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工程,其结构形式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严重影响着桥梁道路的质量和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使用寿命变短,安全性能变低,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计划规程进行,全面提升整体施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总结以往的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就现阶段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来看,在工程项目建设与维护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害,这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桥梁建设作为当前我国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影响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方向。但是最近几年经常听闻有某地桥梁施工因质量问题引发事故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这些都给我们敲响警钟,必须要加强对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加大对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防患于未然,质量才是硬道理
1 常见桥梁施工中的病害
1.1 桥梁钢筋发生锈蚀
1.1.1 危害性
一旦钢筋发生锈蚀就会导致受力截面积变小,从而降低钢筋一定的力学性能;进而减弱了钢筋的抗拉和抗剪强度使其无法将所受应力高效的转移给混凝土;钢筋发生锈蚀还会因产物而出现体积膨胀,最多可以膨胀到其原有体积的 2~4 倍,在钢筋不断锈蚀情况下其产物会在混凝土中渐渐积聚并对混凝土进行挤压,导致混凝土的保护层变形、开裂甚至剥离;另外钢筋锈蚀逐渐减弱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度,这直接降低桥梁耐久度,影响桥梁安全性提高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1.1.2 致使钢筋锈蚀的因素
(1)混凝土的密实度不达标,即混凝土孔隙比较多,如果达到一定的潮湿度,空气里的 CO 2 很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致使混凝土发生碳化现象,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碱性,很容易锈蚀内部的钢筋。
(2)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常常会出现多种表层缺陷,像掉角、蜂窝、剥离露筋等。钢筋被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满足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如果出现以上缺陷内部钢筋就会出现锈蚀。在发现钢筋出现锈蚀时,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酿成大祸。
1.2 混凝土桩发生断桩
笔者在对近年来桥梁挖孔桩断桩现象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后发现,引发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施工工艺失当。当孔底与孔壁的渗水上升的速度大于 6mm/min 时,应该采取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普通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仅仅适用于小于这个渗水速度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上渗水速度比较大仍坚持普通浇筑方式的,其灌注混凝土桩全部都会报废,并造成大量经费损失和工期延迟。
1.3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不适当通常承包商比较重视水泥的采购、储存与使用,从而常常忽视混凝土集料选择。其中粗集料需要至少两种规格的材料进行配合而常被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混凝土的混合料配合不当时会空隙率较大,使得混凝土不密实因此容易造成蜂窝或麻面等质量缺陷。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出错同时也是造成混凝土外观和质量差的重要原因。混凝土进行拌和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配合比。然而施工中时常发生比例控制不严的情况,比如用水量超标,或是坍落度较大。
2 对于上述常见病害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2.1 对于桥梁钢筋锈蚀现象的预防措施
(1)将已经损坏剥离的混凝土全部早出,暴露出钢筋。
(2)使用除锈工具对生锈钢筋进行除锈,并且要清理表面灰尘。
(3)混合配料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使用环氧混凝土等防腐材料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护处理。
2.2 断桩现象预防措施
前面提到对于渗水量较小、但无法使用普通混凝土浇筑方式的挖孔桩,即渗水速度大于 6mm/min 的情况必须以水下混凝土的方式灌注桩基。具体为在孔内加入高度大于 3m 的水,然后按照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方式及步骤灌注即可。注意,在灌注时有可能在某个高度时水会被混凝土从孔内挤出,顶面又没有存水,则此时需保证导管深度大于 2m,以确保混凝土更加均匀密实。
2.3 外观质量的预防措施
2.3.1 合格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优化
现行混凝土配合比为五组份理论,其中四组为水、水泥、细集料和粗集料,这四种为基本材料,第五组为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之用。为此,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统一产地、品牌甚至颜色,这样既可以避免材料不一致而使混凝土外观不一致。
2.3.2 优化混凝土施工工艺
(1)在搅拌混凝土时进行高频次检查;
(2)在支模之前应该先找平层,以保证模板下口严密不漏浆;
(3)如果混凝土的倾落高度大于 2m,搅拌后要通过溜槽下料,以避免再度离析。进料时应匀速进行,减少气泡进入;
3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3.1 施工前期做好多方面评估和物质上的准备
施工建设前的设计阶段,应选择科学性、适宜性、可行性强的明细方案,会用到的材料事先确定好供应商以保证施工中充足的材料供给严格检查入场的材料质量,考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因素,根据实际气温变化选择适宜的沥青用料等。
3.2 暴露钢筋机构的保护
暴露钢筋未经处理极易出现生锈腐蚀对此病变处理时应先清理好材料表层锈迹,再选择水泥基防锈材料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如此方可大幅度减缓钢筋锈蚀速度。
3.3 强化道路桥梁养护工作
施工后做好养护工作是预防或减少病害关键环节,也恰好是最薄弱环节。施工完成后,首先应强化交通管制,避免对道路桥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然后是制定出日常养护计划,一但发现工程出现波浪、松散、溜滑、裂缝、凹槽等病害后,应及时采用当下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控制与处理,并对日常养护计划进行灵活调整,没能及时处理又存在较大病害的道路桥梁工程应尽量避免大型汽车通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桥梁使用的维护和管理,更要注重控制桥梁的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桥梁整体的质量,在源头处预防质量病害现象。以上便是笔者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措施的一些经验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善智.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16-198
论文作者:季鹏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桥梁论文; 锈蚀论文; 病害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