阿根廷、美国、秘鲁队称为“第3集团”。把中国女子排球队与此3集团的比赛得分做如下分析。
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发球得分方面高于其它队,尤其是对“第2集团”各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一攻水平上,虽然略高于“第1集团”各队,略低于“第2集团”和“第3集团”各队,但都不显著,说明中国队的一攻能力尚可,但一攻后组织再进攻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即“防反”水平较差。特别是在拦网能力上与“第1集团”各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中国队的进攻能力相对较差,使对方的防守成功率增加,得分机会随之上升;另外,对方的进攻能力强于我队,使我队防守成功率下降,从而得分机会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队的拦网得分的百分率与“第2集团”和“第3集团”各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得分的总数上与“第2集团”各队相比并无优势可言。从防反得分看,中国队在对“第1集团”各队时防反得83分,对方得102分;中国队在对“第2集团”各队时防反得118分,对方得119分;中国队在对“第3集团”各队时防反得97分,对方得74分。由此可知,中国队与“第1集团”各队在防反得分上有一些差距,与“第3集团”各队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与“第2集团”各队基本相当。从以上几点看,把中国队定位在“第2集团”还是比较准确的(表1、表2和表3)。
中国女子排球队因对方失误得分略低于“第1集团”和“第2集团”各队,但明显高于“第3集团”各队,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队遇强不强,即便是在水平相当的“第2集团”各队中,由于有象日本、韩国这样善于防守的队,从而造成比对手更多的失误。虽然中国队因对方失误得分在与“第3集团”各队对阵中占据明显优势,但不能排除由于运用处理球减少失误的可能性。因为,进攻性极小的处理球,往往造成对方“防反”的成功,从本质上讲同样间接造成失误。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队防守、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我们认为,1个强队要想取胜,牢牢掌握比赛场上的主动权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比赛中各种得分的主动技术的掌握与发挥,也就成为关键。依靠别人的失误而取胜,只能是1种侥幸,永远不能成为取胜的主流。
另外,在本次世界杯赛中,我们看到,中国队运动员在得分技术统计的前5名中,除诸韵颖传球排第4名外,其他没有1人入选。所以,尽快培养具有显著特点的技术型运动员迫在眉睫。
3.2 发球对一攻、防反的影响
新规则的实施使发球直接得分的比例减少了,说明每球得分制规则给发球的指导思想带来了变化,由于最初对新规则的不适应,“求稳不失分”的指导思想应运而生,但发球威力的减小并没有给发球失误带来更好的转机,仅仅由原先的8.6%降为7.8%,并没有什么显著性差异。但发球破攻、破战术攻的能力却减少了7.2%,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发球攻击性强,虽然得分多,但失误率高,失分也就多;发球攻击性弱,成功率虽然提高了,但对方的一传到位率和接发球一攻的成功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样增加了失分的机会,见表4。
表4 新旧规则下女子排球比赛发球效果比较一览表 (%)
得分 破攻 破战术攻 一般 失误 总发球
1998年世界女
4.6 9.8 49.727.3 8.6
100(14.4)
子排球锦标赛
1999年世界杯 3.57.9 44.4 36.4
7.8 100(13.7)
女子排球赛
P >0.05 <0.05
<0.05<0.01 >0.05
注:括号内数据为跳发球占发球总数的%。
此外,早在9年前亚洲排联教练委员会主席、中国排协副主席祝嘉铭对排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球技术将会有所突破,其中跳发球技术将大大发展。”从近几年世界排坛大赛实情来看,跳发球也确实以其力量大、速度快、球的飞行轨迹平、过网点低、突然性强等优点,在当今国际排坛大赛中显示出较大的威力。表4显示,由于发球指导思想的保守,新规则下跳发球的运用数量有所减少,由14.4%降为13.7%,但是我们应看到,世界强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跳发球率,如俄罗斯队在世界锦标赛上对中国队一战中,跳发球率高达50%,而在世界杯中、俄之战中,俄罗斯队跳发球率也达到了44%,而中国队在这2役中跳发球率仅分别为0和15%。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女子排球队在跳发球技战术运用上与国外强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如今,跳发球已成为各队发球的主要手段。世界强队的跳发球大多占发球总数的50%以上,而且威力大,速度快,成功率较高,失误较少,关键时能起到作用。
跳发球强有力的攻击性,给接发球一方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发球。跳发球得分与非跳发球得分相比效果显著。当然,攻击性强,必然引起失误增多,跳发球失误送分比非跳发球失误送分也明显增加,且具有高度显著性。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随着各队对新规则的逐渐适应和对新规则认识、理解的进一步加深,发球的指导思想必然由“求稳不失分”的消极保守逐渐向“拼发球,失误在所不惜”的积极进取方向转化。再者,1999年底出台的“发球时,球触网并越过球网到达对方场地,则比赛继续进行”的新规则加速了这一转化。这一点从我国1999年全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球得分由3.2%到2000年全国女子排球联赛的7.2%中也可以看到这一趋势(表5)。
表5 新规则下不同发球类型效果比较一览表 (%)
得分 破攻 破战术攻 一般 失误 一传到位率 占总发球
i跳发球
7.0
10.1
38.7 27.9 16.3 67.7
13.7
非跳发球 3.0
7.545.3 37.8 6.472.8
86.3
P<0.05 <0.05 <0.05
<0.01 <0.01 <0.05
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要求运动员发球既不能“死拼”而失误太多,也不能“保险”而无攻击性,有效的对策是加强发球训练,提高发球质量和效果。在此情况下,谁能在发球上有所突破,谁就会掌握比赛的主动。在一次次的发球“大战”实践中,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发球的攻击性不仅仅体现在球的速度、力量、旋转和飘晃等性能上,更体现在运动员发球时灵活采用的路线、区域、节奏、找人、“凶”和“稳”等变化上,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运动员具备更高的发球技、战术运用能力。
3.3 一传、防守效果对一攻、防反的影响
接发球是组织进攻的开始,是组成各种进攻战术的基础。只有接发球到位才能组成各种快速跑动的集体进攻战术,争取空间,赢得时间,突破拦网。稳定的接发球进攻命中率也会削弱对手的反攻成功率,使其不能轻易地将比分拉开,这就为本方取胜创造了重要条件。另外,后防效果对比赛胜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在排球比赛中,后防控制范围最大,接触球的机会也多,客观上就使得防守成为比赛中的重要环节。防守的好坏还取决于拦网效果和保护手段。但是,由于世界强队扣球运动员力量大、扣球速度快,使得在没有有效拦网下的防守保护变得困难,所以,加强拦网降低扣球速度也会增强防守的成功率。
中国女子排球队除一传到位率略低于“第1集团”各队之外,其它各项指标均高于外国各队,特别是防守到位率远高于“第1集团”各队,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与“第2集团”各队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女子排球队一传、防守到位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说明中国队一传防守起球后的组织进攻远不及外国强队(表6)。
表6 中、外女子排球队各队一传、防守到位率比较一览表 (%)
中国队 第1集团各队 第2集团各队 第3集团各队
一传到位率 73.8 76.5 67.8 60.6*
防守到位率 60.0 32.6**
42.8* 55.6
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组织进攻多以战术攻为主,强攻为辅,仅这2项就占到了90%左右,吊球次之;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组织进攻主要以强攻为主,占50%以上,次之是处理过渡球,再接下来依次是吊球、战术攻、后排进攻(表7)。
表7 中国女子排球队一传、防守起球后战术组织形式与效果统计一览表 (%)
强攻
战术攻
吊球 后排进攻 处理球
一传到位
26.4(46.2) 63.4(49.2)
6.4(31.6)
2.7(50.0) 1.1
一传不到位 58.1(36.1) 5.7(50.0)9.5(30.0)
1.9(100) 24.8
防守到位43.7(43.0) 43.7(59.3)
12.2(37.5) 0
0.5
防守不到位 51.6(30.0) 2.6(0)
13.5(28.6) 0.6(0) 31.6
注:括号内数据为不同进攻形式相应的成功率。
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除防守到位下强攻成功率中国女子排球队略占优势外,其它在强攻、战术攻、后排进攻成功率上均远低于“第1集团”各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对机会球的把握和进攻实力上与“第1集团”各队有相当的差距。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表明了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一攻和防反上的差距(表8)。
中国女子排球队与“第2集团”各队的主要差距在战术攻上,不管是在一传、防守到位还是不到位的情况下,“第2集团”各队在战术攻成功率上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这说明素以快速多变著称的中国女子排球队虽然在一传、防守到位率上略高于水平相当的“第2集团”各队,但在其利用率上却低于“第2集团”各队,表明中国女子排球一传、防守到位率与进攻技术运用效果的不平衡性。当然,其中二传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女子排球队“强攻不强,快攻不快”的缺点暴露的是越来越明显了(表9)。
虽然中国女子排球队整体实力高于“第3集团”各队,强攻、战术攻总数上也多于第3集团各队,但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两者的成功率上却低于“第3集团”各队,尤其是在一传到位后强攻的成功率上更是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再一次暴露了中国女子排球队“遇弱不强”的缺点。此外,从吊球成功率上看,中国女子排球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再加上防守到位率也高于“第3集团”各队,说明中国女子排球队在防守上与“第3集团”各队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表10)。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各国运动员身材的大型化,弹跳高度的增加和拦网能力的提高,给前排近网强攻扣球带来严重的困难。而后排立体进攻的运用与前排进攻战术实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前后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摆脱严密的多人拦网,从而极大地增多了后排进攻次数,提高后攻命中率。有数据表明,后排进攻和跳发球技术都有较大的威胁性和杀伤力,但目前技术尚处于不完善和不成熟阶段。重要的是,不掌握运用3跳技术,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防御,一旦对方采用3跳技术,我们就会陷入被动。从世界大赛来看,后排进攻也已成为1个趋势,后排进攻正以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撞击着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后防线,使我队的后排防起率大大下降,这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防反成功率比对手低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整个防守反击体系中,就被防起的球而言,到位的球不多,因而难以组成高质量的快攻战术,我们的特长就难以发挥。而后排进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对防守起球的到位率要求不是很高,许多难以组成高质量快速反击的球,却可以组成有效的后排进攻。在实际比赛中,有些本可以组成后排进攻的机会球,中国女子排球队总是组织成前排的调整球或毫无攻击性地把球送给对方,而丢失了很多得分的机会。这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防守反击成功率低于对手又一不可忽视的原因。从表11可以看到,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后排进攻的使用率上要明显低于外国各集团各队,其中与“第1集团”和“第3集团”各队差别非常显著;在总有效率上也低于外国各集团各队,并与“第1集团”和“第3集团”各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后排进攻的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表11 中、外女子排球队后排进攻运用情况及效果统计一览表 (%)
中国队 第1集团各队 第2集团各队 第3集团各队
使用率
1.5
7.0** 2.7* 8.8**
成攻率
54.5 62.5 45.536.8
总有效率 0.82 4.38**1.233.24**
随着世界各强队对防守反击的重视,近年来的防守反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防守反击中的快速反击已被各国所采用,在快速反击中注入了后排进攻,使快速反击从原有的一个“面”,发展为“立体式”的进攻,一攻中使用的战术也完全融入到了反攻之中。有研究表明,在立体进攻中的后排扣球扣死率,防守反击与一攻之间已无明显差异,只有后排进攻能力上去了,整体攻防水平才能随之提高。当然,新规则下自由防守运动员的设立,将使比赛的回合次数增加,更具观赏性。因为,自由防守运动员是由本队防守最好的运动员担任,分工明确,任务单一,精力集中,她的一传质量和防守质量将为本队的一攻和防守反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自由防守运动员的出现,为本队防守战术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自由防守运动员的设立,将弥补高大运动员因重心高、移动慢而防守较差的弱点,使各队都愿意采用高大运动员在前排进攻和拦网,而到后排则由自由防守运动员替换后进行防守,形成优势互补。由此可见,“自由人”规则对接球的影响是主要的,其次才是后排防守。“自由人”规则使欧美各队的优势更加突出,亚洲各队处境艰难,同时,有了专人接发球,一传的到位率相应提高,战术的变化、组成就更加多样化,战术训练的内容就会相应大幅度增加。
3.4 不同风格打法对一攻、防反的影响
不同水平队的打法风格也不尽相同,从表12中可知,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组织进攻的形式差别不大,只是与“第2集团”和“第3集团”各队在强攻和后排进攻上略有差异,但进攻的成功率却低于外国各集团各队。说明中国队已失去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外国各队也都在学习亚洲的打法,你快她更快,而且是高快。而在一传、防守不到位的情况下,虽然外国各队组织进攻形式的主流仍是强攻和处理球,但组织战术中注入后排立体进攻的思路已在外国各队身上有所体现,中国队的1.9%和0就显得远远不够了。并且外国各队后排进攻的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在1场比赛中有的甚至高达100%,即便是技术掌握得不好、整体实力最差的“第3集团”各队,其总体成功率也达到了36.8%,这比将不到位的球调整到前排扣球或处理球过网要有效得多。由此可见,后排立体进攻是世界女子排球比赛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3跳”技术,是适应当代排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我国女子排球队薄弱环节的有力措施,是加强全面进攻能力的需要。
表12 中、外女子排球队一传、防守后组织进攻战术的先后次序一览表
中国队 第1集团各队
第2集团各队
第3集团各队
一传到位
T、P、D、B、H T、P、D、B、H T、P、D、B、H P、P、D、B、H
防守到位
T、P、D、B、H T、P、D、B、H P、T、D、B、H T、T、B、D、H
一传不到位 P、H、D、T、B P、H、T、B、D P、H、D、T、B P、H、D、B、T
防守不到位 P、H、D、T、B H、P、D、B、T P、H、D、B、T P、H、B、D、T
注:P——强攻;T——战术攻;D——吊球;B——后排进攻;H——处理球。
3.5 心理因素对一攻、防反的影响
规则修改之后,每1次攻、防的争夺都蕴涵着得分和失分的可能,使得攻、防矛盾的对抗更加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运动员要持续地承受每次攻防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理负荷转换,尤其是当比赛打到关键球、关键分时,或是“力挽狂澜”,或是“功亏一篑”,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根本无法胜任未来排球比赛中异常激烈的攻防对抗,也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比赛中只要有丝毫的心理不稳定,都会造成全局乃至整场比赛的失利。所以,在新的赛制下,心理因素的好坏是比赛取胜的关键。调研材料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因素的影响占80%,而技术因素只占20%。
由于实行每球得分制,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惟一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发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发球运动员的心理影响也就更加突出。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比赛时间缩短,得失分速度加快,每次发球时场上情况各不相同,这些诸多的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比赛中出现,并影响发球运动员的心理。在调查中,87.5%的教练员普遍认为,实行每球得分制心理压力很大,领先怕被追,落后怕输球,关键怕失误,总有1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或许由于这个原因而影响运动员技术充分发挥,招致技术上失误,又反过来加重了心理负担。
心理素质差也是我国女子排球队后排进攻少,战术缺乏变化的1个重要因素。二传关键球怕失误,不敢传战术球,一味地高举高打。然而强攻不强,终遭被拦的厄运。看来,从技术战术运用到心理承受能力,对新规则尚需1个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的过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女子排球队一传、防守到位率具有一定的优势,整体实力高于“第3集团”各队,强攻、战术攻总数上也多于“第3集团”各队,但在一传、防守起球后的组织再进攻能力上却远不及外国强队,在一传、防守到位的情况下强攻、战术攻的成功率上低于“第3集团”各队,尤其是在一传到位后强攻的成功率上更是具有显著性差异,后排进攻使用率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后排进攻的总有效率上低于外国各队,尤其与“第1集团”和“第3集团”各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发球、一传效果、防守效果、不同风格打法和运动员心理素质是影响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一攻、防反效果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1.新规则的实施,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发球的攻击性明显减弱,发球不失误能给发球运动员一定的心理安慰,但会给防反增加难度,给全队造成防守压力。二传压力增大,副攻作用增加,各项技战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和要求发生相应改变,这些对运动员的比赛经验、技术水平、临场发挥、心理稳定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在训练中注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在保证一定训练时间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
2.加大防反训练力度,加强拦网训练以降低对方的扣球速度,提高“自由人”的素质,增加防守的成功率,开发新的战术领域,形成立体进攻网络,强化“3跳”技术,解决薄弱环节,加强全面进攻能力,适应当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3.中国女子排球队缺少世界一流水平,并具有个人鲜明特色、关键时能“力挽狂澜”的优秀运动员,急需发掘、培养新一代的“球星”级运动员,大力普及排球事业,大胆启用新人,进一步加快排球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