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地区论文,不发达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差异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也由此出现了,那就是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从面上看,目前全国80%的农村人口正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并有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已提前进入小康,开始奔向富裕。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到199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虽然在1992年的基础上减少了1000万人,但仍有7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1994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仍占10.9%,其中一部分人口的年平均收入不足440元(1994年农村的贫困线),还有部分人口的年均口粮不足150公斤,有的甚至几个月吃不上油和盐。此外,还应当看到,即使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目前在山区、库区、滩区也仍有相当一部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从农民收入指标看,东西部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1980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对比值为1.28∶1.06∶1,1985年为1.54∶1.21∶1,1992年为1.65∶1.15∶1,到1994年这一比值逐步扩大到1.89∶1.27∶1。据统计,1994年,我国农民低收入人口的54%集中在西部地区,而高收入人口的64%又集中在东部地区。1994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最高的上海郊区达3437元,最低的甘肃省只有724元,二者相差近5倍。
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也在逐步扩大。198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7∶1.22∶1,1993年扩大到2.10∶1.17∶1。1993年,东西、东中、中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差距分别比1980年扩大9.0倍、11.1倍、6.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扩大7.7倍、8.9倍、4.2倍。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贵州比值为8.2∶1。
同时,各个省内部地区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拿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山东省来说,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看,1978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威海市比最低的东营市高123元,到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威海市(2211元)比最低的聊城地区(887元)高1324元。短短十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地区间的差距已由即期的120多元扩大到1300多元,并且这种差距还在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再如,江苏省南部苏、锡、常地区与苏北徐、淮、盐、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之比由1980年的1.25∶1扩大到1993年的1.94∶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4∶1扩大到4.4∶1。
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说,一是与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关。经济发展快的地方,一般都在城镇周围、交通沿线以及其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而经济发展慢的地方,大多集中在山区和边远地区,这些地方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二是与各个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有关。经济发展快的地方,一般经济基础都比较好,经济发展起步早。而经济发展慢的地方,经济基础一般都比较薄弱,经济发展起步晚。三是与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经济发展快的地方,一般是产业门类较全,各产业全面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快。而经济发展慢的地方,一般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四是与人的素质有关。包括人们的开放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文化素质等,这方面两类地区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从主观方面讲,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与落后地区自身努力不够拼抢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我们工作中指导不力乃至失误有关。
(二)
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目前应当如何看待呢?对此,我们有必要把握这样三点:第一、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事物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平衡是相对的、偶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其客观必然性、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差距,正确对待差距。从世界范围看,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它不但在我们国家存在,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也客观存在着,区别在于这种差距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第二,要注意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有一个历史过程,只是在计划经济扭曲的体制环境下和生产力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不太明显和突出罢了,现在在市场经济新的条件下,表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第三,要注意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经济发展的差异,既有总体上的差异也有局部上的差异。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东西部各个地区和县之间,而且表现在各个省市区内部各个地区和县之间。四是要注意对解决“差距”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应当看到,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我们说,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经济的发展有其规律,解决“差距”问题也要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不能一蹴而就,企望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既不现实也是不可能。这里并不排除某些地方在短时间内扭转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局面,甚至后来者居上。据有关方面预测,从面上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近期内还难以解决,甚至有可能继续扩大。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为此,我们应当把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方针。同时,我们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实质上是要促使各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使两者的差距不至于继续扩大,它绝不是要通过牺牲整体利益或者发达地区的利益去换取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
如何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呢?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就多数地区和地方而言,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选择,是启动其内部活力即内力,同时辅助于一定的外力。因此,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靠这个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传统的扶贫方式之所以成效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仅仅着眼于外部条件,而忽视了内力的启动,忽视了内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启动内力靠什么,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这些年欠发达地区苦苦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启动内力,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进行,这里重点提出以下八个方面。
一靠换脑筋。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它与发达地区的实质性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当地干部群众的观念上。精神不振,观念落后,依赖思想严重,是欠发达地区的通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旧的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较重,缺乏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二是畏难发愁的思想严重,认为这也不行,那也办不到。强调客观条件多,讲求主观努力少。有的对现状心安理得,不求进取,有的对发展失去信心。三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把经济的发展寄托在国家的扶持和其他地区的支援上。这些思想和观念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换脑筋,就是要更新这些旧观念和旧思想,替而代之,树立起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树立起自强自立意识,树立起竞争发展的信心,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靠抓机遇。经济的发展要靠抓机遇,启动内力也要靠抓机遇。所谓机遇,就是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抓不住机遇,使机遇失之交臂,失去发展的良机。在这方面,山东省西部地区的发展有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17年来,东西部经济发展都有过三次大的机遇。第一次是80年代初推行大包干,此次机遇西部地区抓住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十分活跃,农民温饱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当时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基本持平。8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面临着第二次机遇,好农村二三产业出现了大发展的机会。这次机遇,东部地区果断地抓到了,西部地区尽管没有置身局外,但实际上抓而不紧,或者被动应付,或者投入了很少的精力和力量,或者走了弯路,因而导致1984年以后全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逐步拉大。90年代初,经济发展又面临着一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机遇,东部地区依靠天时、地利和经济基础好等主客观条件,加快发展步伐,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而此时,西部地区只能急起直追,二者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五市与西部德州、滨州、聊城、菏泽和东营五市相差无几,1983年,东部五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仅是西部的1.2倍和1.16倍,而到1994年,两地两项指标的差距已扩大到2倍和3倍以上,差距非常明显。
抓住机遇,首先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要善于认清机遇和认准机遇。机遇,既有来自宏观方面的,也有来自微观方面的;既有外部创造的,也有自身创造和争取的。其次要做到及时把握和利用机遇,认准了就要尽快干,不要等待观望,让机遇白白跑掉。目前,欠发达地区又面临着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其依据是,第一,沿海地区已发展到可以“做一些贡献支持内地发展”的时候了,发达地区也到了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时候了。第二,“九五”期间,中央和各地已决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同时,各级的“扶贫”和“助后”意识已大大增强。第三,各地已加大了探索新形势下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子的工作力度。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宏观机遇。欠发达地区应借助于这种机遇或其他方面机遇,启动活力,加快发展。
三靠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终是启动内力的着力点。17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哪里改革开放起步早,抓得好,哪里就能及早摆脱落后面貌;哪里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哪里的经济发展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启动内力,完全可以从改革开放方面入手,在改革开放方面有所作为,这也是“穷则思变”的道理所在。在这方面,欠发达地区关键是要善于用好、用活、用足现有政策,找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好主攻方向,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大胆进行改革和重点突破。这几年,属于贫困县的山东省阳信县就是靠改革启动内力的。该县自1993年被省里确定为改革开放试点县以来,大胆推进改革。他们以资产出售为重点,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目前,全县206家企业已全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制,改革启动了内力,带来了活力,1994年,全县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44%、98%和168%,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靠作“结合”文章。所谓作“结合”文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精神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二是要善于把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并能通过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各地都有一批“结合”文章作得好,并通过作“结合”文章启动内在活力的地区和县市。
作好“结合”文章,一是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吃准,领会其精神实质,不能断章取义,曲解原意和精神。二是要把外地的经验搞准,并要认真分析这些经验产生的内外部条件和经验的内涵,以求能取得真“经”。三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省情或区情、县情,这里包括区位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等。四是要善于在“用”字上下功夫,寻找最佳“结合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把外地的作法和经验学好用好。
五靠探路子。寻找和探索经济发展路子,选准经济发展路子,对启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至关重要。事实上,前面提到的作“结合”文章的过程,也是探路子的过程。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外地的作法和经验再好,也不可能完全适应本地的实际,也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这些年,虽然欠发达地区也搞了改革开放,但从总体上看,在发展路子方面,许多地方还没有成型、没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欠发达地区要启动内力,必须闯出自己的路子。人才缺、经济基础差、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是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欠发达地区可以根据这些实际探索自己的路子和“高招”,如通过县域改革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培育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畜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等等。
六靠实施宏观调控。这是指通过外部的帮促启动其内部活力。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政府直接采取有关的宏观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资金投放政策、产业转移政策、资源开发政策、项目安排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等。二是由政府协调组建帮助欠发达地区启动活力的一些具体组织形式。山东省在“改革开放试点县工程”基础上形成的“四方结对”就属于这样一种组织形式。1993年,该省确定9个欠发达县为“改革开放试点县”,由省里组织实行部门对口支援,强县结对带动。1994年其试点县进一步扩大到25个,并让大企业参与合作,进而形成25个改革开放试点县与25个省直部门、25个经济强县和78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对口合作,由政府向试点县提供优惠政策和必要的启动资金,东部强县提供发展思路和技术,帮助架设通往大市场的“桥梁”,大企业提供适合试点县企业发展的项目和合作机会,共同帮助试点县启动经济活力。实践表明,这种调控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是非常成功的。据统计,1994年,这25个试点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平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达到1050元。1995年1至6月份,这种增长势头仍然不减,这25个县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的增长幅度均在30%以上。它不仅大大超过这些地区1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且也超过东部发达地区12个百分点以上。对此,值得总结和其他地方借鉴。
七靠培养和聚集人才。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他们缺少的不仅是资金、物资和项目,而且还有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比其他几个方面更为重要。有了人才,没有资金、物资和项目,可以引来资金、物资和项目。没有人才,就是有了这些东西也会白白跑掉甚至浪费。山东省在这方面有过教训。前几年,省里有关部门针对该省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和落后的问题,花大力气投资兴建了一批乡镇企业。但是由于这些地方缺乏人才,多数企业亏损严重,有的业已破产。省里的支持不但没启动这些地方的活力,而且自身还背上了包袱。因此,加快人才培养和聚集,也是启动欠发达地区内在活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的人才,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对多数地区来说,人才培养,主要应当走短、平、快的路子,这实际上就是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委托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八靠抓班子。这里的班子包括村级班子、乡镇级班子、县级班子和市地级班子。从实践看,抓班子对启动欠发达地区的内在活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路子”也好,“法子”也好,归根结底都要靠“班子”。人们常说的,“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班子”,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启动欠发达地区的内在活力,要特别重视班子建设,要注重从抓班子入手,把班子成员选择好、配备好,特别是要注意选好和配备好班子里起主要作用的一二把手。要真正把那些有创新精神、有强烈事业心、有驾驭全局能力、有群众基础和观念、有敢想敢为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人选进班子,担任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