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新中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匹配对技术能力的影响
——京东方 1993~ 2018年纵向案例研究
马 丽 邵云飞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通过京东方1993~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我国后发企业在二次创新过程中,组织学习平衡模式与联盟组合网络匹配对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次创新过程中,随着焦点企业联盟组合网络由小规模、低多样化程度、弱强交替网络向大规模、高多样化程度、二重网络的演化,动态协同调整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由间断型平衡向双元型平衡转变,最终实现长期的组织学习混合平衡将有利于企业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与赶超。
关键词: 二次创新; 组织学习平衡; 联盟组合网络; 技术能力
1 研究背景
我国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历程中经历了二次创新模式、集成创新模式和全面创新模式,而基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二次创新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主要模式[1]。在二次创新过程中,要想实现技术追赶,就要利用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实现比技术输出国更快的技术发展速度,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2]。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模块化、水平分工和全球化制造的开放创新时代,二次创新需要具备更多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联盟网络以及组织学习动态性[3]。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引进的系统进行研究与改进,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紧跟国外最新发展趋势。陈伟(2005)在《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文中提到,尽管国内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开发与研究上获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由于技术与规模的限制,在功能上仍与国外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差距[11]。而对于国外的产品,贾西兰等(2016)在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中指出,虽然国外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但无法满足我国图书馆特有的本地化需求,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拓展、完善、汉化[12]。
后发企业在二次创新过程中,可以通过缔结联盟组合在开放的联盟网络中积累知识和提高技术能力[4]。YAMAKAWA等[5]指出,企业在构建联盟组合时,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联盟的选择会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一般而言,联盟这种组织间网络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会对平衡组织学习产生重要影响[6]。目前,有关联盟网络条件下组织学习平衡的观点主要包括:探索和利用次第出现,实现间断平衡[7];探索和利用同时进行,实现双元平衡[8],以及间断平衡和双元平衡都能实现的混合平衡[9~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联盟组合中学习方式的选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到联盟网络关系属性与结构属性[8,12]的影响。鉴于此,在开放环境中,后发企业在二次创新动态过程中,应该选择哪种学习平衡模式与其联盟组合网络匹配,以提高技术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总体而言,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是在产业集群等整体网络层面关注传统行业企业的技术追赶,其所取得的研究结论对其他网络形式和行业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较之传统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特别强、技术生命周期非常短、创造性毁灭和产品创新的技术深度与广度特别高等特点[1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典型企业在联盟组合这一自我中心网络层面进行单案例纵向研究,以期从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动态匹配的视角深入探讨二次创新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的机制。
针对上述研究主题,本研究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为例,通过对该企业1993~2018年间二次创新历程的深度解析,揭示在二次创新动态过程中,组织学习平衡模式和联盟组合网络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理,丰富二次创新、联盟组合和组织学习理论,并为后发企业在全球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的环境中有效实现技术能力赶超提供实践启示。
2 理论分析
2.1 联盟组合
目前,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环境并成功实现对领先企业的赶超,很多后发企业都通过组建联盟寻求资源支持。DOZ等[14]认为,联盟组合是焦点企业所参与的一系列双边联盟的集合。OZCAN等[15]则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把联盟组合定义为焦点企业与合作伙伴建立多个直接联系的联盟网络。综合相关研究,本研究将联盟组合界定为在给定时间段内,以焦点企业为中心的与焦点企业有直接联系的所有双边联盟的联盟网络。联盟组合的成员一般包括技术提供商、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分销商、用户、竞争者、行业协会和政府等[11]。联盟组合网络兼具以下两个特点[16]:①结构属性,指联盟组合的边界和内部节点所构建的整体结构,可从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网络位置和网络密度等方面考察[17]。②关系属性,指联盟伙伴间关系的紧密和活跃程度,依关系强度可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依时间维度可分为潜联结和隐联结。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和构念测度的实际可操作性,本研究选取结构属性中的网络规模和网络多样性,以及关系属性中的强联结和弱联结构建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其中,网络规模反映了自我中心网络中焦点企业可控资源的数量多少;网络多样性决定了焦点企业可获得资源的种类多少;网络联结强度则影响焦点企业获取资源异质性的程度。
2.2 联盟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
由于联盟网络中蕴含丰富的资源,学者们便将组织学习的探索-利用模型置于联盟网络层面,开展跨组织边界的学习关系及其平衡研究。目前,相关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3种:①间断型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侧重一种学习而接下来转向另一种学习,即通过时间上的分离实现二者平衡[7]。②双元型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可以在联盟网络中进行探索性(或利用性)学习;同时,在组织内部开展利用性(或探索性)学习,即通过空间上的分离实现二者平衡[8]。③间断型和双元型混合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从长期而言,通过合理的网络配置,组织可以在某一阶段实现间断型平衡,而在另一阶段实现双元平衡[9];或者企业可以通过跨越不同联盟域来实现双元型平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域内和跨域间断型平衡[10,11]。此外,学者们还进一步讨论了联盟网络、组织学习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例如,邓渝等[4]指出,焦点企业联盟伙伴选择通过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的中介传导作用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将后发企业的组织学习平衡置于联盟组合这一网络层面考察。显然,间断型和双元型学习平衡在联盟组合网络中都是可以实现的平衡形式,如果对研究对象考察的时间足够长,间断型和双元型混合平衡在联盟组合网络中也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此外,在不同的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下,组织学习平衡方式的选择也会对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2.3 二次创新过程与技术能力提升
技术能力包含技术研发能力和实现技术商业化应用的能力[18]。本研究采用FIGUEIREDO[19]提出的技术能力矩阵分类法,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基础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两个维度。前者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改进的能力,后者是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并将其商业化应用的能力。企业拥有的专利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企业的技术基础能力,专利质量的提高过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后发企业的技术基础能力追赶历程。高技术工业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快速开发出能为市场所接受的新产品的种类和新颖性则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
吴晓波[2]将二次创新定义为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囿于已有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创新,其不同于主导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形成、发展和变革的一次创新。二次创新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见图1)。由图1可知,引进企业在成套引进第I类成熟技术后,经历模仿创新(i)、创造性模仿(ii)和改进型创新(iii)3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引进企业深入开展组织学习,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适时将引进技术动态升级到第II类新兴技术或实验室技术,从而进入后二次创新(iv),或称准一次创新阶段,并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R&D,促使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跃进。鉴于此,二次创新究竟是如何提升后发企业的技术能力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吴晓波等[3,21]指出,在二次创新的不同阶段,动态匹配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后发企业技术能力。但现有研究主要采用适应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过渡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等学习模式,有关企业网络层面也多集中在产业集群和战略联盟,探索性-利用性学习平衡模式和联盟组合网络的动态匹配在二次创新提升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的机制探讨中则较少涉及。
司大愣子、陆茂本他们,常谈论别呦呦的奶子,说她的奶子白,大。她的奶子果然白,但不算大,也不算小,挺,还微微上翘。红艳艳的奶头,让我想起一个多月前吃过的樱桃……
周末的留言中,有一位家长就对自己家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欺负的事情,无比愤怒。作为爸爸,他第一反应就是跟孩子说:“儿子,以后再被人欺负,就给我打回去。”但之后冷静下来,他又开始担心这样的教育可能有问题,于是留言问到底能不能教孩子被欺负就打回去。
先说“太幼稚”。正如网友所说,无论“上下班坚决不迟到早退,若临时请假必须事前写好请假条”,还是“杜绝开发商请客吃饭与办证速度挂钩问题,杜绝一切有业务往来的饭局”,都属于“幼儿园认知级别”的问题,本就是基本常识,根本就不需要“承诺”。的确,如果不迟到早退也要进行公开承诺,那就说明要么该部门平时的确连纪律底线也没有守住,要么就是敷衍了事,用原本不需要承诺的问题滥竽充数、走过场。
图1 二次创新动态过程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开展有关研究。这是因为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22],并且如果设定理想的时间间隔展开分析,则能够更深入地反映案例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能够更好地回答研究框架中提出的问题[23]。此外,在中国情境下,研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得出的结论将更有助于加深对国内企业同类现象的理解。
3.1 案例企业选择
首先,本研究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新型平板显示行业作为案例研究的产业情境。这主要是基于,一方面,新型平板显示产品的生产涉及玻璃基板、有机发光材料、液晶材料和专业装备等十几个产业,资源依赖性特别强,有利于焦点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需要构建联盟组合网络;另一方面,该行业存在一个“王氏定理”,即每36个月,标准显示器件价格将下降50%,若保持价格和收益不变,产品性能必须提升一倍以上,有效技术的保有量必须提升两倍以上。由此可见,该行业的创新活动非常频繁,这有助于观察产品核心技术持续快速提高过程中,国内企业学习与追赶的进程。
(1) 坡体地质条件。项目区属构造剥蚀高山峡谷的上缓下陡形台阶状地貌,自然边坡高约400 m,其上部较缓边坡坡度约40°,下部陡崖坡度约70°~80°,崖顶与坡脚高差约190 m,坡向50°,线路以大桥的形式从坡脚通过,桥面高出河道约6 m。坡体主要由志留系茂县群(Smx4)绢云母千枚岩和夹少量条带—薄层状变质细砂岩构成。由于坡体位于桃坪倒转背斜核部,造成坡体褶皱、挤压破碎带发育。边坡优势产状345°∠77°,属陡倾斜交结构边坡。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 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下半球赤平投影见图9,工程地质断面图见图10。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档案记录、人员访谈和实物证据4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不同的证据来源构成了“资料三角形”,能有效避免共同方法偏差,不但有利于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和资料来源对研究数据进行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22],而且还有利于验证同一个事实,提高了案例本身的建构效度。
3.2 数据收集
其次,本研究选取新型平板显示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京东方作为案例研究样本。该案例符合EISENHARDT等[24]提出的理论抽样原则。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1993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通过分散合资生产CRT及其配套产品。2001年,该企业正式改称为现名(BOE)。据汤森路透的《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京东方已成为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京东方20多年的技术发展历程经历了比较完整的二次创新动态过程,构建了庞大的联盟组合网络,并在该联盟网络中不断学习,在技术上已成功实现对领先企业的追赶。鉴于此,京东方非常适合本研究的研究框架中提出的后发企业在二次创新动态过程中,组织学习与联盟组合网络关系及其对企业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京东方的文献,并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网、中国电子材料网、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网、中国OLED产业联盟网站和京东方官网搜索京东方的相关信息;同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对京东方的专利数据进行挖掘;通过查阅1997年京东方上市以来的公司年报和中期报告了解相关信息;为了更详尽地了解京东方的情况,笔者对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了访谈,并在产品展示中心参观了京东方当前和历史上的产品实物。
3.3 构念测度
本研究在参考已有文献中的测量方法基础上,整理出了与案例数据最匹配的构念测度方法。
3.3.1联盟组合网络测度
( 1)网络规模 在图论中,与某个点有直接联结关系的点的个数总和为该点的度数,度数是该点邻域规模的直接测度,即度数越高,该点的网络规模越大[25]。由于本研究所界定的联盟组合是以焦点企业为中心的与焦点企业有直接联系的所有双边联盟的集合。由此,本研究通过统计与焦点企业有直接伙伴关系[26]的成员数量来测度联盟组合网络规模。
( 2)网络多样性 有研究认为,联盟网络中技术资源的状况往往会直接影响后发企业的组织学习,因此,本研究从技术提供商、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科研机构、分销商、用户、竞争者、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等网络节点的技术多样性来测量网络多样性。
京东物流作为无界物流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以其优异的购物体验广为人们赞誉。从2017年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再到不久前京东自主研发的无人大飞机首飞成功,以及无人仓、配送机器人送货的尝试,无一不见证着京东物流的智慧与实力。那么,京东物流目前进行了哪些布局,未来会有哪些举措?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向记者做了解答。
本研究按照YIN[22]的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对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检验和控制:①构建效度。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档案记录、人员访谈和实物证据4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确保通过多样化的资料来源对京东方的研究数据进行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其次,遵循原始数据-构念提取-初步构建理论命题-再次收集数据验证和分析-正式提出命题的步骤,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②内在效度。课题组成员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各种可能的命题,并通过共同探讨,对提出的命题进行修正。③外在效度。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用现有理论指导本案例研究,实现本研究和现有理论的对话;同时,采用分析性归纳的方法,从研究数据中总结出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理论。④信度。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和资料库,以便能够进行再检查和再分析。
3.3.2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测度
2.党的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因位高权重,对其他党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必须树立和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去腐定力,提高政治素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要带头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责任,在日常行为和具体工作中把自己摆进去,强化担当精神,接受组织监督。
首先,本研究综合MARCH[27]对探索性和利用性学习的概念界定,以及LAVIE等[8]从知识距离域角度来度量组织学习类型的观点,并充分结合研究对象的技术发展历程提出组织学习测度方法,即如果企业获得的是陌生的、外来的知识,且这些知识能够给企业带来新变化、新发现;同时,需要企业承担未知风险的为探索性学习。如果企业获得的是本领域已知的知识,并且企业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凝练和应用延伸的则为利用性学习。其次,在确定焦点企业与每一个网络伙伴的组织学习类型后,就可以确定焦点企业在二次创新各个时期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的数量,从而确定该时期组织学习的平衡模式[9]。
3.3.3技术能力测度
4.1.3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三时期( 2011~ 2018年)
纵观京东方近30年的技术研发追赶历程(分别见表2~表4),其二次创新过程中联盟组合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以及技术能力的具体情况见表5。
( 2)新产品种类数和产品新颖性 本研究采用以下两个指标测度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①新产品种类数,指焦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出的并为市场所接受的典型新产品数量,它可以反映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②产品新颖性,指典型新产品区别以往产品的程度,根据参照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内新颖”“国内新颖”和“国际新颖”3个等级,反映出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追赶过程。
最后,本研究综合考虑案例企业每一阶段的专利质量、新产品种类数和产品新颖性,并与同类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以此判断案例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并分为“国内一般”“国内领先”和“国际领先”3个等级[9]。
水牛乳中具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含量。其中,水牛乳的Ca通常为荷斯坦牛乳的1.5倍,由于水牛乳中较高的酪蛋白含量,大部分的Ca(67.6%~82.6%)以不溶态的形式存在,可溶性Ca中可电离的Ca约占34.56%。水牛乳中P以胶体无机磷(42.4%)、可溶性无机磷(29.9%)、酪蛋白磷(17.3%)和有机磷(9.2%)四种形式存在。可溶性Mg占总Mg的50%,而柠檬酸大部分以可溶态存在。Na,K,和Cl几乎完全存在于可溶性盐。
3.4 信度与效度保证
( 3)网络联结强弱 本研究分两个步骤测度网络联结强弱:①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测度焦点企业与每个联盟伙伴的联结强度,将参股、合资、收购、合作研发、联合制造和长期金融合作等视为强联结;将特许经营、联合营销、技术及专利许可、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和产品供应视为弱联结[10]。②从整个网络中强、弱联结的比例来判断网络的整体联结强度。如果弱联结所占比例小于1/3,则为强网络;如果弱联结所占比例大于2/3,则为弱网络;如果弱联结所占比例在1/3和2/3之间,则为二重网络[12]。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于农村危房改造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围绕4个因素,其中,主要有资金的使用、补助对象、组织管理与施工的监管。
4 案例探讨
在纵向案例研究中,首先要进行时期划分。本研究在仔细梳理中国显示行业与京东方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导显示技术、导体材料、显示性能和技术水平4个维度的考量,将京东方的二次创新动态过程分为3个阶段(见表1):①第一时期(1993~2000年),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引进发展CRT及其配套技术;②第二时期(2001~2010年),通过“海外并购,国内自主建线”的方式引进发展TFT-LCD技术;③第三时期(2011~2018年),通过建立技术联盟研发国际领先的液晶显示技术和产品。
表1 京东方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时期划分
注:资料来源为本研究根据相关资料整理,下同。
4.1 案例各阶段横向分析
4.1.1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一时期( 1993~ 2000年)
1980年代,CRT(彩色显像管)技术已经呈现出成为主流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国家CRT发展布局等原因,当时的北京电子管厂没有进入这个新兴技术领域。1990年代初,股份制改革后的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才先后通过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等企业合资的形式引进CRT及相关技术而进入该领域。尽管此时的京东方在技术上完全依赖技术母国,但这毕竟意味着新技术的应用,具有创新的意义,是一种“准”创新,即模仿创新[2]。遗憾的是由于技术输出方并不向京东方传授核心技术原理,不允许京东方擅自改进生产工艺和设立研发机构,且将客户的产品反馈和技术交流也掌握在自己手中,致使京东方这一时期的学习主要停留在“从无到有”的探索性阶段,始终无法有效开展利用性学习以进行工艺创新和技术研发。由此,从整体上而言,该时期京东方主要经历了二次创新的第一个阶段——第I类技术引进的第i阶段,即基于成套引进成熟CRT及配套技术的模仿创新阶段。该时期总的测度结果见表2。
表2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一时期(1993~2000年)
注:限于篇幅,本表为简表,略去了部分企业名称,感兴趣的读者可与笔者联系索要详表。
4.1.2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二时期( 2001~ 2010年)
1990年代末期,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强替代CRT显示技术,先期进入该领域的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也已经形成了先行者优势,行业进入壁垒很高。然而,京东方独辟蹊径地采用“海外并购,国内自主建线”的方式率先在国内引进该技术。2001年,京东方正式在韩国布局液晶显示技术的收购业务。2003年1月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第2代、第3代和第3.5代生产线,从而正式进入TFT-LCD领域。随后,京东方于2003年9月在北京自建第5代TFT-LCD产品生产线。中方技术人员以第5代线的建设和产品开发为学习平台,通过模仿和改进韩方企业已有生产线技术进行“干中学和学中干”,开展模仿创新和创造性模仿。与此同时,京东方还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研发新工艺和新产品以进行改进型创新。由此,从整体上而言,该时期京东方先后经历了二次创新的3个阶段——第I类技术引进的i、 ii和 iii阶段,即基于成套引进成熟TFT-LCD技术的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和改进型创新阶段。该时期总的测度结果见表3。
表3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二时期(2001~2010年)
注:“A→B”表示前期特征是A,后期特征是B;“→B”表示后期才建立联结关系,特征为B,下同。
① TFT-LCD第5代线建设所需技术要从供应商那里学习,而这些技术对韩方和中方都是全新的。由此,京东方在第I类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第i和第ii阶段与供应商的学习关系是以探索性学习为主。鉴于京东方在建设第4.5代、第6代和第8.5代线时已积累了相对独立的建线能力,对供应商的产品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向供应商提出自己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标准并与供应商一同完成产品开发。由此,京东方在第I类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第iii阶段与供应商的学习关系是以利用性学习为主。
随着对市场改革的不断适应,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作品有很多转向了都市题材,或者融合了都市元素。《和你在一起》呈现都市与农村碰撞的二元对立,《风月》里的大上海是特定年代的大都市,在《搜索》和《道士下山》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到工业城市的场景。
为了更快适应技术与市场的变化,从2010年起,京东方就开始布局发展战略由偏制造向研发和制造并重转变,成立了负责新兴显示技术研发的CTO(central technology organization)组织。由于这些都是国际前沿显示技术,且日韩企业不会把这些技术转让给后发国家,因此,京东方CTO组织只能从查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和有限的资料开始模仿创新,依靠自身研发力量把新型显示技术系统建立起来。与上一阶段建线相比,这一轮建线最明显的特征是生产线所依托的技术主要依靠京东方对早期新兴显示技术的引进和研发,而不再是依靠产业链中已有成熟技术的引进。显然,这类创新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二次创新,可称之为“后二次创新”(或准一次创新)[2]。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元器件在产业链附加值中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京东方也开始利用自身新型显示技术与其他领域品牌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智慧端口和数字健康产品,拓展新型显示技术的跨界应用延伸,进行改进型创新。由此,从整体上而言,该时期京东方经历了二次创新的两个阶段——第 II 类技术引进的iv/i和iii阶段,即非成套引进新兴的基于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的TFT-LCD、OLED的后二次创新阶段(或第 II 类技术引进的i模仿创新阶段),以及以高性能显示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端口和数字健康产品研发的改进型创新阶段。该时期总的测度结果见表4。
表4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三时期(2011~2018年)
4.2 案例整体纵向分析
( 1)专利质量 本研究主要选取专利授权数、专利引证数和专利被引证数以及专利族数来测度企业专利质量,这4个专利指标的聚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后发企业技术基础能力的积累与追赶过程。具体如下:①专利授权数,即焦点企业在国内外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数越多说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越频繁,申请的专利能够得到知识产权部门或组织的授权,则意味着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知识产出价值。②专利引证,是指专利与专利、专利与非专利文献之间相互引用的关系。一项专利被引证的次数越多,说明该专利必然包含有开创性的技术贡献,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地位就越基础。相反,如果一项专利较多地引用了其他专利,那么该专利价值就越低。③专利族,指同一项发明在不同国家或者国际专利组织申请的数量。技术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越高的技术,企业越愿意付出较高的成本向多个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申请专利。由此,专利族的规模越大,表示该专利的价值越高[28]。
京东方二次创新第一时期,即第I类成熟CRT技术引进的第i阶段,其主要网络成员数有16个,因此,网络规模是16,网络伙伴的技术种类有8种。因弱联结占比43.8%,故联盟组合网络为二重网络。该时期,京东方的组织学习以探索性为主,鉴于没有有效开展利用性学习,因此,没有组织学习平衡。京东方的有效专利授权数仅为4项,而且全部为实用新型专利,平均专利引用数和平均专利被引用数均为0,平均专利族数为1,说明专利质量很低。新产品种类数虽然为5个,但这些产品只是在京东方企业内部属于新产品,因此,总体技术能力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表5 京东方二次创新过程中联盟组合网络与组织 学习动态演化对技术能力的影响情况
京东方二次创新的第二个时期,即第I类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第i和第ii阶段,京东方通过模仿韩方学习建设第5代线,其网络规模是20,网络伙伴的技术种类有13种。鉴于弱联结占比为85%,故联盟组合网络为弱网络。此时,京东方主要是从韩国现代公司、科研机构等处学习建设第5代线的陌生知识,因此,组织学习以探索性为主。有效专利授权数增加到782项,虽以发明专利为主,但平均专利引用数为0.6,平均专利被引用数为0.3,平均专利族数为1,专利质量还是比较低。新产品种类数按生产TFT-LCD的生产线代数计算为1个,但该生产线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水平。在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第iii阶段,京东方开始完全以自身为技术主导方独立建设生产线,韩方企业在建线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技术咨询。这一时期网络规模继续扩大到26,但网络伙伴的技术种类增加到14种。鉴于弱联结占比为15%,故京东方的联盟组合网络由上一阶段的弱网络转化为强网络。此时,京东方主要是以第5代线的建线知识为基础同主要网络伙伴合作拓展性地建设新生产线,因此,该时期京东方的组织学习从上一阶段的探索性为主向利用性为主转化,实现间断型平衡。有效专利授权数为1 606项,平均专利引用数、平均专利被引用数和平均专利族数均有所提高,专利质量逐步提升。新产品种类数按生产线代数计算增加为3个,并且这3条生产线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总体技术能力为国内领先。
京东方二次创新的第3个时期,即第I类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后二次创新阶段iv或第II类新兴技术的模仿创新阶段(i),以及第II类新兴技术的跨界融合应用阶段(iii)。这一时期,网络规模扩大到63,网络伙伴的技术种类增加到33种。鉴于弱联结占比为58.7%,故网络形态已演变为二重网络,探索性和利用性学习实现双元平衡,专利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新产品种类数跃升为20个,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总体技术能力为国际领先。
基层领导应当关注年轻干部职工的成才成长,帮助年轻干部职工制定生涯规划,让他们多在基层复杂环境中接受历练[7]10-12,多给年轻人创造职位轮岗机会,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成长空间,任人唯贤唯能。众所周知,扶贫站是一个同时肩负较大精神压力与身体压力的部门,乡镇领导应当给予他们较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支持,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积极举荐并任用,要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一个好的领导必定是有威信的领导,领导威信一个重要的来源在于关爱下属,为干部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了基层干部职工的幸福感也就相当于提高了对领导的满意度,提高了对基层政府的归属感。
5 案例讨论
以上案例分析表明,在二次创新过程中,组织学习平衡是否随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匹配会极大地影响到后发企业的二次创新阶段演进以及技术能力追赶效果。据此,本研究构建了二次创新促进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追赶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见图2)。
图2 二次创新中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动态协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理论模型
注:图中代表焦点企业;内环中的各类符号代表与焦点企业的联结强度为强联结的联盟伙伴;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各类符号代表与焦点企业的联结强度为弱联结的联盟伙伴;符号的个数代表网络规模;符号的种类代表网络多样性;“探索性→利用性”表示前期特征是探索性,后期特征是利用性;“探索性+利用性”为两种特征同时具备。
( 1)二次创新中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不匹配对技术能力的影响 京东方二次创新的第一个时期,即第I类成熟CRT技术引进的第i阶段,其处在一个网络规模小、多样化程度很低的二重联盟组合网络中,虽然企业可控资源数量和种类都很少,但二重网络中同时蕴含着有利于创新的新知识资源和有利于技术改进的同质资源。但由于技术输出方的控制,京东方的组织学习始终以探索性为主,利用性学习开展不足,未能通过有效利用客户等网络伙伴提供的有利于技术完善和改进的同质资源,从而导致技术能力只能停留在生产出符合技术母国要求的产品的水平上,二次创新无法向下一阶段推进,而二次创新的阶段固化使得京东方在CRT技术被TFT-LCD技术强替代时也没能掌握相关技术原理和进行生产工艺的创新,技术能力始终处于国内一般水平,无法赶超领先企业。
可见,在二次创新过程中,对于后发企业而言,联盟网络中虽然蕴含着其技术能力提高所需的丰富资源,但如何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这些资源,尤其是当联盟网络具备特有的网络特征后,如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次创新的演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效果。正如京东方第一时期二次创新效果所揭示的,在引进技术后,经过模仿创新,当联盟组合网络逐渐发展为强弱联系的二重网络,具备同时有效利用优质同质资源和新知识资源的网络条件时,如果组织学习还仅仅停留在“从无到有”的探索性学习阶段,那将无法走上“积极型消化吸收”的良性循环,无法实现“结构性理解”和“功能性理解”,二次创新无法向下一阶段发展,技术能力也无法有效提升,最终企业将面临“技术边缘化”和技术范式转变“非线性打击”的危机[3]。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 焦点企业在二次创新过程中,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不匹配将阻碍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 2)二次创新中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动态匹配对技术能力的影响 京东方二次创新的第二个时期,即第I类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第i阶段和第ii阶段,其联盟组合网络规模小,技术多样性少,网络联结强度弱,企业可控资源数量和种类不多,但资源异质性程度高,京东方选择探索性学习方式利用网络中有限的异质性资源,逐步学习第5代线的建线和产品知识。当京东方发展出了第5代线的相关核心技术能力时,就具备了推动二次创新向第iii阶段演进的动力来源。进入第I类成熟TFT-LCD技术引进的第iii阶段,其联盟组合网络规模逐渐变大,技术多样性由少到多,并逐渐由弱网络向强网络转化,在网络特征逐渐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可控资源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有利于企业技术提炼完善的同质性资源也越来越多。鉴于此,京东方动态调整组织学习由探索性为主向利用性为主转变从而实现间断平衡,并积极有效地利用联盟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企业技术能力实现国内领先并与领先企业逐渐接近。
由于新型平板显示行业具有技术迭代速度特别快、生产线投资特别大、资源依赖性特别强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特点,京东方既要应对技术“非线性打击”的可能性,又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由此,京东方在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后,开始推进二次创新进入第3个时期,即成熟技术引进后二次创新阶段(iv),或称第II类新兴技术的模仿创新阶段(i)和第II类新兴技术的跨界融合应用阶段(iii)。此时,其构建的联盟组合网络规模更大,技术多样性更多,网络强度为二重网络,并将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并举,通过组织学习双元平衡利用二重网络中丰富的原始技术创新资源以保证长期技术动态演进,且同时利用二重网络中的同质资源开展跨界产品研发以保证市场利润的可持续性。通过这种多次重复的二次创新,京东方的技术能力成功达到国际领先,实现了对领先企业的赶超。当然,京东方要进一步升级到一次创新,仍需经历多个“后二次创新”的努力。
由此可见,后发企业在二次创新过程中,联盟组合网络规模逐渐变大,技术多样性由少到多,联系强度弱强交替,组织学习方式也应该积极转换,这样才能保证一段时期内通过探索性为主的学习充分利用联盟组合网络中有利于创新的新资源,减小技术知识缺口,在另一段时期内通过利用性学习利用联盟组合网络中有利于技术提炼完善和应用延伸的优质同质资源,缩小技术知识差距[29]。以此为基础,企业在发展出了较高的技术基础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后,动态的技术引进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是规避技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陷阱的关键环节。鉴于此,后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技术能力及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适时动态地将引进技术升级到实验室技术或新兴技术,这对提高企业的二次创新有效性,并促使其向一次创新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本世纪,国外领先企业越来越关注后发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其构成的威胁。一方面,大多数后发企业已经不被允许通过正式的技术引进渠道或者跨国并购获得成熟技术,对新兴技术更是采取技术封锁的严密态势;另一方面,后发企业不得不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先进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后发企业在将二次创新推进到后二次创新(iv),或第II类新兴技术的模仿创新阶段(i),就必须注意动态构建联盟组合为强弱联结兼备的二重网络。一方面,在二重网络中积极开展探索性学习搜索原始创新知识资源,加大自身R&D投入,争取赢得长期技术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在二重网络中积极开展利用性学习,促进成熟技术和新兴技术的快速商品化,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得短期利润支持。只有这样,后发企业才可能在二次创新过程中实现技术能力对领先企业的赶超。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尤其重要的是,项目完成后要对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员培训,确保系统开发人员撤离后,我们的系统管理员能够快速地接收系统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维护。
命题2 焦点企业在二次创新过程中,随着企业联盟组合网络由小规模、低多样化程度、弱强交替网络向大规模、高多样化程度、二重网络的演化,动态协同调整组织学习平衡模式由间断型平衡向双元型平衡转变,最终实现长期的组织学习混合平衡,将有利于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与赶超。
6 讨论和分析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
(1)通过对京东方的案例研究,从正反两方面,从第I类技术和第II类技术两种技术的引进,全面分析了二次创新过程中,焦点企业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不匹配是如何阻碍焦点企业二次创新的演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焦点企业组织学习平衡与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匹配是如何促进焦点企业从第I类技术引进,迈向第II类技术引进并成功实现技术能力追赶。通过案例分析,完整、全面地揭示了组织学习平衡随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动态匹配在二次创新提高后发企业技术能力中的作用机理。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纳入本地的发展战略措施,并配合国家出台相对应并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法规,优化服务意识,精准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发展。其次,要统筹指挥地方财税对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做好必要的财政补贴和减税让利;通过出资或合资的方式组建政府性担保机构,有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第三,主动协调地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有针对性地协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合理合法合规做好地方小微企业的信贷工作。第四,严格引导监督民间金融机构依法经营,严厉打击无序哄抬借贷利率,恶意损害小微企业融资利益的不端行为,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环境。
(2)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新型平板显示行业的典型案例展开研究,进一步增强了二次创新理论的效度。除此之外,将后发企业置于联盟组合这一网络层面展开讨论,可以更直接观察到焦点企业在不同的二次创新阶段是如何配置其联盟网络和组织学习方式,以及在这种配置下其二次创新的进一步演进和技术能力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揭示二次创新推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机理。
现阶段,二次创新仍然是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技术能力追赶的有效性,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技术引进的动态性。在引进第I类成熟技术后,企业应当组建R&D部门,力求掌握核心技术原理。当企业技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及时加强自主研发,适时动态升级引进第II类新兴技术,并经过多次二次创新,最终促使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进化,这样才能应对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的局面,才有可能实现技术赶超。②注意联盟组合配置的动态性。联盟组合作为一种自我中心网络,后发企业可以根据二次创新所处的阶段、引进技术的类型和自身技术能力水平动态调整网络规模、多样性及联系强度等网络特征。例如,企业通过合资或者收购的形式引进第I类成熟技术,在模仿创新阶段,主要是与成熟技术提供商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在创造性模仿阶段,企业还应该加强与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系;在改进创新阶段,除维持原有伙伴关系外,企业还应该注重与客户交流产品性能和工艺,增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联合研发,拓展分销渠道等,逐渐调整联盟网络由小规模、低多样性和弱联系向大规模、高多样性和强联系转变,为组织学习平衡提供相应的跨域条件,满足后发企业从联盟网络中获取推进二次创新进化所需的知识资源。③注意组织学习开展的动态性。在第I类成熟技术引进阶段,企业联盟组合网络弱强交替,组织学习应采用间断型平衡模式,即企业应在弱网络中学习引进的外来陌生技术,利用探索性学习方式掌握技术原理,在强网络中对掌握了“诀窍”的技术进行完善,采取利用性学习方式完成引进技术的工艺改进和应用延伸。在引进第II类新兴技术后,企业联盟组合网络演变为二重网络,此时组织学习应采用双元平衡模式,即应加强与联盟伙伴围绕成熟技术的合作,开发出能为市场接受的系列产品,保证成熟技术带来的短期利润;同时,搜索新的创新知识资源,在弱网络中开展前沿技术跟踪与研发,利用探索性学习快速切入前沿技术轨道并迅速产品化,以抓住短暂的技术机会,降低被替代的风险。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研究局限性:①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虽然选择了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案例,但是本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仍然需要大样本案例的检验。②关键概念涉及二次创新、联盟组合、组织学习和技术能力,但研究中对这4个概念的关系分析深度还有欠缺,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化。③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典型企业除京东方外,还有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昆山龙腾、华星光电等),这些企业的成立背景、企业性质、技术获取方式和目前的技术能力都不尽相同,在二次创新过程中联盟组合网络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以及其对技术能力提升的影响有什么异同点可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劲,吕文晶.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J]. 科学与管理,2017,37(1):1-5.
[2] 吴晓波.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J]. 科研管理,1995,16(2):27-35.
[3] 吴晓波.二次创新的周期与企业组织学习模式[J]. 管理世界,1995(3):168-172.
[4] 邓渝,邵云飞.联盟组合伙伴选择、双元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6):1-9.
[5] YAMAKAWA Y,YANG H B,LIN Z. Exploration versus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Portfolio: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Organizational,Strategic,and Environmental Fit[J]. Research Policy,2011,40(2):287-296.
[6] 彭新敏,孙元.联盟成员组织学习平衡模式实证研究综述与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0):26-32.
[7] LAVIE D,STETTNER U,TUSHMAN M L,et a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4(1):109-155.
[8] LAVIE D,ROSENKOPF L.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797-818.
[9] 彭新敏,吴晓波,吴东.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演化——海天1971~2010年纵向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11(4):137-149.
[10] ROWLEY T,BEHRENS D,KRACKHARDT D. Redunda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 the Steel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J]. 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2000,21(3):369-386.
[11] 周杰,江积海.联盟组合中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的平衡模式:案例研究[J]. 技术经济,2014,33(6):13-18.
[12] CAPALDO A. Network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The Leveraging of a Dual Network as a Distinctive Relational Capability [J]. St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6):585-608.
[13] KEARNS G S,SABHERWAL R. Strategic Alignment betwee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Konwledge-Based View of Behaviors,Outcome,and Consequenc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7,23(3):129-162.
[14] DOZ Y,HAMEL G. Alliance Adavantage:The Art of Creating Value through Partnering [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
[15] OZCAN P,EISENHARDT K M. Origin of Alliance Portfolios:Entrepreneurs Network Strategies,and Firm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3,17(4):25-39.
[16] 詹坤,邵云飞,唐小我.联盟组合网络特征对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7,35(12) :1 910-1 920.
[17] 符正平, 彭伟, 刘冰.基于跨时视角的联盟组合过程研究与概念框架构建[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59-65.
[18] 霍尔 B H,罗森伯格 N. 创新经济学手册[M].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19] FIGUEIREDO P N. Does Technological Learning Pay Off?Inter-Firm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Accumulation Paths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J]. Research Policy,2002,31(1):73-94.
[20] 路风.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21] 吴晓波,马如飞,毛茜敏.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09(2):152-164.
[22] YIN R K.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 周海涛,史少杰,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23] STEINMO M. Collaboration for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n How Social Capital Mitigates Collaborative Challenges in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Alliances[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15,22(7):597-624.
[24] EISENHARDT K M,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25-32.
[25] 斯科特 J.社会网络分析法[M]. 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26] HOFFMAN W H.Strategies for Managing: A Portfolio of Allia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8):827-856.
[27] 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28] 包英群,鲁若愚,熊麟.全球液晶显示产业专利质量评价[J]. 技术经济,2015,34(4):1-6.
[29] 曹兴,李星宇. 基于双元学习的联盟企业技术能力提升过程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7,35(2):81-87.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ching of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lance Model and Alliance Portfolio Network on Technical Capability in Secondary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on BOE in 1993 ~2018
MA Li SHAO Yunfe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China)
Abstract :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BOE from 1993 to 2018,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ching of the focal firm’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lance model and alliance portfolio network o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the secondary innovation proces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second innovation, the alliance portfolio network of focal firm has grown from a small scale, a low degre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a weak-strong alternating network to a large scale, a high degre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a dual network. Meanwhile, the focal firm has adjusted it’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lance model from being punctuated to being ambidextrous, and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mixed balance in the long term. This kind of dynamic matching will help firms to catch up i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Key words : secondar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lance; alliance portfolio network; technological ability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884x.2019.06.003
中图法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84X( 2019) 06- 0810- 11
收稿日期 :2018-12-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72028,71872027);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8SB0214)
(编辑 郭恺)
通讯作者: 邵云飞 (1963~),女,浙江金华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 611731)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E-mail:shaoyf@uestc.edu.cn
标签:二次创新论文; 组织学习平衡论文; 联盟组合网络论文; 技术能力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