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图书馆改革&上海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会综述_图书馆论文

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图书馆改革&上海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会综述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深化改革——(上海)全国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班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研讨班论文,馆长论文,上海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Library reform should deal well with relations between: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the reform,motive and result;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service and profit,free service and pa id service;marcroscopic reform and microscopic reform;masses and leading cardres;self-reform and participation of users.

SUBJECT TERMS Market economy-Impacts Library reform-Approaches

CLASS NUMBER G250

受国家教委和全国高校图工委委托,上海市高校图工委联合华东师大图书馆和图情系,曾举办了一期全国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班。28个省市的95位馆长出席。会议的主题--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思想,改革职能,深化改革?馆长们交流改革的经验,针对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对策和办法。这对于21世纪文献信息学和未来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1 目前面临的困境与新的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图情系主任吴光伟博士深刻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他说,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按照十四大精神,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一个紧迫的问题。现在提倡科技兴市、科技兴农,高校图书馆面临如何科技兴馆的现实。图书馆作为第三产业,有什么新特征,图书馆如何投入,怎样产出,有什么运作方式、运行规律,如何入手改革,都需要探讨。(1)高校图书馆面临大量新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历来认为是发挥情报和教育作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又具有研究图书馆的作用,开发文献资源,发掘其内核,为经济建设服务。但在新形势下,还应具有经营职能,具有投入产出的功能。经营职能应分为:a.文献开发服务,生产知识产品、信息产品等;b.以文养文,如复印、计算机软件、文献检索、咨询服务等;c.文化教育与经营相结合的,如开展股票讲座、知识产权讲座、关贸总协定讲座;d.纯经营性的,如出租场地,开舞厅、书亭,设小献部,拍卖科技成果经济信息,建立贸易公司、信息咨询公司或开发部、研究所等,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营业执照和银行帐号。高校图书馆的职工应逐渐分为事业和企业二种编制,开展多种经营。原有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相当部分已不适合新形势,要推倒重写,建立新的高校图书馆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2)高校图书馆事业经费和购书经费严重不足。随着物价和书价不断上升,事业经费开支有所增大,仍入不敷出,购书品种急剧减少。(3)图书馆凝聚力不强,职工收入偏低,事业没有生机。管理不善,自动化进展甚缓。建立书目数据库的不多,购买微机费用缺乏;藏书建设、资源共享没有很好开展;文献深入服务少,文献开发利用不多。需要改变管理思想,人财物统一使用,定编定岗定责任;联合社会力量来办馆,和企业联营;正确理解情报、教育作用,经济开发作用和精神文明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争取增加拨款,一方面以文养文,补贴书费和事业费;多功能办馆,扩大服务覆盖面;优化藏书质量、馆藏建设;加强馆长负责制,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馆际互借合作;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人才流动,事业企业双重编制等。

吴光伟博士说,现在全国公共图书馆里,已出现了深圳、广州、武汉、大连、哈尔滨等创收较好的图书馆,年创收额均超过百万元,其中深圳已超过200万元。职工年奖金达到2000~5000元。上海高校图书馆中,也已出现了化工、海运、一医、上师大等改革较好的图书馆。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2 深化改革的原则与应处理好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秀文在介绍经验时说,确定改革方案必须实事求是,从特定的馆情出发。该馆坚持以人事管理改革为龙头,带动管理体制的其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人的管理在图书馆诸管理要素中占首要地位。要强化编制意识,加强编制管理,根据岗位需要,精心挑选,宁缺无滥,牢牢把握进人关;摸透情况,根据各部实际需要确定编制,在定编的基础上,对各类人员进行定岗,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科学管理,实行饱满工作量制;认真抓好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奖金挂钩,拉开分配上的档次;对某些艰苦岗位实行分配政策上的倾斜;对某些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岗位实行超工作量兑现报酬;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双向选择。

人们对图书馆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认识是比较明确的,但对改革目标、途径、方法又存在不同看法。有些重要的关系需要在深化改革中注意正确处理。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大图情系名誉主任陈誉提出应当正确处理好7种关系:改革的出发点与目标、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服务与营利,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经济改革与业务改革的关系;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的关系;群众与领导的关系;自我改革与读者参与的关系。他特别强调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呢?还是为了用新的机构取代图书馆,促进图书馆的消亡呢?改革的目标始终是改革的指南针,决定改革的方向,决定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宏观上讲,改革始终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多种功能,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为人民的文化、教育、科学的需求服务。信息时代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向图书馆提出各种挑战,如何对待这些挑战,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是积极应战,加快改革的步伐呢?还是消极回避,对未来抱悲观态度?早在10多年前,国外就发生过图书馆发展论与图书馆消亡论的论战,今天在中国,也存在这种分歧。但是,只要社会还有文化、教育、科学对文献情报的需求,社会就少不了图书馆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只要还存在大学,就不能没有高校图书馆。要两个文明一起抓就不能没有图书馆。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和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事业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在继续发展。改革的任务是扫除妨碍图书馆现代化、情报化、社会化的那部分传统的、过时的东西,使图书馆各项功能获得充分发挥,而不是取消图书馆。既要坚持改革求索,又要达到发展图书馆的目的,这就是图书馆改革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为社会服务,为教学科研、决策服务,为读者和读者群服务,就是它的社会效益,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现象或求知型文化现象,它的服务效益就是它的社会效益,它的管理效益就是它的经济效益。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显然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经济效益不是营利而是管理上的开源节流和科学性、合理性。要算经济帐,在人力、物力、财力安排上要讲究经济效益,讲究管理效益。图书馆存在的条件和价值是为读者服务,失去了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就毫无意义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情报职能、社会文化职能等,都是社会效益的反映。在重视与发挥图书馆经济效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与淡化它的社会效益。图书馆不仅仅具有传递信息的职能,而且同时具有许多其他职能。高校图书馆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教育职能与科学情报职能,始终是它的第一职能,是它社会效益的集中表现。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本,而是一个有服务目的的文化实体,是求知型的文化实体。它与经济实体不同,与其他求乐型(娱乐型)文化实体也不同。图书馆自诞生以来就是属于公益性、文化性、学术服务性的机构。当然,随着图书馆的社会化,社会功能的扩大与加强,无偿服务中也逐渐派生出部分的有偿服务。这是正常的、合理的现象。特别是提供情报服务(包括情报产品与情报劳务)时,酌情收费,实行有偿服务也是完全必要的、合理的、可行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这样的有偿服务,既可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办馆条件,也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有些单位由于“热点”比较集中于经济方面,往往易于忽视或放松了对业务的改革,研究这方面的工作较少,改革的进程不快,象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的师生、书刊、文种、藏用分流的情况,不利于读者的利用,也不利于文献的开发,既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也不利于现有馆藏的充分利用,影响了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与国外图书馆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象主题目录推广、情报服务加强、资源共建与共享,以及进一步方便读者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在改革中既应重视经济与管理改革,也要加强业务改革,时刻不忘业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3 深化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上海医科大学信息资源中心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江圣扬说,高校图书馆的体制长期以来基本未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信息资源(情报资料)的媒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声像资料涌现,计算机技术又提供了各类数据库以及电子教科书等高效的信息资源。为提高教学和科研的现代化手段,各高校相继成立了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图书馆的职能因信息媒体的发展亦有所改进,纷纷增加了声像阅览服务,建立光盘检索或联机检索部门。随着职能的变化,图书馆的内部体制亦由传统的期刊、采编、流通,而面向更多功能部门发展。该校进行了体制改革,将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图书馆三位一体合并,使人、财、权优化组合,成立信息资源中心。除有利于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和减少机构的重复设置,提高人员、设备的利用率外,最重要的是可以互补有无,有利于教学、科研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信息资源中心所属3部分原有2个教研室--图书情报检索教研室和计算机医学应用教研室。原分属两个不同部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中心成立后,计算机中心的数十台教学微机将成为检索教学上机实习的后盾。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网络由于受人员和设备的影响,进度较慢,现在有计算机中心人员和设备支持,可以加快建设速度,并有可能向较大容量的方向发展。电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在组织上的统一领导,使原先跨部门的科研课题协作--电子教科书的研究开发亦较为方便。由于关系理顺,尤其是在声像软件制作和服务上,逐渐可趋于统一的一条龙模式,将制作和服务分离,将自制软件(原以电教中心为主)和外购软件(以图书馆为主)集中统一使用,有利于声像服务的质量提高,亦方便了读者。

上海海运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志泉谈到,图书馆在高校中一般是一个独立性、自理能力较强的部门。该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正确引进激励机制,更好地贯彻岗绩津贴分配上的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进一步调动全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的真正目的是转换管理机制。减员及改变分配方法只是一种手段,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加强全馆凝聚力等,都是机制转换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图书馆搞改革,领导是关键。馆领导首先要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口径一致。心要齐,决心要大。既要能乘风破浪,也要能逆风举帆。将改革看作是我要搞,不是领导要我搞。有了这样的思想状态,领导关心也好,不关心也好,都不会怨天尤人了。馆领导之间的团结与友谊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馆领导在改革中,既要规划、指挥,又要实干,遥控是不行的。

上海化工学院图书馆馆长黄瀛华说,“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宗旨。不断地在改革中进取,是该馆多年来在管理工作中的准则。从1986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实行了目标管理,逐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服务,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单一的服务方式向主动开放、多层次的服务方式转变。下一步将由以体制改革为核心的第一轮改革转入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第二轮改革。改革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向院部争取优惠政策,并且要用好优惠政策。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金宝汀在介绍他们馆深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时,特别提到图书馆如何创收的问题。当前,馆长们都已认识到要搞好图书馆必须要搞创收,但怎样搞创收,尚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少同志认为搞创收不能离开图书馆本身业务。金宝汀认为,图书馆搞创收的目的就是要搞好图书馆、发展图书馆事业。即不管什么形式、搞什么产业,只要有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利于队伍稳定,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发挥馆内职工的积极性,什么形式的创收都可以搞。

4 “上海滩上的文化绿洲”与可借鉴的经验

“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更新观念,搞好基础工作,开展特色服务,争取最大社会效益。”这是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馆长沈恩泽介绍经验时说的一段话。

他们为了进一步开发信息资源,创办了《中外报刊选摘》(半月刊),发行以后受到上海市委领导同志的赞扬,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家计委、许多省市党校等单位纷纷要求订阅。除“传统”服务以外,他们围绕美育教育的新的服务特色,创办了“幽默博览室”,该室举办的漫画培训讲座、喜剧欣赏、幽默玩具表演、中小学生曲艺小品表演、“六一”少儿漫画展、“每周一乐”、“幽默小园地”等,已经成为固定的活动。该馆还开办了以严肃音乐鉴赏为中心内容的视听资料室,收藏的名贵激光唱片、密纹唱片、音乐典藉等被广泛利用。开放后,举办专题音乐鉴赏数十次,无偿培训卡拉OK歌手30多次,为社会各界举办活动64次,为大专院校上门举办激光音乐鉴赏活动4次,与电视台、电台联合录制“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国古琴演奏会”等专题节目5次。这些资料已被多方利用,如进入高档次的上海商城剧院的“第三届上海国际音乐节目展--世界名曲激光音乐欣赏会”,社会反响强烈。1990年金秋,中央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上,黄浦区图书馆受到表扬。随着新闻舆论界的宣传介绍,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上海、香港,甚至新加坡的新闻媒介对黄浦区图书馆进行了高度评价。上海市人大的领导也肯定了该馆的业务方向,称赞这里是“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绿洲”。原文化部图书馆司副司长鲍振西参观该馆后说,黄浦区图书馆与国外同级图书馆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是全国同类型图书馆中最好的,图书馆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上海走在前面了。

到该馆参观的外国同行们无不对其新颖的格局和独持的业务构思予以热情赞扬。一个英国代表团回国后在一份评论性报告中说“国外这样的服务是少见的。”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艾得福,英国文化委员会上海主任、文化领事杰董翰看到这份报告后,专门请领事馆联系去该馆参观。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代表团参观该馆后,认为他们的革新思想十分难得。台湾图书馆专家陆国璋先生参观后来信说:“我从事30余年图书馆工作,参观访问过20余国家、千余个各类型大小图书馆,对贵馆印象尤为深刻良好。”

黄浦区图书馆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改革和创新的实践中注意培育人教育人。他们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是:创造育人环境;突出育人重点;采取育人手段;重视阅读导向。办馆指导思想遵循着客观的发展规律,把业务建设纳入了自然延伸的轨道,以美育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为主线,提挈着“改”与“敢”的纲领。他们在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抓住了新馆初建的硬件条件改善的契机,把各项工作推上了一条向着光明的康庄大道。高校图书馆馆长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想。

5 信息工作的发展趋势与新的曙光

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副馆长、情报所长杨宗英介绍了西方国家在信息、情报方面许多先进的技术。他说,美国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第一,网络技术的发展。80年代初期,美国网络技术应用得很少,现在,它的网络已通到26个国家,2000多个网挂在上面,速度每秒可传45兆。第二,利用光盘技术。基本的有3种光盘,搞得最好的还是日本的索尼公司。1个5寸光盘可装50兆。美国已有14寸光盘,可装8200兆(北京大学图书馆现在所有文献才有800兆)。美国已有240个光盘可同时使用,随你挑选哪个光盘。光盘为微机大量贮存信息开辟了一个道路,第三,全文贮存与图像技术。这在美国已广泛使用,象工具书、百科全书、电子杂志,已基本全部贮存。可全书贮存,可以一页一页检索,注释、新词都可以跳到“窗口”,让读者与原文对照起来看。第四,电子杂志和电子出版物。在美国,称为知识生产的第四次革命(前三次是语言,文字,活字印刷)。美国已有15000种杂志电子化了,月中即可查阅到当月初的电子出版物。日本现在查到报纸索引,即可显示全文。第五,电子图书馆的雏型。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馆模型叫“美利坚记忆”。有的专家认为,图书馆的任何信息都可以用电子技术获得。有的专家甚至预言,到21世纪,现行一般的图书馆在发达国家有可能消失。电子图书馆有4个特征:(1)用计算机管理信息;(2)用网络手段联络各种信息中心和电子图书馆;(3)用现代手段组织大型数据库;(4)当用户有问题时,用电子技术进行干预(帮助)。第六,图书馆咨询与信息服务的变化,电子咨询员可以帮助读者查找电子杂志;可以全球性的目录查询,并可以传真机传送,进行馆际互借。据国家教委1991年提供的数据,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是3000多亿美元,我国计算机产业只有10亿美元左右,其发展前景非常远大。杨宗英副馆长的介绍,为21世纪文献信息学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上海科技情报所副所长马远良认为,现代社会活动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这种复杂多变的特征迫使图书情报工作者回答一系列问题:今后图书馆应有怎样的规模,图书馆的功能将怎样变化,图书馆的性质如何变化,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将出现什么变化?未来的图书馆形态应该有以下4个特征:(1)从规模上看,是由大到小,专业化图书馆建设不断发展;(2)从功能上看,图书馆将从综合性地提供各方面文献情报向提供更多的专业性情服务转变;(3)从性质上看,将从强调服务功能逐渐走向经营,并融入信息产业;(4)从文献收藏来看,将从现在占用大量空间的书本式图书转为收藏多媒体的文献载体。以上4个问题的提出和答案的生成,和现代社会活动的特点密切有关。他说,论证这些问题,必须和现代社会活动的变化联系起来。现代社会活动有3个明显的特点,即规模大型化,节奏加速化,影响互联化。规模大型化,主要是指二战以后出现的大经济、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四大新概念。现代大经济是一个动态大系统,市场调研→预测规划→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市场服务(包括技术服务),结合在一个整体之中。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市场,一切以用户的需求作为生产的出发点。这必然要求图书馆和情报工作作出相应的变化策略。对于情报工作而言,有两点必须重视:(1)过去情报工作的重心是为研究与发展服务,是和产品经济的模式匹配的。大经济出现以后,工作的重心不光在科研,要向经济领域延伸,寻找情报工作新的生长点。(2)情报工作者要有一种全新的市场意识,为市场服务,开展市场调研。最近上海科技情报所建立了市场调研部,为中外企业提供市场情报调研、营销调研等服务,就是情报工作长入市场的做法。图书馆工作文献的收藏、参考服务等方面必须有一个飞跃,培育图书馆工作者的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最终融入信息产业的轨道,是图书馆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大科学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科学研究规模看,规模大、投资大、人力物力支出大,解决大问题。二是指由于科技发展迅速,向经济、社会渗透,当代基础科学已有500多个主要专业,技术科学有400多个主要领域,学科门类已达4000多种。在大科学的背景下,诞生了专门为科技发展做文摘、索引、咨询服务、情报调研的情报部门。图书馆工作者和情报工作者都应有一个定位,从情报的产生、加工到精加工,形成图书情报工作的全过程。无论是美国的MARC.CA,或者日本的JICST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图书馆工作应该在文摘索引的编制、专业数据库的设立、参考咨询的改进等方面有所完善。节奏加速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科技成果日新月异。近30年的成果数相当于历史上2000年的成果数。第二是科技成果从研究开发成功到生产应用,时间周期大大缩短。这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当今情报和决策相互结合,情报工作融入科研流程中的产物。图书情报工作在科研开发、工业技术开发中并非无可作为。尤其是参考咨询工作,更应站在科研开发的前沿。必须考虑图书情报工作如何进入产品开发,和当前的产业发展相结合。社会活动节奏加速化,要求图书情报工作的加速化,如针对本校本专业系统的要求,和科研相结合,搞一些专业数据库、文摘及索引。采编部门一定要打破跟着订单走的思路,要结合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成为科研工作文献方面的把关人。再如对于馆藏的看法,在加速发展的社会形态中,图书馆不能以馆藏文献的多少而论高下。国外图书馆文献的更新周期一般为10年,而情报部门的文献1年后就剔除了。

马远良强调指出,社会活动的信息化与信息活动的社会化是现代社会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社会活动大型化、加速化和互联化,其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活动是现代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又导致了信息活动的社会化。信息系统主要有8种:行政机关信息系统、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商业流通信息系统、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医疗保健信息系统、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社会教育信息系统、社会生活信息系统。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正在形成。目前国外正大力发展EDI(电子数据交换),有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声明,在不久的将来,与它们的所有经济来往都将以EDI方式实现。信息活动从形式上看,将呈现由集中走向分散的趋势,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信息机构走向分散;第二,传统信息活动往往只集中于大型的图书情报中心,现代信息业则涉及社会的各个层次结构,甚至出现大量的信息个体户,温州东风信息社就是一个例证。第三,由于CD-ROM等信息载体的出现,信息的可获得性日趋方便,微型的情报咨询机构不需要通过庞大的图书馆就能检索所需的信息。信息活动产业化,形成信息经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还没有形成产业,但作为一种趋势,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变化,图书情报部门必然参与信息的生产、销售及代理的全过程。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基本点是数据库服务。图书馆和情报部门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在数据库的生产、销售、代理的全过程中无不有其重要贡献。信息活动的产业化在国外已不是一种神话,图书情报部门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直接向社会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行业,分为8类:知识的产生和发明业;信息的分配和传播业;金融、保险等风险管理业;调查和协调业;电子和非电子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服务;信息设备等的信息产品业;邮电服务、教育等政府活动;用于信息活动的支撑设施,例如办公、教学楼等。二级信息部门--在非信息行业中不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但为本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信息产业不断扩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绝大部分是服务业,而主要是信息产业,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已近70%。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当务之急是发展第三产业。上海现在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30%左右,预计“八五”末将达45%,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贡献将来自信息产业,与图书情报工作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整个社会活动的发展,导致图书情报工作正在(已经)发生一个质的变化,社会活动的信息化和信息活动的社会化使图书情报工作出现了新的曙光。

马远良还根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规律,预测了现代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发展的五大趋势:社会化,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化。这对从事图书馆情报和信息工作的同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迪和巨大鼓舞。

(来稿时间:1994-06-06。编发者:刘喜申。)

标签:;  ;  ;  ;  ;  ;  

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图书馆改革&上海高校图书馆馆长研讨会综述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