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策略
吴天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中学 733012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希望能为初中作文课堂的优化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实效性 指导 评语 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然而,多年来,初中作文教学一味追求提高考试分数,不重视教学的有序计划、有效引导和有力评价,导致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我通过多年的尝试与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教学前的序列计划
初中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加上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急功近利,学生刚升入中学,教师就围绕中考热点作文,拟定几类题目,翻来覆去就如何追求开头与结尾的一鸣惊人;如何追求形式的独特;如何巧妙地谋篇布局等,希望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达到对中考应试作文了然于胸的效果。于是,教学中出现了三年重复训练几个作文题目的现象,没有层递性,也就失去了明确的针对性,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通览初中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板块为主循序渐进,这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因此,初中作文的教学也应该与语文教材紧密吻合。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初中语文教材做到耳熟能详,据此对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规划,制定出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作文教学计划。一般可以规划为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以议论文为主,然后再逐步地细化为写人类、记事类和社会生活认知类等记叙文。写人类记叙文又可细化为一人一事类、一人多事类、一事多人类等。还可再具体细化为训练写清楚、写生动、写细节等,不一而足。这样,作文教学便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真正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作文训练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训练起来方能得心应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教学中“下水”作文的引导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贯用的方法要么是随意布置一个题目,直接让学生写,不做任何指导,要么是教师大讲特讲,比如如何确立中心,如何进行谋篇布局,如何运用高超的表达技巧等,学生听得很入神,似乎抓住了写作的要领。可真正到了具体写作的时候,却是举笔维艰,言之无物。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理论性很强,缺乏有效的指导,即便是从网络上下载打印一两篇所谓的范文,也起不到有效指引的目的。
在进行写作前,教师不妨静下心来,围绕制定的作文规划序列,仔细想想本次作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和效果。之后,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自己亲笔写的“下水”作文,清楚本次作文教学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通过自己的尝试与示范,在有形的“下水”作文中予以渗透,让学生明白如何立意、如何围绕中心组织与裁剪材料、如何进行谋篇布局,这样,便于学生感性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意图,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从而增强了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的“下水”作文还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仿写的目的。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重视作文评语的指导性
说到作文评语,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评语是为评价而评价,通常是“指”而不“导”,教师评得笼统,学生看得糊涂,从而失去了评语的意义。比如优秀作文大多是中心突出、文笔斐然、选材典型、谋篇严谨等,而“差生”的作文不外乎立意不明、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洞等。这样的作文评语貌似无可厚非,可细究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多多,比如评价内容“空洞”,那么什么是空洞,空洞在哪里,如何具体地写等,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要力戒这样的评语。造成“空洞”的原因有很多。举一例来说,围绕中心,作者一味地进行道理性阐述,从而降低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样的作文我们不能仅冠以“空洞”二字,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进行“导”。比如,教师可以指出在某处如果举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写,文章的说服力会更强,中心也更突出等,又如写母爱,某位同学为表达出母爱之深厚,列举学习、生活等方面母亲对他的关爱。就选材而言无可挑剔。但仔细读来,发现其文都是平淡的铺叙,无任何感人之处。此时,教师如果简单的给以“空洞”二字的评价,学生便会一头雾水了。科学的评价应该是选其中一处叙述,具体地进行指导。比如你生病时,母亲是怎样照顾你的,她的表情如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等,把这些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表现出来,你的文章会更具体。这样,学生找到了自己作文的症结所在,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药方”,我想定可“药到病除”。
总之,教师只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有的放矢地抓好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得以凸显,作文教学的质量就会能得到明显提高。
论文作者:吴天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作文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评语论文; 空洞论文; 初中论文; 目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