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消费、认知程度与农业保险需求
—— 基于四省藏区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文/臧敦刚 夏凡迪 许紫葳 彭峰
「摘要」 人情消费是建立人际关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能够影响农牧民的认知程度,从而影响其经济决策。论文基于四省藏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方法探讨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保险补贴认知这三个中介变量在农牧民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农牧民人情消费与农业保险需求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其中农业风险认知及保险补贴认知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农业保险认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人情消费;认知程度;农业保险需求;中介效应
摄影:胡卫东
人情消费是一种普遍的用以联络情感、维系社会关系的社交手段,一个家庭拥有更多的人脉,则意味着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外界信息。我国四省藏区的藏民由于地缘、亲缘、宗教的关系,十分注重人情关系,在重大节日或婚丧嫁娶仪式上会进行礼金馈赠、礼物交换等,而由于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信息较为闭塞,基于人情关系的亲友交流在农牧民信息传递中发挥着较大作用。一直以来,农业保险在转移和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对四省藏区的农牧民而言,较为保守的思想和薄弱的风险意识弱化了他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而日常或节日礼仪中亲友邻里之间的人情消费,提高了不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邻里之间的信息共享无形之中提升了他们对保险相关信息的认知程度,从而影响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从农牧民的认知角度出发,研究人情消费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
文献综述
李伟民(1994)最早提出了人情的概念,他认为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进行某些有形或无形资源的交换,这些资源就是人情,人情结合社会资源时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李晓玲,2007)。朱晓莹(2003)认为,人情消费是人们在人情交往中通过货币、物品或劳动等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形式。它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农户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人际交流获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张博(2015)指出,农户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的人情资源,能够为他们提供成本低廉且有价值的信息。叶敬忠(2004)的研究证实了人际交往在信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rdichvili et.al.(2003)认为创业者通过社交活动进行接触交流,极大地提高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可能性。
Durlurf(2004)认为,人情网络会对居民保险购买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通过人情网络所提升的认知水平会直接影响农业保险需求。惠莉等(2008)指出农业保险的需求与农业保险认知、政府补贴水平成正比。于海朋(2013)也认为农户受教育的年限、政府的补贴以及农户自身的认知水平都会显著影响农业保险需求。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保险需求的研究大多限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比重等方面,而作为非正式保险形式,比如亲友借贷、转移支付、人情消费等领域的研究依然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四省藏区不断增长的人情消费现状,探讨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以期提升藏民风险规避意识,发挥保险扶贫效用。此外,人情消费产生的社会网络极大地提高了藏民之间的日常交流,而交流中共享的信息内容对其认知程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来探究人情消费是如何通过信息共享来影响藏民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保险补贴认知,进而影响他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这对合理发挥人情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提升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稳定农牧民生产收入提供了参考作用。
理论分析
人情消费本身对农业保险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情支出通过挤出消费降低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周广肃、马光荣(2015)认为,过多的人情支出会对正常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人情支出通过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保险对正式保险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人情支出可以用来衡量中国居民社会网络(邹宇春、茅倬彦,2018),社会网络是个人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礼金赠送或亲友借贷等形式,共享信息、降低风险(Grootaert C et al.2010),扮演着非正式保险的角色(陈传波,2007)。
四是加大林区及野外火源管控力度。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管,组织乡村和林场组建巡查队伍,强化防火检查站和瞭望台在岗人员履职尽责,形成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入山检查、地面巡护、定点蹲守、联防联控“六位一体”的管控网络,力求火情早发现、快处置。深入开展林区违规用火集中整治行动,以森林公安为主体,严厉查处和打击林区违规用火行为,查处一案、教育一方。强化督导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由班子成员带队的督导组,对全市各级各单位备战新一轮防火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重在查问题、查隐患、查薄弱环节,并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不定期地开展暗查和夜查,发现问题,迅速整改。
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藏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加上保险保障制度存在漏洞,许多贫困户对保险商品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外来事物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人情消费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有助于获取相对充分和可信赖的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风险,减少来自保险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刺激消费。郭翔宇等(2015)发现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水平、政府承保水平会影响农户对保险的购买,同时农户的风险认知通过影响农户对风险的感知与识别,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叶明华等,2014)。因此结合文献,本文以农户对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政府补贴认知来探究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一)农业风险认知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消费波动会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冲击。高延雷(2017)从调查中了解到自然风险的认知对农户参与保险的影响比市场风险更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会更担心自然风险导致的家庭收入缩减,因此有更高的积极性去投保农业保险(刘飞、陶建平,2016)。基于此,本文用自然风险认知来界定农业风险认知。人情消费加快了农业保险信息链的建立,使信息从认知高的农户向不熟知的农户传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险的认知水平以及对风险分担机制的了解,使农户对未来风险冲击的严重性和风险规避的重要性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在无法预测未来的心理下更容易选择农业保险来规避冲击。由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智慧乡村是以智慧的理念、方式和手段来发展农村,注重的是绿色、生态和高效,智慧乡村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复制,实现城乡一体追求相同水准;通过产业特色复制,全方位大力推广“精准农业”;通过管理服务复制,城区信息系统直接部署乡村;通过投资模式复制,让社会力量城市投资建设主体。总之,就是要用网络联通世界,用科技填平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互补。
(二)农业保险的认知
聂荣等(2013)发现农业保险认知会对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要想提高农业保险的需求覆盖率,关键在于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正确认知水平(杨雪美等,2013)。尽管政府层面在不断加强对藏区的农业保险宣传,但是很多农户并不清楚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和保险金额,也没有意识到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和社会保障功能,农业保险陷入供需不平衡的瓶颈。而人情往来使得信息在部落及村落之间快速传递,通过邻里亲朋之间的口口相传,农户加大了对保险商品全面认识的可能性,而“口碑”信息共享扮演的重要角色弥补了保险的部分空白,亲友之间通过推荐高质量的农业保险产品促使农户主动参与到保险市场中。由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 农牧民的农业保险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起着中介作用。
由此看来,现代汉语常用词中,带有借代意义的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意义复杂,语义类型繁多。《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常用词的借代义的释义体例和方式多种多样,并不稳定统一。这不仅不利于辞书编校体例的严密规范,也会给使用者理解词义带来不便,有的还可能造成词义理解上的偏差。从辞书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看,也迫切需要进一步严格修订和完善。
(三)政府补贴的认知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价格敏感性产品,农村家庭对其支出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李小勍,2010),政府为提升农业保险的需求对购买种养殖保险产品的农户提供了一定的保费补贴。有研究表明,农户对补贴政策越了解,参与购买农业保险的可能性越大(施红,2008)。通过人情消费建立起来的家庭、村庄等各级层面网络有利于扩大个体交流范围,使得当地政府的补贴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周围的人,缓解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表1:主要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H3: 农牧民的农业保险补贴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起着中介作用。
1.3.2 适龄献血人群相对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提倡18~55岁的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献血人群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18~30岁之间,而人口学调查显示,18~30岁年龄段的人群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渐的下降,预测未来10年还将进一步下降[5],导致适龄献血人群相对减少。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四省藏区实地调查数据。其中,在具体调查县(市)的构成方面,四川藏区包括红原县、若尔盖县、甘孜县、马尔康县、丹巴县、道孚县,甘肃藏区包括卓尼县、迭部县、夏河县,云南藏区包括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青海藏区包括都兰县、贵德县。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农牧民人情消费、农业保险需求、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政府农业保险补贴认知等方面,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54份,实际回收率为94.58%。
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严明机构改革纪律的要求,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政纪律、保密纪律等作为不能触碰的红线,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1. 因变量
本文选取农牧民人情消费为自变量,通过问卷中“2017年您家人情往来支出(比如婚丧嫁娶、生日、满月酒、节假日红包等)数量是多少?”来衡量农牧民人情消费。自变量相较于因变量滞后一年,能够避免反向因果问题。
2. 自变量
本文选取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为因变量,通过问卷中“2018年您愿意购买农业保险吗?”作为衡量指标,有需求的农牧民=1,没有需求的农牧民=0 。
3. 中介变量
为考察农牧民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本文选择农牧民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农业保险补贴认知这3个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分别通过调研问卷中的 “您认为在本地农业生产中农业灾害损失程度大小(1=损失程度非常小,2=损失程度较小,3 =损失程度一般,4 =损失程度较大,5 =损失程度非常大)”“您是否了解到农业保险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方法(是=1,否=0)”“您知道农业保险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保费补贴吗(1=明确知道补贴比例,2=知道但不清楚比例,3=不知道)”这3个问题的回答来衡量中介变量。
4. 控制变量
本文选择农牧民年龄、性别(男=1,女=2)、受教育程度(1=未受过教育,2=未读完小学,但能读、写,3=小学毕业,4=初中毕业,5=高中毕业/职高/中专,6=大专毕业,7=大学本科 )、家庭劳动力人口数、村庄人口数这5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2. 人情消费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检验
本文参考杜宝瑞等(2017)验证社会网络通过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商业保险消费的做法,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相较于单纯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研究,中介效应模型可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机制,便于得到更深入的结果,因此本文参考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分别建立自变量对因变量、自变量对中介变量、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以分别验证三种中介效应作用,具体如下所示:
M=aX+e2
Y=cX+e1
本文分别采用3个中介变量和人情消费对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人情消费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影响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因此3个中介变量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均未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模型6、8中,农业风险认知与农业保险补贴认知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影响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因此农业风险认知与农业保险补贴认知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1、假设3得证。但模型7中农业保险认知不显著,因此需要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统计量Z值为0.070, P值为0.944未通过 10% 显著性水平检验,所以农业保险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假设2未得到证实。
评析: 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包括质疑、推理和判断三个环节[3]。从学生的思维对话中体现出寻找证据、运用逻辑等较为完整的论证过程。甲同学是利用前概念,通过移植思维提出了验证方法;乙和丙同学提出的对照实验的方案中控制了变量并对结果作出猜测;丁同学的质疑体现了思维和严谨性,使实验方案更符合逻辑。试题着重引导学生建立尊重实证、寻求论证逻辑的严谨以及发展理性的怀疑精神,形成多元思考、平等讨论的意识和宽容的品质。
上述表达式中,Y 表示因变量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X 表示自变量人情消费,M 分别表示3个中介变量: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农业保险补贴认知。考虑到数据间的单位差异,本文首先利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检验,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检验回归系数c,若c显著,则继续进行检验,否则停止分析。第二步,检验回归系数 a、b,如果均显著,则进行下一步检验,若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跳转至第四步。第三步,检验系数 c'是否显著,若不显著,说明 M 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若显著,则 M 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第四步,做Sobel检验,检验统计量是否显著,若显著,则 M 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中介效应不显著,其中
1. 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检验
H1: 农牧民的农业风险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起着中介作用。
本文以农牧民人情消费为自变量,农业保险需求为因变量,检验农牧民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由模型1和模型2可知,人情消费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影响农牧民农业保险需求。
表2: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3 :人情消费对中介变量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4:人情消费、中介变量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检验
表5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为了验证农牧民的认知程度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过程中起着中介效应作用,
建议我国在进行足球场地数量建设的同时,统筹考虑场地质量提升的规划。具体可以通过试点投入、多方融资等方式逐步引进3G人造草皮足球场地,同时加快本土人造草皮企业自主产品研发能力,降低投入成本。为青少年球员提供安全、优越的训练比赛环境,促进足球人才产生。
本文依次检验人情消费对农业风险认知、农业保险认知、农业保险补贴认知这3个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人情消费对农牧民农业保险认知和政府农业保险补贴认知不显著,但人情消费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影响农牧民的农业风险认知。
3. 人情消费、中介变量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检验
Y=c'X+bM+e3
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如表4可知,农牧民农业保险补贴与农业风险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农业保险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结论与建议
摄影:胡卫东
基于以上对人情消费与农业保险需求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牧民人情消费对农业保险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人情消费越多,农业保险需求越弱。这是因为从总效应上看,人情消费作为非正式保险制度,与农业保险存在替代关系。第二,农牧民的农业风险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回归显示农牧民人情支出越多,其农业风险认知越低,农业保险需求越弱。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是因为人情支出较高的藏族家庭,其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农业生产只是他们获取家庭收入的方式之一,手工艺制作比如藏服、石刻等也是他们家庭收入的部分来源,因此他们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较弱,且更能接受自然灾害的冲击。而农业风险认知程度与农户投保意愿具有正向关系,从而降低了藏民的农业保险需求。第三,农牧民的农业保险补贴认知在人情消费影响农业保险需求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牧民人情支出越多,其农业保险补贴认知越强,农业保险需求越强。这主要是因为人情支出具有信息共享作用,人情网络越大的群体获得的信息越充分,问卷数据显示人情支出越高的家庭能清楚了解农业保险补贴比例的比重更高。同时,农户对农业保险补贴的了解程度越深,其保险购买意愿越强,由此加深了藏民家庭的农业保险需求。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一是促进农业保险与其他风险规避方式协调,最大程度分散农业风险。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正式的保险制度与人情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保险制度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在风险规避制度不完善的藏区,要充分发挥两者的协调作用,降低农牧民农业风险。
种植管护:种植回土时要压实土壤,在离开种苗根部8~10 cm处用手压实,预防把种苗根系压坏。种苗种植后淋足定根水,使土壤湿透,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新种植的金花茶苗在70 d左右开始第1次定量施肥,并根据土壤pH,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施有机肥料为主,每季度视金花茶的长势适时施肥1次,使金花茶生长茂盛,提高产量,适时抓好除草、松土、淋水、培土等管护工作。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收入结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为12例;该组患者年龄最小为59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为(65.58±5.50)岁。B组收入结直肠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5例;该组患者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为71岁,平均年龄为(65.55±5.5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珠海港控股集团总经理梁学敏告诉记者,通过共建共管,西江通航环境进一步好转,船舶航行更加高效,大力促进了港口经济发展,港区溢油应急能力也大幅提升。
二是加强农牧民金融素质培养,提升其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可以通过驻村干部宣传、分发金融手册、开办农民夜校等方式,消除农牧民对农业保险的不信任与陌生感,帮助农牧民认识农业保险的益处,以此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项目的扩大展开。
三是在农业保险宣传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情关系的信息传递功能,提升藏民对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从而增加藏民投保率。同时,也要避免攀比等不合理的人情消费现象,宣传理智消费,降低家庭经济压力。
四是结合农牧民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将金融机构网点开办在宗教场所附近,增强农牧民对正规金融的接受度,提升他们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感,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对农业保险等正规金融产品的使用。
按第一作者对核心期刊论文统计发现,高校等研究者占61.53%,小学教师占21.15%,中学教师占11.54%.可见,高校等研究者是中小学数学分析观念相关研究的主要力量,在该领域起着核心作用.但是中小学教师的发文量远小于高校等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还未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玲.中国人情:本土化的社会资本来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42-45.
[2]ARDICHVILI A,CARDOZO R, 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1):105-123.
[3] DURLAUF S N.Neighborhood Effects[J].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004,11(4):2173-2242.
[4]惠莉,刘荣茂,陆莹莹.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J].灾害学,2008,23(3):130-134.
[5]于海朋,杨子刚,陈喜东等.吉林省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2):245-249.
[6]GROOTAERT C,OH G,SWAMY A. Social Capital,Household Welfare and Poverty in Burkina Faso[J].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0,11(1):4-38.
[7]高延雷,刘尧,王志刚.风险认知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省阜阳市195份问卷调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731-738.
[8]聂荣,王欣兰,闫宇光.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辽宁省农村入户调查的证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471-477.
[9]李小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试点地区的农户问卷调查[J].东岳论丛,2010,31(8):108-110.
[10]施红.财政补贴对我国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技术经济,2008,27(9):88-93.
注: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四省藏区微型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及政策研究”(编号:17CGL012)和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四省藏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编号:18BMZ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臧敦刚 夏凡迪 许紫葳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彭 峰 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
标签:人情消费论文; 认知程度论文; 农业保险需求论文; 中介效应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论文; 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