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21001
【摘 要】目的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 一周,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介入治疗15min后灌注分级情况。结果 联合组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灌注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提高灌注3级的比例,迅速疏通梗死病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引起的心脏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骤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病变类型。主要因冠脉硬化斑块破溃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局部坏死症状。除此之外,休克、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高血脂等因素也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休克、心电图改变等。容易引起动脉栓塞、心脏破裂、肺炎、左心室壁瘤、乳头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不良影响[2]。临床主要采用吸氧、镇痛、心肌再灌注、抗休克等方法进行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血栓发生机率,受到心血管内科医生的亲睐。在介入治疗后采用替罗非班有增强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近年来,有关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成功治疗的报道较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测定、心肌坏死标志物测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2-75岁。按治疗方法分组将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被送往医院救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卧床休息,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监测,面罩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前后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治疗。将导管插入心血管,沿导管放置支架,然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时间为5-7天。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在插入导管后,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5μg/kg,缓慢静脉滴注。术后一天后,继续微量泵持续输注0.15μg/(kg•min),低分子肝素钠500U/h,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心肌灌注情况、 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采用Gibson的TMPG灌注分级法在介入治疗后20min对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进行评定,分为0级、1级、2级、3级,级别越高,血管灌注效果越好。 心脏不良事件主要有:恶性心律失常、心肌重构、重度心肌缺血、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有:皮下瘀斑、出血(牙龈、股动脉、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0处理数据,用%表示,x2检测,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联合组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联合组TMPG灌注3级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主要因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引起。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持续增高[3]。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为常用,对疏通梗死血管疗效显著。但是术后容易引起血栓脱落,激活了病灶残留的血小板,引起胃出血、股动脉出血等不良反应,再加上吸烟、高血糖等因素加重症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血小板活性增强就会粘附集聚形成血栓,堵塞动脉,所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心脏时间有重要作用。替罗非班属于抗血小板类药物,具有高效性和可逆性的特点,主要适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替罗非班强效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受体结合,减缓血栓形成的进程,缩小血栓的面积[5]。静脉输注5分钟后即可起效,药效能够达到8小时,吸收率高、清除率高。静脉泵持续缓慢滴注可以保证吸收效果,不会使血栓堵塞血管,形成再灌注。 对术前检测对替罗非班无过敏反应的患者适用,可以作为介入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方法,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对心脏缺血有预防作用,保护正常心血管功能,减少各类出血疾病的发生[6]。与低分子肝素连用可以继续延长出血时间,而且停药3小时后出血恢复正常水平。常见不良反应有心包积血、发热、皮疹等,但是这症状一般较轻,停药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观察结果中,联合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比例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联合组心脏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明显更低,说明心血管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灌注效果好,替罗非班强效抑制血小板,可以辅助介入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 戴晓萍.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J].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2] 王冬艳,马晓鸥,冯丽侠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19-2820.
[3] 叶海波.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55-156.
[4] 郭树领,王静.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4):85-86.
[5] 刘浩.急性心肌梗死球囊扩张术后无复流1例报告[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606.
[6] 张同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44-45.
论文作者:李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心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氯化钠论文; 注射液论文; 盐酸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