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概论_课程开发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概论_课程开发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论论文,成人论文,教育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宏观上审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目前有两个热点取向:一是倡导非学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开发,旨在为成人高等教育下一步的发展开疆拓土;一是倡导开发短平快式的新课程模块,使课程与知识快速更新的节奏同步。这两种思路,体现了前瞻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可以说是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攻方向。值得指出的是,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改进课程功能的总称,涉及的面十分宽广,应在长远方向和当下操作上,全方位向前推进。笔者深感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还应重视从面临的薄弱环节、难题、困境入手,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优化论证。因此,本文围绕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现状,思考了一些较为紧迫的问题,希望能引起专家、教师深入的探讨。

一、对专业基础课程开发的期待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在课程开设上面临的困难是:有相当一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不能学以致用,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为了获得学历又不得不学,被动的学习很勉强,很无奈,课堂气氛萎靡,教师授课没劲。这类课程开设的两难是:压缩课时,乃至取消、删除,觉得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不牢固,会制约日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继续开设,学生厌学、逃课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连课堂教学有时都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针对这种现象,办学基本上是靠学分、考试、学习评价等管理制度来维持,带有很大程度的强制性。如果课程变成对学生接受的“强制执行”,学生由于要获得学历而在“管制”下接受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和现代人本教育精神是相悖的。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这种课程危机,难以引起教育者应有的重视。很多在成人高等学校工作的同志,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成人学生是“杂牌军”,“素质太差”,“混文凭”,一般不会从高校内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找原因,因而很难从更高层次上承担起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责任。

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能直接学以致用的课程,如外语、计算机等工具课程,新闻、医疗、贸易等和市场收益贴得比较紧的热行业课程,一般说学生的学习是很投入的。那些不能直接为学生的谋生、择业服务的基础理论课,要是没有学历的刚性法则,的确很尴尬!面对这种现象,只埋怨学生素质差、急功近利是无济于事的。对这些基础课程进行开发,使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重新焕发生机,才是根本点。试想,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如果有形无实,学生接受大众化的成人高等教育,仅仅是学了一些发财赚钱本事的话,无疑会导致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声誉的损害和教育功能的变味。

这种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包括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充盈、重组、刷新,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故鼎新等等。笔者觉得,当务之急还在于应紧扣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滞后症状做应急手术。

其一,内容整合

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大部分是从普通高等教育挪移而来,先天性带有精英教育的特点:重视学科知识的齐备和体例的完整,纯学理的逻辑演绎和思辩,局限在自足封闭的学术空间,和大众社会生活的距离很遥远等。即使在普通高校,很多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取向也面临危机,“滑向追求数量,使得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兴味索然,没有时间、精力去发现、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爱好与兴趣,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教与学更是无从谈起。”[1]用这种带有症状的学科“喂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人学生,供给和消费错位更为突出,严重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所以,应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整合:(1)精选。精选的标准,定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学生从事一定的专业、职业,必备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理论,应该在成人高等教育阶段打造得结实坚固。虽然任何基础理论学习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也应尽可能地从成人特定的职业、专业考虑,使课程有助学生站在一个比较坚实的理论起点上。这种选择取舍标准,不能单方面由教与学的某一方面确定。由于教师对本学科情有独钟,往往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删不得,难以忍痛割爱。而学生往往根据兴趣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难免偏狭。只有专家、教师、成人学生、社会通过对话达成共识,才能对基础理论课程作出科学的选择。(2)扩展。基础理论课程实施,不能局限在纯学理的思辩和抽象概念的演绎,应从学科和社会的结合上,开发和建构基础理论课程的当下意义,在内容的拓展和信息的辐射中,活化学生的理论感悟,拉近枯燥理论和成人学生的距离。(3)铺垫。成人高校目前开设的很多基础课,使用的是改革后的教材,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而成人学生的知识构成,是传统课程塑造的,接受新课程存在着理解的障碍。这类课程实施,需要采用讲座、授课过程对相关背景的穿插介绍、比较等,修复学生知识结构的断层。(4)榫合。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多样,而师资主要聘用普通高校,很常见的问题是,教师既要为普通高校学生授课,又要为相同专业的夜大、函授、脱产、自考、培训、远程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生授课,所讲授的内容和千差万别的成人学生的学习个性脱节。真正棘手的是,课程整合的使命需要教师承担,但由于高校师资紧缺,兼职教师因时间、精力的原因,对成人教育课程是“客串”,不可能也没精力在成人课程开发上主动出击。这样,如果没有机制的创新和对教师参与的激励,课程整合只是一句空话!

其二,新教法尝试

新教育理念关于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生成性等等,是理论界很热烈的话语。可是,成人高等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主体,是从普通高校聘请的。他们关注的是各自学科的理论研究动向和相关的学术信息,由于上述的原因,对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相对较少,教育教学与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期待高校基础理论课程教师进行新教学方法尝试:(1)怎样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高校的专家学者是理论权威,而现代教育和大众化高等教育都要求他们从权威的位置走下来,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可事实上,兼职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授课任务,行色匆匆,不认识、不了解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传统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教学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2)怎样设计互动的、开放的、宽容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说,应不应探讨所讲授的理论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供给、“链接”相关的信息资源,组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式学习、建构式学习,使教学不是单纯传授,而与学生对话和共同体验,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发现,成为学生知识的促进者。(3)成人高等教育可不可以走出课本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在理论和社会的联系上拓展新的教学空间?以师范类成人高等教育为例,基础教育课程中,已增设实践活动课程,师范类成人高等教育,也应适当创设实践课程,结合基础学科选题调研,制作问卷,统计收集数据,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个案研究,组织小团队协作攻关,撰写项目研究报告等。这样,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建构式学习的能力,在基础教育中从事研究性学习指导等,都具有效发乎上的示范意义,以便把这种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自主研究的习惯,延伸到所从事的其他领域……总之,新教学方法尝试的空间很大,处于八面来风中的高校教师,应该得风气之先,躬身尝试,率先垂范,活化基础理论课程的传统教法。

二、综合课程开发的几个切入点

综合素质、复合型知识,是现代社会很多行业聘用人才的一个新规格。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开发富有个性特色的综合课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于综合课程开发,热烈的理论倡导得到社会广泛的赞同,但课程开发的步子迈得不大。联系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事实看,综合课程开发是粗放的,因缺乏学术探究和鲜明的理论旗帜的引导,容易望文生义,盲目随意。如果对种种“综合”的行为进行审视,就不难发现自发的、凭着感觉的“综合”,徘徊在很浅的层次,多是不同学科内容的叠加、组合。例如,很多同志对“综合”的理解为:搞人文学科的,学习一些自然科学;从事自然科学的,应摄取一些人文学科的素养。成人院校的做法一般是:鼓励学生跨学科听课,或从学分管理的角度,要求文科学生修一定量的理科课程,理科学生修一定量的人文课程。从理论上说,这样的理解和做法都没有错。问题是,文科和理科都向对方吸收一些知识的“综合”失之笼统,作为一种指向性的理论尚可,但在办学实践中落实,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论证。比如,一个文科专业应增开哪些必要的理科课程?一个合格的理科学生,应必修和选修哪些文科课程?综合,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综合?在哪些专业、学科层面的综合?……对这些基本问题不作界定和回答,思路模糊含混,综合课程开发很难向深层推进。

在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单位,还有一种普遍的误解:综合人才就是知识面很新、很开阔、很渊博的人才。因此,把综合课程开发的气力,投入在创设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专业、新课程上。的确,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消费,需要人才知识结构的开阔,关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是,新世纪的“通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渊博,更不能等同于“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大师级人才。开发综合课程,一味求多,包罗万象,就要冒把学生变成无序的知识拼盘的风险!

“综合人才”作为一个赢得广泛响应的新教育概念,有特定的教育背景和社会期待的双重原因。综合课程的开发,不应停留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空洞倡导层面,不能照搬传统教育“博学多才”的思路,应重视对“综合”内涵的探究,结合各自的培养目标,找准综合课程开发的切入点。下面仅是笔者的思考和粗线条勾勒。

其一,反思纠偏

综合的切入点,是弥补学科教育的知识漏洞、人格缺陷等。社会信息反馈反复启示我们:学科教育“产品”——学生,无论知识构成还是人格构成,暴露出明显的“硬伤”和破绽。换言之,是传统高等教育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学生虽拥有某一方面的学问,但生命、灵魂却不健全。诸如文科学生不具备起码的自然科学常识,被科技社会甩在一边,被称为“边缘人”;而理科学生人格偏瘫,被称之为“空心人”。[2]正是在此意义上,才有综合教育的呼吁。因此,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出发点是:放弃传统学科追求知识的系统性、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导致的封闭性,深刻反思学科教育的缺陷和症状,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可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学员状况、教育办学情境等,有针对性地“补钙”。如文科开发综合课程,侧重于给学生补给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使他们对当今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高新科技不再隔膜和孤陋寡闻,并通过课程和教学,在文科学生的知识构成中沉淀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理科开发综合课程,侧重于学生理想和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懂得“为何而生”,并及时得到学会关怀、学会尊重、学会与他人相处、敬畏生命、亲近自然、追求崇高、正义、和平等现代人文精神的滋养。当然,自然科学内容日新月异,哪些科技信息和科学素养是当今文科学生必备的?人文学科气象万千,理科学生的应如何摄取?综合课程开发和设置,既不能随意采撷,也不能挂—漏万,这些,正是新课程开发值得研究的命题,力求通过各种课程结构整合、调配、重组,拓宽教育界面,消解学科教育的后遗症状。

这里,笔者还想特别强调功能性综合课程开发。功能型的综合课程“完全打破学科结构,把知识看成是促进综合经验增长的一种资源,注重学习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在与环境的交往过程中,灵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功能型的综合课程可以说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学科与学习者的整合,它是综合课程发展的最终趋势。”[3]目前,高等教育消费重工具性而轻价值性、重科学而轻人文的倾向严重。扼制这种偏向,人们寄希望于综合教育。笔者觉得,增加人文课程数量仅是一个方面。事实上,成人学生人文素质低下,不是没有足够的人文课程,而是人文课程教学过程教育功能的丧失!我们在办学中深切意识到,人文课程、德育课程虽然不少,但实施过程已严重偏离了教育功能。学生必修或选修这些课程,主要是背标准答案,通过考试过关,拿学分,取得学历,课程中负载的教育信息,并没有触及成人学生深层的精神文化症状,难以参与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其中政治、德育等教化色彩很强的课程,教化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厌倦,有逆反心理。从现代教育理念审视,人文课程、德育课程学习,还不是学生基于自我意识、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过程。所以功能性综合课程开发,主要是一些课程实施过程的开发。教师不是简单地照搬和传播教材规定的教化内容,而是利用开放的资源,联系学生的经验,创设情境,在民主的气氛中组织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师生心灵的交流、撞击、互动、对话,使教育的功能回归。这种功能性综合课程开发是一个高难动作,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引领和活生生的操作个案的尝试。

其二,适应社会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适应社会,是综合课程开发的又一逻辑起点。传统学科教育自成体系,孤立运作,忽视社会对人的知识构成的动态要求。学生虽然获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却难以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不得不重新进行培训,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在企业、公司、贸易行业尤为突出。目前,高等教育的服务性和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机制,都要求在综合性人才培养方面下工夫。因此,综合课程的开发,应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对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局限和弊端保持清醒,进行以应用性为宗旨的广域的课程综合。这种广域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突出学生走向社会将要解决的大部分具体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和相互关联的性质,能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世界、生命和科学的统一性。”[4]具体进行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要从教育“产品”的社会服务对象出发。如服务对象是现代企业、公司、贸易行业等,就应注重传统学科没有的、但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所急需的善于沟通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工作的能力、适合国际合作的知识结构、技能技巧等综合素质能力。而师范类的成人高等教育,综合课程开发,必须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职业素质、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高师教育的课程如果滞后,培养的“教师”产品适应不了新课标教学,不得不接受培训后才能上岗,便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总之,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很多岗位用人的规格是动态变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如果缺少服务意识和课程综合意识,只埋头参照着传统普通高校课程,恪守着单一的、口径很窄的学科模式,“产品”规格硬化,必然会在使用中缺少应变性、灵活性和贯通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对“通用”人才的呼声很高,要求综合课程开发超越传统学科那种泾渭分明的界线,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能力培养目标的重组。

其三,人本教育

这一目标以人的和谐而全面发展为重心,称之为“全人教育”,是目前教育理论界倡导的具有理想化色彩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从社会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转型,体现了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本教育精神。这是教育的长远目标,也是综合课程开发质量评估的基本座标。所以,综合课程开发应融入人本教育精神,也应从人的全面发展观上思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目前看,在综合课程开发中贯彻人本教育,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1)从个性发展的层面,综合课程开发侧重创设更为丰富、更为开放的课程,供给学生自由选修,使课程开设对生命潜力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有裨益。(2)直面我国成人素质构成较为封闭、有很多的空白的事实,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高度,在一种横向的比较中看到差距和缺撼,在综合化课程的开发上,对成人学生的素质构成进行人类先进文化的滋补,使教育成为现代文化的“补血”工程。

三、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力度

从理论上说,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功能是令人振奋的: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教育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在十分宽广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授课教师和学习内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然而,理论设想和事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就成人高等教育来说,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水平偏底,普遍还停留在掌握信息工具——计算机素养教育的层次。计算机课程演变成狭窄的专业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把具有无限潜能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上成了计算机入门课程。表面看,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修了计算机课,但从信息技术教育的角度审视,教育、学习的含金量不高。除了个别学生在个人兴趣的驱动下自己深钻之外,大部分学生跟着课程按部就班学习,只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素养,诸如懂了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学会了一些软件工具的作用,一般能在网上散步、观光、浏览、聊天。好一点的,还可以程度不同地摄取与工作、学习相关的信息等等。但整体地说,成人教育领域除了计算机专业之外,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教育产生的冲击和划时代的影响不相匹配。计算机教学游离在学校各科教学之外,学生还不具备驾驭信息技术进行高质量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时间空间有限的成人高等教育,更应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基础。应该看到,教育软件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不断开发,建设节奏加快。目前,全国有450所高校实现了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及英特网的互联。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通达全国160个城市,联网的教育机构和科研部门达900多个,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主渠道,值得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高度重视。新世纪的成人高等教育,要体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掌握信息技术是必须跨越的一个障碍。

成人高等教育强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应当循序渐进,把力气用到点子上:

首先,转变课程及教学观念。有关专家指出,信息技术需要与教育相整合,分为五个阶段实施:1.计算机素养培养阶段;2.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4.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阶段;5.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阶段。[5]成人教育界,计算机课程还谈不上有这种长远的分步走的目标,开设计算机课,多属于低层次的计算机“扫盲”教育。兼之普通高校承办成人高等教育,受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在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管理都重视传统的“显学”,教师以自己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引为自豪。虽然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开始敲击键盘,但把计算机或当作钢笔使用,或作为新闻、信息浏览器,没有使这种现代教育学习工具的潜力得到释放。管理上,对计算机课程的成绩放得宽。非计算机专业的成人学生,受上述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计算机课程视为“副课”,加上有畏难心理,信心不足,投入不够,以为懂一些计算机操作的ABC知识、能应付考试过关就行了。不革除这种课程观念,计算机教学可能长期滞留在很浅的有形无神的低层次。

其次,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成人学员的实际,设置合理的信息技术培养目标,强化训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成人学员计算机是零起点,目前的课程,一般没有从成人的未来学习和发展上设定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而是抱着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态度,教学实施未能针对难点各个击破。课程大都是初级的,学生修完课程,一般还不能娴熟地使用现代的通信传媒技术。因此,应从成人信息技术水平出发,开发阶梯式的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成人信息教育课程体系,以期能娴熟驾驭Word(文字处理软件)、IE(因特网浏览器)、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软件)、Fronepage(网页制作软件)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获取、存储、处理信息,自由地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部分代替和促进思维,应用信息解决简单的学习、研究课题等,为日后独立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进行全新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促成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总的来说,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利用远未普及。除了一些理科课程零星地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辅助教学之外,大部分课程教学仍然使用教案、黑板、粉笔等传统工具,学科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因为本身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其实,“在其他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技能,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因此,信息技术学习目标与其他学科目标是一体化的,彼此可相互促进。”[5]所以,成人教育的各种学科、专业教学和信息化学习有机融合,既可以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必须作为课程开发的攻关项目。学科授课教师应参照一定的教学信息资源条件和网络多媒体课件,逐步把现有学科和课堂讲授与信息学习结合起来,从各自学科课程中选取一定的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不断尝试、扩大和提高。

第四,重视演练网上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不等于信息学习能力。未来的网上学习是一种水平,不是打开网站就可以参与,不是会操作计算机就能各取所需地摄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进行网上互动学习。而成人学生往往把信息技术简单理解为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学习能力的自觉训练尚属空白。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不仅在基本理论学习上由教师引领学生领略本专业气象万千的网络资源,开拓视野,而且同步设计一些切合成人学生实际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和跟踪指导下,让学生拟定学习计划,自主设计研究方案,摄取、整合信息,自助研究,参与讨论,建构学习意义,进行团队协作探究,创设规范的文件夹,制作课件,评议反思,最后由教师作出活动评价等,只有这样的实战演练,才能使成人学生逐渐适应和习惯新的学习形式,为成人以后的持续学习和人的发展插上羽翼。

标签:;  ;  ;  ;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概论_课程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