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平台的IPD工作模式设计论文_李莉

基于BIM平台的IPD工作模式设计论文_李莉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2

摘要:研究目的:自建设部2001年2月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点》,明确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就在同一年,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进入我国,中国工程建设者们开始了解BIM理念,推广BIM应用,经过近十年的“潜伏期”之后,2013年国家住建部加大BIM推广力度,自此BIM技术进入快车道。在BIM实践的过程中,技术应用往往容易实现,而涉及到多方合作时就会出现问题,导致BIM数据无法实现共享,这就要求建筑行业的合作模式也发生变化,顺应时代潮流,更好的实现合作、共享,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交付模式以多方协作为基本理念,能有效促进BIM技术的全面应用。

关键词:BIM,IPD,建筑信息模型,项目整体交付,交付模式

1 IPD与BIM的关系

众所周知,建筑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分散”,造成分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组织结构的分散,各参与方之间没有合同约束关系,因此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目标服务,就算每个参与方都尽职尽责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由于各方的努力没有形成合力,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完全避免摩擦和损失。

2 流程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工程项目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可细分为:项目前期策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

2.1 基于IPD交付模式的流程设计

所谓流程设计就是在以上三个步骤的大框架下,将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进一步细化,并识别出各个步骤中的主要目标、任务实施主体等,用于全程指导项目的管理工作,图3列出了IPD交付模式的流程设计:

2.2 各阶段的项目目标

确定了项目流程之后,我们进一步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主要目标与各参与方的角色,如表8所示:

表1 IPD流程中的项目目标与参与方任务分配

TABLE1 Project Goal and Assignment of participants

文献来源:自绘

3 搭建项目团队

如表2所示,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完成,依赖于众多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业主作为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决定着该项目的规模、用途、建设过程以及日常运营状况,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业主的委托下,分别承担该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密配合解决该项目遇到的难题,这三者在项目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被称为工程界的“三大主体”,除此之外,项目参与方还包括设备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这些参与者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起着支持与监督的作用。

3.1 确定合同关系

由于IPD是一种全新的交付模式,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应用风险,降低试错成本,AIA提供的三种合同模式也正是体现了这个原则,它将IPD应用分为三个阶段:过渡阶段,多方合作阶段,单一目标公司(Single Purpose Entity,SPE)阶段。目前,我国国内尚无成熟的IPD应用经验,因此在工程实践中,笔者建议选择过渡型合同格式,在该合同模式之下,各参与方的关系如图4所示:

3.2 搭建项目团队

笔者认为IPD团队应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方式,打破组织间的沟通壁垒,缩短信息传递路径,让普通员工也承担相应的沟通管理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如图5所示,IPD团队的组织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小组,项目执行团队,每个层次都由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并由业主或业主委派的人员担任该层次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日常工作,图5表示出IPD团队的组织结构层次,以及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与职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文献来源:自绘

图4 IPD项目组织结构图

FIGUR4 IPD Project Team Structure Diagram

4 团队激励

IPD交付模式下的激励方式,是通过设置GMP来控制项目的投资总额,用项目的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做比较,如果实际成本低于GMP,则结余的部分按照事先定好的分配比例,算作酬金分配给项目各参与方,如果实际成本高于GMP,则各方按照比例共同承担超支部分。本节主要探讨如何设定GMP与分配比例的问题。

4.1 最高允许价格(Guaranteed Maximum Price,GMP)的设定

(1)GMP的设定

根据相关理论,GMP的由直接成本,激励资金,应急资金三部分组成,在IPD交付模式之下,我们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直接成本和激励基金。

a.直接成本

在项目开始前,所有的建设单位都会根据项目的类型、功能、建筑面积等技术经济指标,做出该项目的投资概算,虽然这个概算并不准确,但这是建设单位用来控制项目成本的第一道防线。在投资概算中,项目的人工、材料、设备成本是占比最大的内容,这部分计算的主要依据是: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和国家或地方的概预算定额,计算出“人、材、机”成本之后,可以进一步以此为计费基础计算相关的规费、措施费、税费等,最后汇总得出本项目的直接成本。

b.酬金

在工程建设投资构成中,设计单位的费用被包括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称为:勘察设计费,国家对于该部分的取费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该取费比例控制在总投资概算的1%~4.5%之间;施工单位的费用被包括在建设安装工程费用中,称为:利润,也就是说施工单位的酬金都可以算作利润,因为施工单位投入的“人、材、机”成本已经算在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里,由业主支付了。

在IPD实践初期,业主可以参照类似项目的设计费用与施工单位费用,保证IPD模式不会损害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参与IPD合同的积极性,要时刻谨记:IPD的根本目的是节省浪费,降低项目的直接成本,而不是削减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劳动所得。

4.2 激励方式与激励基金分配比例

分配比例的设置应该与各方在项目任务中的权重为依据,如果参与方在该任务中承担主要责任,则其权重较大,分配比例高,反之则低。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笔者建议将项目分为设计任务、施工任务、分包商招标任务、设计变更处理任务等,每个任务中各参与方担任不同的角色,占据不同的权重,该权重也是各参与方的激励基金分配比例。任务表的格式如下,具体的权重因项目不同而不同。

在IPD实践过程中,IPD团队可以根据项目情况编制不同的任务表,并评估各参与方在该任务中的角色与权重,作为激励基金的分配依据。

4.3建立项目总结机制

在工程实践中,“节点”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这标志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开始向下一个阶段迈进,“节点”除了“结束”的意义之外,还应该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总结”。但遗憾的是,“节点”对大多数工程人员来讲,意味着结束和解脱,很少有人主动地去想:我们在上个阶段犯了什么错误,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或者说每个人自己会在内心有一个总结,但并没有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形成团队共同的经验。

因此,笔者建议IPD团队要制定过程监控机制,阶段性的进行内部交流,将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于外部专家。只有形成这样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氛围,将项目经验沉淀下来,作为团队的经验,才能慢慢的摸清IPD交付模式的规律,建立对于IPD和BIM的信心。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业者必须建立这种意识,不断总结与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工程界的创新之路,逐步实现交付模式与技术的升级换代。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工程项目集成化建设理论及关键问题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10年

[2]李红,《基于BIM技术的IPD模式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毕爱敏,《基于BIM 的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模式与合同结构的初步研究》,[硕士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4年

[4]AIA,e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A Guide.2007:California.

[5]AIA,ed.A Working Definition:IPD.2007:California.

[6]AIA,ed.AIA IPD Contract Documents.2015:California.

[7]陈沙龙,《基于BIM的建设项目IPD模式应用研究》,[硕士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3年

[8]赵雪峰,《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基于BIM平台的IPD工作模式设计论文_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