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急救治疗观察论文_赵力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目的:对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效果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选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突发脑出血患者当中随机抽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4例。抢救时间大于等于12分钟的为对照组;抢救时间小于12分钟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突发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急救治疗,能够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突发;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治疗;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突发脑出血患者当中随机抽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抢救时间大于等于12分钟的为对照组;抢救时间小于12分钟的为观察组,观察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为49-70岁、平均(60.18±5.24)岁;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为50-71岁、平均(60.38±5.62)岁;两组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院前的急救措施:抵达患者的急救现场之后立即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呼吸及体温的变化情况,保持患者头部向一侧偏移,以免患者发生舌后坠的症状,为患者放置一个口咽通气管,保障患者呼吸的通常。立即采取将患者送往医院急救的行动,在转送过程当中要避免救护车发生剧烈的波动,针对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可适量应用镇静剂。并且在进行转送时应密切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情况以及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等。

1.2.2 院内的急救措施:当接到脑出血患者时,首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可用吸痰器进行吸痰,并对患者口腔当中残留的呕吐物等进行有效的清理,并将患者保持在正确的体位,使其头部向一侧偏移,或者使患者保持侧卧位,将头部抬高至20度,同时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及时的清除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避免患者出现舌后坠以及分泌物堵塞口腔而影响呼吸畅通。在必要时可以为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以及进行气管插管的进行呼吸辅助。接诊医师需要简明扼要的询问患者病史之后进行全面的体检,针对患者存在的血压过高及脑疝危象和抽搐患者立即给予及时的处理,妥善安排好各项检查,减少对患者的挪动次数。针对危重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针对暂时无法收治住院治疗的患者,留置于抢救室中进行抢救治疗。依据患者的头部CT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等进行明确的判断。若患者仍处于昏迷的状态并且其颅内压较高时,立即以20%250mL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每隔6h快速滴注一次。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时,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后控制甘露醇用量,同时要及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的紊乱状态,通常以1500-2000mL为每天的补液量。对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和脑水肿,同时降低其颅内压,给予并发症的匛治疗。

1.3 评价指标

显效:经抢救患者的意识完全恢复清醒,颅内压正常,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有效: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颅内压得到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改善良好;无效:患者的症状未得到改善,持续昏迷或死亡。抢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故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其抢救时间非常重要,这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在有效的抢救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2 结果

对比两组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22例(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9例(79.17%);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管类病症,同时也是一种多发病,在全部患有脑出血病症的患者中,有将近五分之一的患者为脑干与小脑出血,其余患者均为大脑半球出血,且发病人群集中于老年群体。若患者突发急性脑出血病症,且没有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手段,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因此,医院及急救人员应提升对急性脑出血抢救时间及抢救方式的重视程度,确保患者获得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挽救患者生命。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式是一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患者病症发展趋势有效控制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病痛程度大幅度减缓,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为脑卒中范畴,主要为脑实质在非外力损伤下的出血。大多为高血压、小动脉合并所致,其动静脉血管破裂亦可导致脑出血。脑出血患者常表现肢体、语言障碍、健忘及失眠等临床表现,其颅内压显著升高,脑水肿及脑疝形成为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在脑出血6h内形成脑部水肿,其8~24h的水肿达到高峰,故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清除水肿为急救的主要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予以改进急救措施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91.67%)和死亡率(8.33%)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79.17%)和死亡率(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下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分级,并予以针对性的药物干预措施,通过体位摆放,保护其头部,对于后期的手术治疗,改善其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意义。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肌循环效果,减少二次伤害,从而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减少损伤性,增加抢救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意识判断、指标监测、维持呼吸、静脉通道、搬运患者注意事项、急救措施,能够避免患者发生窒息现象,将各个抢救环节均做到紧密衔接,避免耽误患者救治,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优化院前急救步骤、环节,确保各项急救工作的实施,提高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对突发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急救治疗,可对患者的病情有效改善,还能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莉华.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510-3511.

[2]兰竣.14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17-19.

[3]董珂敏.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284-285.

论文作者:赵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急救治疗观察论文_赵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