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剖#183;横断:毛泽东与邓小平思维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特色论文,横断论文,纵剖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维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应该有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之别。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思维简称为“纵剖”与“横断”。以此去观照毛泽东与邓小平这两位伟人的思维取向,是颇耐人寻味的。如果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①,那么毛泽东领导的“解放”则是第一次革命。就像文学批评家用现实主义去研究杜甫,用浪漫主义去分析李白一样;我们也可以说,毛泽东的思维以纵剖见长,邓小平的思维以横断取胜。这种概括,只是为了把握和突出他们的思维特色,千万不能绝对化,因为毛泽东也曾用横断思维分析研究过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邓小平也曾用纵剖思维分析研究过如何教育青年。二者的分野仅在于这两位领袖的思维观念各以什么为主罢了。
毛泽东所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邓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由于这二次革命的环境、任务和历史条件不同,再加上个人精神特质的差异,因而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这也就构成了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
纵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在时间范畴里进行的。这种思维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探寻事物的历史渊源。它要求人们以动态的眼光从发展的过程上,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阶段,然后逐阶段进行考察研究。这种思维外显于语言文字,其书面标志是递进状态。其具体思路是:从原因到结果,从低级到高级,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等等。凡是树立了纵剖思维观念的人,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或改造主观世界时,总是从改造对象的历史背景、各种根源(阶极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等)、发展阶段等角度进入思考,提出问题,并一一给予解答。这种认识过程和表述过程,也就是他们的思维过程。
纵剖思维的特点,一是深邃的历史性。这个特点经常把人引到遥远的过去,甚至是远古的洪荒时代,而且还可以把那个时代的人物编得有名有姓,描画得有鼻子有眼,如唐尧、如虞舜。在这种思维观念指导下著书立说,往往象历数家珍一样,把历史上某一方面的人物或事件,按时间顺序,一个个摆出来,或者把事物的根根底底全刨出来,给人一种凝重感和深厚感。二是鲜明的层次性。纵剖思维因为严格遵循历时性原则,所以它牢牢把握住“先”与“后”的关系,因而在认识事物和表述事物时,总是由浅入深,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表现出很鲜明的条理性和次序性。三是在纵剖思维制约下人的行为具有“瞻前顾后”性。“顾后”,指的是把思想的触角伸向过去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这个“后”是大有“顾”头的。一切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他们都乐于或热衷于光顾这个“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研究这个“后”,以其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和鲜血,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并成为指导后人“瞻前”的理论基础和动力。“瞻前”,这里主要指对未来的预测和展望。“瞻前”是在“顾后”的基础上进行的。“瞻前”是否具有准确性和正确性,是否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关键取决于“顾后”是否科学正确,是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顾后”呢,还是用停止的形而上学的眼光去“顾后”。就像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出现一些坑蒙拐骗、抢劫杀人案件,难道因此就能断定我们的社会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吗?以上的比喻是想说明并强调,运用纵剖思维,一定要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
毛泽东之所以以纵剖为其思维的突出特征,其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取决于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是纵的,这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大的。他一头钻进五千年的文明史,并以此作为自己思考的基点。谈农民革命战争,必然拉得很远:“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②评说在历史上有过建树的,值得一提的帝王,必然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③。谈论做学问,他赞赏的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22岁的孔子,19岁的释伽牟尼,以及孙中山、马克思、章太炎、康有为等历史人物。他认为学问是娃娃们抓来的,历史上总是青年人胜过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尤其是在《贺新郎·读史》中,这种纵的思维观念使毛泽东仅用了115个字,便囊括了、咏叹了以中国历史为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人类诞生到归宿,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跨度长达几百万年。毛泽东对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则很不满意,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试想,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他能这样想,这样说吗?
其次是毛泽东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毛泽东在人口最多、农民占的比例最大、封建统治最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这是开天辟地首创的一件大事。领导那么多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人民起来造反闹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这在别国是很难找到先例的,更谈不到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这种现状自然而然地为毛泽东的横向思维筑起了一道道无形的长城,把他的思想囿于时间的长河里,导致他必然从历史上寻找思考的出发点和突破口。论战争,他瞩目的是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各种战役⑤;谈兵器,他认为原子弹不如关云长的大刀,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小米加步枪”。
再次是由毛泽东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的。环境制约思维,实践形成思维。如果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求解放时因无国外成功经验可资借鉴,而迫使他在五千年文明史里寻办法,找答案,以致形成了纵向思维的态势;那么,在取得民族解放胜利以后,按理有条件发展自己的横向思维了。然而复杂的国际环境并没给毛泽东提供这个方便。美国的冷遇和经济封锁不仅扼制了他的思维横向发展,而且大大地激怒了他;紧接着苏联又对毛泽东及刚诞生的新中国千方百计进行家长式控制,以及后来用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卡脖子”,这更使毛泽东气上心头。当他感到世界上“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时候,便振臂疾呼:“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种特定的情势又迫使毛泽东只能立足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里去思考如何巩固政权、发展生产了。统观毛泽东一生,他始终是按自己的思维走自己的路。尽管后来有些地方走歪了,甚至失败了,但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自立于世界这个意义上去历史地看问题,应该说毛泽东后来的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有人因此称毛泽东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这个评价是十分确切的,是能够经起历史检验的。
二
横断,则是在空间范畴里进行的。这种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探寻事物的内外联系,从事物内部的各个侧面、外部的各种联系上把它分成若干方面,然后逐方面进行考察研究,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这种思维的书面标志是并列状态。其具体思路是:对同一事物可从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部分与整体、正面与反面、内容与形式、言论与行动等方面去思索;对同类事物可从其中的此与彼、点与面、个别与一般、先进与后进等方面进行思考。凡是树立了横断思维观念的人,他们总是从研究对象的各个侧面、组成部分及不同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对这种种问题的认识和解答,体现他们的思维过程。
横断思维的特点,第一,全面思考,趋于一点。这是一种全方位审视客体的思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诸方面的各种联系的统一体,而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又包含着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时,应通过比较,找出最佳角度来,因而这种思维总呈现出“多面→一点”的态势。用横断思维想问题,一定要避免沿着传统的老路子去思考,不要死钻角尖,要学会从人们习惯认为错误的问题中找到合理的部分,或从人们习惯认为正确的问题中找到不合理的一面,或加以改造发挥,或进行批驳否定,以获得最新最佳思路。第二,视野开阔,思考周密。横向思维思路宽广,参照物多,比较点多,所以想问题比较全面周详,且易于取彼之长来补此之短,使事物在互补中发展前进。用横向思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颇有点“他山之‘攻’”的意味。譬如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之精华,来养育一个民族之神魂,加速这个民族成长前进的步伐,使之兴旺发达,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左顾右盼”,为我所用。在横断思维影响和制约下,一个人、一个民族在前进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左顾右盼的特色。这种特点是要冲破空间的阻隔,求得更大发展。西方文化是横向发展的,其思维观念也是横断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美国从德国抢走了许多科学家,这种招士养士的做法,就是其横向思维的具体体现。科技界精英的珠联璧合,使美国的发展速度,总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⑥。邓小平作为这第二次大革命的领导者,以新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为中外一切有识之士所称道。诸如“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一国两制”、“共同开发”、“合资企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特色理论,无一不是在空间范畴里,打破阶级、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进行横向思维的结晶。邓小平这一系列新思想的提出和确立,之所以具有横断思维的特色,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以“和平和发展”为基调的国际环境所决定的。相对和平、相对安全、需要发展、需要富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搞“开放”。存在决定意识,当然也决定思维。良好的国际环境为邓小平发展横向思维敞开了渠道,奠定了物质基础。及时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打开国门,举目四望,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虽然存有亡我之心,但也急于搞经济、求发展。尤其是在我们关起门来穷折腾、大搞“斗批改”的时候,他们确实发展了。单说亚洲“四小龙”的出现,就足以诱导我们进行中外比较、祖国大陆和港台比较。这样,横向思维就自然形成了。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⑦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
其二是邓小平肩负的“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毛泽东主要依靠民族自身优秀的文化积淀,诸如革命传统、奋斗精神等;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解放”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革命,由于以发展经济、强国富民为宗旨,所以必须向世界上一切先进发达的民族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世界范围内科技、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合纵”,只有在横向思维的指导下才能付之于实践。他山之“攻”,也才不会变成一纸空谈。领导一场革命运动,必须有革命的理论作指导。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就是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特色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本身就体现横向思维的特色。一个国家想使自己富强起来,这是“解放思想”;承认自己落后,能看到自己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差距,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问题抽象出来,实质上是对同类事物中先进与后进、发达与落后差距的认识和处理,是横向思维的具体实践。譬如边境上有争议的领土归属问题,有许多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真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经年旷世,争而未决。对这些很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⑧。还有港台问题,邓小平又提出“一国两制”的解决办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里所谓的“共同开发”和“一国两制”等,外宾“都说这是一个新的思想,很有意思”⑨。它之所以“新”,是因为邓小平一改传统的纵剖思维为横断思维,从人们习惯认为“阶级调和”、“民族妥协”等错误的论断中,找到合理的部分,并加以改造而形成的。因此,它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
其三是个人的阅历促使邓小平形成了横向思维的特色。邓小平19岁在法国巴黎学习,后又去苏联学习,23岁就当了中共中央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多次率团出国访问考察,特别是出席联合国特别会议,在美国参观访问,和毛泽东相比,就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走出国门,尤其踏上经济特别发达的国土,许许多多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和日新月异的新产品除使人目不暇接、神情振奋外,更容易激发人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找出差距,制定新的学、赶、超的国策。“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应该说是横向思维的升华。
由此看来,社会的变革,必然引起人的思维变化;而思维的变化,又必定导致心态失去平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盛行的攀比之风,就是横向思维所带来的。这种风刮得人人心神不宁,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进步。因为长期习惯于“桃花园”中那种“不知秦汉,何论魏晋”,怡然自乐的生活情境被打乱了,人们开始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正确的态度是承认它,因势利导,把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灿烂的思想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三
人是在客观环境中进行思维并形成思维观念的。而人的实践活动又为人提供了思维的场景、条件和文化氛围;实践的利害产生思维的目标,决定思维的视野;实践的要求决定概念的基本划分;实践的深度影响认识的深度,实践又是检验思维结果正误的最高标准。但是,人们千万不要误会,要认识世界必须处处亲自考察。事实上,每个人能够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是很有限的。更多的信息来自书本资料,来自对间接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域外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回顾中国的历史,每一次域外文化的传入所形成的中外思想文化交融,既更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文化的先哲领袖。隋唐时期佛教的传入,打开了中国人新的思路,推动了哲学的进步。明清传教士的东来,促进了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侵略军的炮火震动了神州古国,促使孙中山等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向外寻找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发动和领导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涌现出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中国历史前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生根发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更新传统的思维观念,又形成了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可以断言,这是中华思想文化吸收外来思想文化最成功的两个范例。这些先哲领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以不同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毛泽东的思维要求是民族解放;思维深度是民族独立,民族尊严。邓小平的思维要求是改革开放;思维深度是民族富强,民族昌盛。这二位伟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和宏阔性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颂,他们那优秀的思维品质将永远载入人类文化的史册。
注释:
①⑥⑦⑧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13、113、78、49、88页。
②④⑤《毛泽东选集》(1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1版,第619、797、480页。
③毛泽东:《沁园春·雪》。
标签:横向思维论文; 思维品质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