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_尹波

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_尹波

深圳承远航空油料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重点在于改革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改革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从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多层次、工程化、创新化出发,在重点分析安全工程本科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调研分析、统计分析、工程实践、反馈与评价等手段,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实践培养模式、完善的学生创新体系及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以期对今后高校不同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导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本文作者针对“卓越计划”的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企业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从构建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企业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师资配备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构建煤矿特色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工学交替、工程实践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与矿山企业共同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本专业教师和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委员会的职能是研讨并提出毕业生能力要求;审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并适时提出改进建议;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成员)单位应提供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的教学活动,提供实践条件开展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

3培养目标

了解企业运行与管理模式,了解并掌握煤矿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工程、矿山抢险与救灾决策运行的完整过程。培养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参与矿山安全工程项目研发、管理和工程实施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和职业道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强化卓越计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着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的原则,遵循认知教育规律,坚持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相结合,明确各阶段教学重点,构建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纵向上层次递进、横向上相互关联贯通、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4.1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工程意识和操作技能。校企深度合作,必须强调双方共建利益共同体,立足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从实质上、整体上实现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互利发展等。通过到校企联合开展认识实习、实验、金工实习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重要性、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主动工程师实践的意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与方法。

4.2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课

程设计、生产实习和综合性实验等环节,结合企业的工程背景,搭建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硬件条件(如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等),让学生更多地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在企业各种形式的锻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具备解决现场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因经费问题造成实验设备短缺等问题。

4.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效果,真正参与企业工程训练或工程项目研发,必须有一支能胜任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安排老师到合作单位或生产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现场锻炼,使教师掌握实践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团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训练实践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遵循“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重在现场”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建立了“阶段培养、逐层推进、立足工程、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从认识、参与到顶岗,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受教育、长本领、作贡献、取报酬。让企业把接纳、指导、评价学生实习作为自身应尽的职责,企业及社会用人方认真积极地对毕业生进行评价,打通大学与企业兼职、转岗的通道,使更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产学联盟不仅是科研联盟而且是教育联盟。

5创建学生创新体系与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发挥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学科平台及科研优势,扩展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科研成果更新实验设备和丰富实验素材内容,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与实验设备的研发,扩展传统的实践模式,开拓实践创新的途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作用,多途径激励学生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

5.1以科研训练为途径,支撑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领导小组,聘请专家审核、指导和监督科研训练项目,同时组建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助组织落实学生科技交流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接受创新意识熏陶。

5.2以学术交流为途径,支撑创新意识教育培养新模式。努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开展多样化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思想碰撞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是创新性实践教育建设的重要举措。安全工程专业建立了以促进交流、鼓励创新为目的,积极参与以校内—国内—国际纵向延伸、企业—现场横向交流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突显了纵横交错交流平台为主题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学术交流体系。

5.3以综合竞赛为途径,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机制。以竞赛为依托,落实提高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安全问题的创新意识培养、系统化模型的动手制作能力,多层次稳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专业学习需要,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级各类实践性大赛,学生自主成立“3D”创新小组、“矿安”动漫小组、“安全人机”模型小组等自主学习型学生组织,结合竞赛项目开展实践设计活动。

6结语

为了保证安全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突出创新型和实践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训基地与“产—学—研”的结合点,建立了社会化、网络化、开放化实验和实训基地,构建了“创新合作、校企联合、科研成果渗透教学”的多方位产学研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庆,王海波,张天阳,林国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06):10-13+48.

[2]徐进友,牛兴华,陈玲.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8):146+148.

[3]陈雪松,梁洪卫,阚玲玲.教学实践中“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171-172.

[4]张攀,袁东升,杨明.卓越安全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1,(45):189-190.

论文作者:尹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_尹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