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什么时候涨潮?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的思考_中俄论文

大潮什么时候涨潮?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的思考_中俄论文

春潮涌动知何时?——关于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潮论文,经贸合作论文,中俄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京上台后,出现了国内政局日趋稳定和经济逐步好转的可能性。据俄经济分析局预测,未来的10年是俄经济的调整时期,GDP 年均增长率将保持5%—6%。2000年6月28 日俄政府提出的社会经济政策基本方针中指出:今后10年俄GDP年均增长率至少应当达到5%。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新契机,预计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到2010年将成倍增长。以上因素,一方面为今后中俄双边经贸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把握机遇,推进两国经贸合作,越来越成为面向21世纪中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现

两国经贸关系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有可能影响和削弱政治关系的发展

在中俄两国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与升级的同时,两国经贸关系虽也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一领域的合作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双边贸易不稳定与经贸规模不确定性。从1989年两国恢复正常关系到1993年,是大发展时期。1992年两国贸易额为58.62亿美元,比1991 年增长50.1%;1993年为76.79亿美元,比1992年又增长31%。1993 年是到目前为止中俄贸易额的最高纪录。但从1994年开始,两国贸易额大幅度滑坡,这一年贸易额为50.76亿美元,比1993年下降34%。到1996 年才出现较大回升,两国贸易额为68.46亿美元。但1997年又出现下降, 特别是1998年,由于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俄贸易额又降为54.8亿美元,比1997年下降10.5%。1999年略有上升为57.2亿美元。上述情况引起了两国领导人的关注,多次提到2000年要使两国贸易额达到200 亿美元的目标。二是两国经贸关系总体水平不高。1999年两国贸易额分别占中俄进出口总额的1.6%与5.7%,而且经贸关系主要是商品贸易,层次较低,高附加值的商品少,生产、科技合作很少, 相互投资更少, 如1993年—1997年,俄在中国的投资占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总额的0.1 %;截至1996年底,中国在俄的投资也不到2亿美元。 三是中俄两国进出口结构过于单一。从目前的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中国向俄出口的商品中,食品和轻纺产品占出口额的50%以上,而机电产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很少。这种出口结构既不符合中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战略,也难以适应俄市场变化了的情况,即中国传统商品已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冲击,它在俄市场上的份额日益缩小。这种过于单一的出口结构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的地位。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从俄进口的商品中80%左右是化肥和其他化工产品、钢铁和有色金属、矿物燃料和润滑油、经济用材、纸浆造纸业产品、鱼和海产品;10%左右是机器设备。由于从俄方进口的产品也十分单一,如出现以下情况,中国从俄进口就会受到影响。(1)俄原材料产品生产下降就制约其出口能力。 近几年,俄这类产品下降幅度也相当大。(2 )俄国内对这类产品需求增加。(3)这类产品价格提高。(4)俄对这类产品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5)中国经济的调整、控制投资规模, 对俄这类产品需求量减少。最近几年,在对俄经贸活动中,以上情况都碰到过。这是中俄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弱点,也是中俄贸易不很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四是不规范。两国的经贸关系经过8年的发展, 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机制尚未很好建立起来,如银行结算机制、仲裁机制与出口信用保险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严重阻碍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目前中俄经贸关系的不稳定性与合作深度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影响两国的政治关系,这就造成了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的不平衡,即经贸关系滞后问题,也就是说,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与现已存在的平等、信任和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协调。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削弱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特别要指出的是,普京上台后,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仍将沿着叶利钦时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向发展,但考虑到普京在摆脱经济危机和恢复俄罗斯的强国地位方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因此,他的对华政策将具有务实性和转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特点。

在目前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扩展两国经贸合作有利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不可分割。因此,积极发展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对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协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总趋势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俄两国都在积极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中国,邓小平一再强调全面开放的思想。他在1984年就指出:“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国家关系即使不能够正常化,但是可以交往,如做生意呀,搞技术合作呀,甚至于合资经营呀,技术改造呀,一百五十六个项目的技术改造,他们可以出力嘛。”普京上台后,一再强调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创造条件加入WTO。俄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俄罗斯要进入亚太地区,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就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其次,中俄两国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东北亚地区经济协作,虽然目前进展较慢,但从长远来看是极有前途的一个地区,因此,俄罗斯要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协作中发挥作用,开发与开放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也同样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协作。可以说,加强与提高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拓宽这一地区的合作领域,对该地区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从中俄两国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来看,拓展经贸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中国的出口已约占GDP的1/4。 我对俄经贸合作虽存在不少问题,但有很大潜力,是我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俄对华经贸合作水平虽然不高,但1999年俄对华的出口额仍占全俄出口总额的6%以上。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个大市场, 并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是世界各国不能忽视的,作为邻国的俄罗斯更不应忽视。另外,还应考虑到俄罗斯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但有可能在中国找到市场。今后,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加上两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可保持增长势头。

加强中俄经贸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俄经济的恢复与回升

资源保证程度对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调查资料证明,进入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一些大宗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在探明的45 种主要矿产中, 到2010年可以满足需求的只有21种,到2020年仅为6种。除煤以外, 大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石油、铁、铜、铝、硫、钾盐等矿产品缺口,将从2010年的2亿吨左右扩大到2020 年的2.5亿—3亿吨。从长远来看,获取如石油等矿产资源的途径,不能单从国际市场购买,而要抓住有利时机走出国门与国外合作开发,俄罗斯是我国考虑的重点对象。 又如俄罗斯森林资源极为丰富, 森林覆盖率为42.7%,木材蓄积量为785.1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以上。 这对森林资源极为缺乏的我国来说,加强与俄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顺利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保护生态环境。

与中国共同开发资源,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资源没有开发之前是一种潜在的经济力量,通过开发与利用才能成为现实的经济力量。另外,俄在较长一个时期,难以摆脱以能源等原材料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因此,加强中俄两国的资源开发,对促进俄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从而增加高科技设备的进口都是有益的。

以上分析说明,进入21世纪中俄加强经贸合作,不只是为了使两国经贸关系与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适应,巩固与进一步发展两国政治关系,也是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对策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中俄两国领导人都表示要加强现已存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都非常关心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两国经贸合作,要有新的思路与对策。

要统一认识

主要是目前中俄经贸关系是否滞后的问题,即是否落后于政治关系,或者说目前的经贸关系是否与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协调。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内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存在经贸关系滞后问题;另一种是“难有作为论”观点,认为不存在滞后问题,目前两国经贸水平符合实际情况。作者以为,经贸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鉴于此,才需要我们努力把中俄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要有一个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长期战略规划

制定这个战略应包括以下的思想:

1.要从战略高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即要把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放到巩固与发展国家关系乃至影响两国经济与安全利益的高度去考虑,要像对待西方大国那样,对俄采取重大政治决策来解决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正确估计两国经贸关系在各自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位置,克服经贸合作中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长远;

3.充分估计两国经贸关系中的困难与问题,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存在的巨大潜力;

4.要考虑到普京上台后,面临的主要是国内问题,国内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因此,他的对华政策更多着眼于经济关系,感情色彩的东西将会减少。为此,在发展对俄经贸合作时,今后要务实,充分考虑到普京上台后俄将出现的新情况;

5.考虑到中俄商品贸易结构的单一,一般商品贸易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对俄应实行“大经贸”战略,即要两国贸易朝着多领域、多层次和多形式方向发展。这里顺便指出,中俄双方通过整顿,对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包机包税贸易方式应加以清理;

6.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同样需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应主要在对俄投资、合作生产、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高科技等方面加强合作;

7.针对目前的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我重大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应对从事对俄经贸的公司采取一些鼓励政策。

要上大项目

首先应着力研究燃料动力合作项目。这是中俄两国政府探讨扩大经贸合作的一个重点。1999年2月朱镕基总理访俄时, 与俄已签署了从俄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京斯克气田到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输气管道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总协定。在这次签署的协定中,也包括从俄东西伯利亚向中国出口电能的框架协定,尤其是在布列亚和博古恰内水电站建成后,通过这一途径,俄每年可以向中国输出150 亿—180亿千瓦时的电能。今年4月11日作者在拜访俄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卡恰诺夫时,他谈到,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合作项目有:第一个是管道输送石油。该项目主要由俄罗斯的“尤科斯”集团公司运作。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提供2500万吨—3000万吨石油。目前,该项目实施的主要症结在于俄中双方对石油管道的铺设路线是否经过蒙古有异议,尚未达成共识。第二个是天然气项目。该项目现主要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运作。今后每年可向中国提供250亿—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第三个项目将雅库特的石油输送到中国;第四个项目是将西伯利亚的石油输送到中国。卡恰诺夫参赞在介绍此项目时透露,俄罗斯设想将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通过现有的石油管道输送到伊尔库斯克,经过加工(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含硫较高)再输送到中国。第五个是核电站。如果连云港核电站进展顺利的话,俄方准备再建5—6座核反应堆,总发电量为1500兆瓦。考虑到燃料动力领域的合作都是一些大项目,又是长期性项目,因此,一定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事先一定要认真地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将来的合作开发作好准备,做到既要慎重又不能失去机遇。

加强对俄高科技合作

这一领域的合作已成为发展对俄经贸一项重要战略内容,在可预见的未来,它将在中俄经贸关系中居先导地位。中国与俄科技合作方面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俄科技水平,把握其发展趋势。第二,充分发挥中俄科技合作机构的作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设的科技分委员会要做好以下的工作:对俄科技发展要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和准确掌握俄科技发展水平;对俄各科技部门的人才及其动态进行调查研究;统筹安排赴俄考察和人才与技术的引进;有计划地组织双方科技专家的学术交流和建立科技合作基金;第三,合作形式要多样化,如合办研究所与创办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等。在哈尔滨市与俄共建“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的建议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哈尔滨市既有与俄罗斯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区位环境、历史人文、人才语言、科技教育和现实合作等优势,又有与俄罗斯进行科技合作的内在要求和业已开展合作的基础。这种综合优势是中国其它省市不具有的。

着力研究与认真落实省州合作

从长远来看,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对拓宽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当前在这一领域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两国学者、地方政权机关和企业三方代表组成专家小组,对可行性进行论证研究。两国政府对专家小组给予指导。第二,中俄双方在增进相互信任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清除由于这几年来在双边经贸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产生的疑虑。第三,在鼓励和推动地方政府发展区域合作时,应制定一些具体政策与措施,不断地提高合作档次。第四,应将俄西伯利亚与远东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这里资源丰富,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合作开发的新热点地区,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我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我与俄远东地区融洽的政治关系与密切的经贸合作,就谈不上中俄之间真正的睦邻友好关系。谈到区域合作,应该考虑如何吸引俄罗斯资本参与我西部大开发问题。早在1993年,俄罗斯生产力配置和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A·格兰贝格院士和莫斯科大学B·格尔布拉斯教授就提出,俄西西伯利亚地区可通过提供技术设备参与我西部铁路、公路和桥梁的建设。俄商务参赞卡恰诺夫不久前说,俄方对中国的西部开发很感兴趣,现由一位副总理抓此项工作,俄方准备组团,参观与考察中国西部的10个省区。俄方这些意向值得我重视。

充分发挥地方与边境贸易的作用

中俄两国之间的陆地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对应边境口岸城镇又那么多,地方与边境贸易走向有序、健康的轨道,不仅可大大推动两国相应城镇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1988年—1993年是对俄边贸十分兴旺的时期。从1994年起开始大滑坡,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在多渠道、全方位、多种形式开展对俄贸易的政策影响下,出现了失控的情况,经营秩序混乱,从而导致伪劣产品进入俄市场。上述情况破坏了中国商品和中国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记取的教训。近几年,中国一直在整顿地方与边境贸易,通过整顿,边贸商品质量和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但这方面仍需继续下功夫,以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努力寻觅中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为了两国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重要合作领域外,以下一些领域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1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2)努力增加对俄农副产品的出口。(3)两国在家用电器合作生产方面的潜力很大。(4)对俄劳务输出具有很好的前景。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目前中俄经贸关系的特定条件下,上面提出的有关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能否起作用,最为关键的是,两国政府是否有大举措增强调控的力度,当前两国政府要做的事是:第一,完善经贸法规;第二,整顿经贸秩序使其走向规范化;第三,俄方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第四,要切实解决制约两国经贸关系的三大“瓶颈”,即银行结算机制、仲裁机制与出口信用保险。

标签:;  ;  ;  

大潮什么时候涨潮?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的思考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