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浅析论文_杨若男,黄璐

贵州省骨科医院放射科 贵州贵阳 550007

【摘 要】目的 浅析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1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影像征象特征。结果 经过CT平扫检查后,发现42例患者的影像学存在异常征象,占82.35%,9例表现为阴性,占17.65%;异常特征表现为主动脉密度增大、灰白质分界不明显等;而存在2种或以上征象的患者有37例,占72.55%。结论 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行有效的CT扫描检查,能够通过影像学特征的分析了解患者的实际病变特征,临床诊断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CT影像征象;临床表现;诊断意义

前言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到机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的病症,其中脑梗死疾病在脑血管病重所占比重超过50%,而患者在6小时内病情发展则被称为超早期脑梗死,发病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残疾率,而且还会导致死亡的情况出现,因此,为早期脑梗死患者探讨出及时、高效诊断方式的临床意义十分重大[1-2]。本文主要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1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类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与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1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接收患者入院时,发病时间均少于24小时;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6~77岁,平均61.08±2.37岁;基础疾病类型:高血压12例,冠心病16例,高脂血症23例;症状表现:14例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11例存在意识障碍,9例语言和精神发生改变,7例完全性偏瘫,10例同侧偏盲。

1.2方法

检查方法:全部患者被接收入院后,均需要实行头部CT扫描检查,所采用的CT仪器型号为GECT99,薄层参数1.25mm’;检查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左右;第二次复诊的时间,需要与首次检查时间相间隔26个小时左右;患者在第二次复查中所获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均存在明显的低密度梗死病灶。

临床症状表现:患者发病早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体表现为头晕目眩、侧肢无力,还有恶心、呕吐等,且发病速度较为缓慢,多在患者入睡时发作;血栓形成的特征表现:多数患者未存在前驱症状,且发病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发病高峰,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症状。

2.结果

全部患者经首次CT扫描检查后,有42例患者的影像学存在异常征象,即阳性率为82.35%,9例表现为阴性,即阴性率为17.65%;异常特征表现为主动脉密度增大、灰白质分界不明显等;而存在2种或以上征象的患者有37例,占72.55%。详见表1。

3.讨论

当前的医疗研究项目中,虽然尚未能够对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作出准确论断,但是以动物试验作为参考,在早期脑梗死发病6个小时内实行介入溶栓可获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而不同的时间窗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病理检查操作过程中,了解缺血半暗带特征,在合理的时间窗内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其预后效果[3-4]。因此,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而言,获得准确诊断结果的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大脑动脉主干闭塞的影像学征象表现为致密动脉征,说明患者的大脑动脉供血出现大范围的脑梗死,本次研究中有12例患者存在这一异常特征,占28.57%;同时,还有岛带消失征、基底核消失征以及灰白质界限不清等影像异常特征,均在患者发病6个小时后更为表现,如豆状核消失征在患者发病6小时内表现最为明显;脑岛消失征在发病后6到12小时内表现明显;低密度征则在发病后12至24小时内表现最为明显。所以,获得脑梗死患者的CT早期征象,并联合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表现,能够对患者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进而为患者制定出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5-6]。

综上所述,在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上,为患者实行早期CT扫描检查,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致密动脉特征表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更为准确的影像征象,从而可以为主治医师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学聪,刘宝玲,宋丹丹.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0):12-14.

[2]袁丹,翁泽生,陈日坚.对排螺旋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59-60.

[3]雷艳,雷雨.单排螺旋CT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104.

[4]杨立,傅锦,颜学兵.CT与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医学,2015,35(12):114-115.

[5]王妍.用CT、脑电图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49-50.

[6]马冲.用M 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3):45-46.

作者简介:

杨若男(1988-6)女 汉族 贵州贵阳 本科 初级 研究方向为影像专业

黄璐(1989-9)女 贵州贵阳 贵州省骨科医院放射科

论文作者:杨若男,黄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浅析论文_杨若男,黄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